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漢書》節選的文言文閱讀訓練和答案

文言文2.91W

晁錯,潁川人也。以文學爲太常掌故。錯爲人峭直刻深。上善之,於是拜錯爲太子家令。是時匈奴強,數寇邊,上發兵以御之。錯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後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錯在選中。由是遷中大夫。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爲內史。法令多所更定。遷爲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喧譁。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爲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爲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後十餘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爲名。上問爰盎曰:“今吳、楚反,於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破矣。”上問曰:“計安出?”盎對曰:“吳、楚相遺書,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爲西共誅錯,復故地而罷。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上默然良久。後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謁者僕射鄧公爲校尉,擊吳、楚爲將。還,見上。上問曰:“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爲反數十歲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爲名,其意不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爲諸侯報仇,臣竊爲陛下不取也。”於是景帝喟然長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漢書》節選的文言文閱讀訓練和答案

(節選自《漢書》)

相關習題: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不忍見禍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賊臣晁錯擅適諸侯 適:通“謫”,貶謫。

c.紿載行市 紿:欺騙。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上發兵以御之 ②殺之以應陳涉

B.①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①其意不在錯也 ②齊國其庶幾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復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下列句子分別編爲4組,全都屬於晁錯死因的一組是

①錯爲人峭直刻深

②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

③遷爲御史大夫,請渚侯之罪過,削其支郡

④劉氏安矣,而晁氏危

⑦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爲名

⑥獨有斬錯……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A.晁錯才學出衆,爲人嚴峻剛直,因而受到文、景兩代皇帝的器重,許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見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錯在文帝時就進言主張削弱諸侯,還就更定法令等事數十次上書,文帝雖然沒有完全採納他的意見,但很賞識他的才子。

C.晁錯得到景帝信任,終於達到削弱諸侯的目的,不料卻導致了吳楚七國之亂,維護了朝廷的利益卻使自己遭到殺身之禍。

D.漢景帝聽信爰盎的話錯殺了晁錯,其危害是不但替諸侯報了仇,還從此堵住了忠臣直言進諫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參考答案】

1.D “恨”在句中是遺憾的意思。

2.A 兩個“以”都是連詞,連接前後的動詞短語,表示目的;A項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的”,另一個“之”是結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B項一個“其”是代詞,指代吳、楚七國,另一個“其”,是副詞,表示推斷語氣;C項一個“且”是而且、況且,另一個“且”是尚且的意思。

3.C ①②④不是晁錯死因:①是晁錯爲人的特點,②是漢文帝時的事,不是漢景帝時的書,④是晁錯父親的話。

4.C “終於達到削弱諸侯的目的”這個說法不符合文意。

參考譯文:晁錯是潁川人,憑着文學才能擔任太常掌故,他爲人嚴峻剛直苛刻,皇帝看重他,於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時候匈奴強大,屢次騷擾邊境,皇上派兵抵禦。晁錯上書就戰事發表意見,漢文帝很賞識他。後來命令有關負責官員舉薦賢良文學士,晁錯在人選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錯又進言議論應該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書三十篇。漢文帝雖然沒有完全聽從他的意見,但是認爲他是個奇材。當時,太子認爲晁錯的計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歡晁錯。漢景帝即位,讓晁錯任內史。許多法令都(按照晁錯的意見)更改修定。晁錯升任御史大夫(以後),呈請(查究)諸侯的罪過,削減他們支系親屬的封地。晁錯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諸侯一片譁然。晁錯的父親得知此事,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即位,你當權處理政務,侵害剝奪諸侯利益,疏遠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許多責難怨恨,你爲的是什麼呢?”晁錯說:“本該如此。不這樣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劉家安寧了,可是晁家就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於是喝毒藥自殺了,說“我不忍看到災禍殃及自身”。後來過了十幾天,吳、楚七國全都造反了,名義上是說要誅殺晁錯。皇上問是盎:“如今吳、楚謀反,依你的意見怎麼辦?”爰盎回答說:“這件事不值得憂慮,現在就可以解決。”皇上問道:“怎樣定計呢?”爰盎回答說:“吳、楚送來書信,說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爲王各有領地,如今賊臣晁錯擅權眨謫諸侯,削奪他們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義是共同向西來誅討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罷。如今謀劃對策,只有斬殺晁錯,派出使者赦免吳、楚七國(造反的罪過),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麼不必動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亂。”皇上沉默許久沒有說話。後來就派中尉去叫晁錯,騙他乘車在街市上走。晁錯穿着朝服在東市就被殺害了。謁者僕射鄧公是校尉,攻打吳、楚叛軍擔任將領。回到京城見皇上。皇上問他:“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叛亂平息了沒有?”鄧公說:“吳地謀反幾十年了,(這次是)發怒於削奪他們的封地,借誅討晁錯爲名,他們的本意並不在於晁錯。而且我擔心天下的士人將要封住嘴巴不敢再進言了。”皇上問:“爲什麼呢?”鄧公說:“晁錯憂慮的是諸侯強大了無法控制,所以請求削弱他們的勢力,藉以提高朝廷的尊嚴,這是千秋萬代的利益啊。計劃才實施,突然遭受殺身之禍,(這樣一來)在朝廷之內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爲陛下不該這樣做。”於是景帝長長嘆息,說:“你說得對。我也感到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