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唐詩

對唐詩美感的理解

唐詩1.01W

但凡是現於筆下的東西,都少不了內容和手法。至於唐詩的美,也要從這兩個地方入手。

對唐詩美感的理解

內容是種子,或是樹幹,它是詩所以爲詩,以及支撐唐詩本身的活的靈魂。而手法是枝葉。有了它,無論時間、地點如何變換,也能感受詩篇的千種風采。古體詩歌發展到唐朝,不論是內容還是手法,都得到了登峯造極的詮釋。

事變了,人換了,可很多心情是輪迴的。現代人也會有鄉愁,你也可以望着一輪月華,發出團圓的祈盼;現代人也會有離愁,你也可以牽起一枝柳條道盡不捨之意;現代人也會不得志,你也可以仰天大笑奪門而出,用五花馬、千金裘,換得一醉,醉出古今不變的情愫;現代人也會感慨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你也可以靜下心來,解讀去年的桃花應和着今年的東風;現代人也會有閒愁,你也可以恨一恨海棠無香、鯽魚刺多什麼的。

如果,你讀懂了唐詩,是透過了紛繁的手法讀懂了它的內容。更進一步,你在生活中找到了與盛唐餘音共鳴的心緒,那是唐詩本身可愛的生命力。無論用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在那個情境裏,你跟作者是一心的。

先從唐詩的內容入手,它是種子和樹幹,因爲不繁複,也最容易解釋其中的美感。記得小時候背的第一首唐詩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當時只覺得好背,朗朗上口,後來才悟出作者的心緒是怎樣一番起承轉折。有一點糾結,還有一點希望和失望轉換的可愛。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設定這樣一個情景:我不遠萬里去深山拜訪高人。山很高,路很難走,走到半山腰,已日過當午。我汗流浹背之際,想找一顆松樹乘涼,走到樹下,心下略感寬慰。忽遇一位眉清目秀的小道士,束冠拂塵,青衣白袍。我趕緊躬身一揖,便開口打聽那位隱者的居所。小道士說:“先生擡愛,那正是家師。”真是不虛此行,“此間甚好,那你師父現在何處?”“他採藥去了”我心中不禁一涼。“可師傅就在這座山上”“啊!是麼!甚好!甚好!”“可山中雲霧繚繞,我也尋不着他。”“……”

一首普通的五言絕句,卻有這樣不普通的心緒起伏。這實在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內容真切、貼近生活,這繼承了先秦《詩經》和《漢樂府》的遺風。具體的人生百態,是作者最真實的心情。

唐詩的內容是唐詩美感的靈魂,而唐詩的手法,卻讓人們感受到了它美在何處。就像透過一片葉子,來分析樹的本身。

唐詩最突出的特徵是對仗工整、煉字傳神。杜甫的《蜀相》,一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其中“映階碧草”對“隔葉黃鸝”,“自”對“空”,“春色”對“好音”。真是對出了蜀相祠堂外的自然春色,也對出了作者壯志難酬的心跡,一個“自”一個“空”的鋪設,我們不得不爲後文“出師未捷身先死”而動容。全詩不算華麗,作者煉字卻是下了一番功夫。作者之沉鬱,樹立了另一種奇峯。他給了後人品不完的韻味。他的對仗和煉字也給全詩注入了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唐詩除了對仗,煉字之美,還有它的音律美。對仗,煉字賦予了唐詩的節奏,有了節奏,音律現於它的平仄聲調起伏,還有押韻。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唐詩講究仄起平收。即第一聯最後一個字是三聲或四聲收尾,第二聯的用一聲或二聲收尾。這樣顯得開頭有張力,後邊又收的餘韻悠長。這種對美感的認識,是唐詩作者的.智慧,也是唐詩千古傳唱的原因之一。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盡,四聲,流二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目,四聲,樓二聲。這樣的韻律,真正的使唐詩達到言有盡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至於押韻,是押韻腳。聲母不同,韻母相同,自有一番變與不變的美感,也形成了唐詩前後呼應的氣勢。韻腳常常壓在首聯、頷聯,尾聯之間,也就是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比如“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苔”“栽”“來”演繹出一韻千古的詩篇。

唐詩美感的靈魂在它的意境,而意境離不開意象的有機組合。唐詩的意象有:眼前的實景,也有胸中描繪的虛景;有現實的直觀描摹,也有腦海裏壯美的藍圖;有最細微的體察,也有見微知著的恢弘篇章;唐詩是自由的,你可以從破曉讀到黃昏,也可以從日暮西沉讀到繁星點點;有市井風貌,也有庭院深深的明媚。所有關於盛唐的景象,所有關於唐人向上的風骨都能透過唐詩很好的還原出來。不只有唐三彩,女子胡服戎裝的的畫像,還有那一首首唐朝的詩篇。

說道意象之美組合之妙,我推崇李商隱。他的詩含蓄、溫婉,明快、自然。虛與實,動與靜,而今與往昔,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他的典故在詩中也用的極好。最喜歡他的《錦瑟》,至於你讀出了什麼,就見仁見智了。比如:“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用典)。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奈何積累的不多,也只能分析唐詩美感的一角。豪華落盡,是一語天成萬古新。恍惚間你捕捉到了作者的心緒,那一葉唐詩的扁舟,會載着你覓到那千古不變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