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牛郎織女的傳說和詩歌參考

詩歌3.34W

有條件可參閱葉至善創作的《牛郎織女》,因篇幅過長,這裏從略。歷代文人留下了不少關於牛郎織女的詩篇。如南朝梁文學家沈約(公元441~513年)曾擬作了《織女贈牽牛》詩,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擬作了《牽牛答織女》詩。庾信、謝眺還作過《七夕賦》。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漢代無名氏的古詩:

牛郎織女的傳說和詩歌參考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關於乞巧節:

也叫女兒節,即七月七日。民間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針,叫乞巧丟針。幼女將綠豆於前數日置碗內,用布蓋上。每天澆水,七夕開啟蓋布。若芽生不亂,其女必巧。民間《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穿針線。”另外,陳瓜果於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叫得巧。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種多樣,各有趣味。如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麪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爲得巧。

標籤:詩歌 牛郎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