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音樂與詩歌的交融說課設計

詩歌2.5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集中,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音樂與詩歌的交融說課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與詩歌的交融說課設計

一、教材理解與教學指導思想:

由於高中二期課改的教材沒有完全鋪開,我校仍選用滬版的《音樂欣賞》這本老教材,但我用新的教學理念設計了這堂課。二期課改注重音樂的文化性及學科的綜合性,基於此教學理念,我選擇了這一課題——《音樂與詩歌的交融》,本課題的教學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文學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和喜愛音樂與詩歌相結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本節課討論重點是西方的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其次,立足於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培養學生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

在制定教學目標前,我仔細地研究了教材,選用了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春》、《魔王》、《乘着歌聲的翅膀》三大部分內容爲主線的教學思路。其次,對學生的音樂知識背景作了一定的瞭解、分析,同學們在初中時學習了迴旋曲式、曲式結構、琶音音型等,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表現能力,對於作曲家也有所瞭解。上理工附中是一所區重點高中,結合高一學生的特點,在強調音樂人文性與學科性的融合。

二、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設想及做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視聽匯入,聽一聽、演一演、做一做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詞創作等教學活動,透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透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與詩歌的交融。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學生活動,如根據音樂編排正確的詩歌順序、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創作詩歌來演繹歌曲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課堂最後結合現實生活,告訴學生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也有許多,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關注,爲下節課分析中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埋下了伏筆。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特點:

1、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欣賞三首音樂作品,師生共同研討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增進學生對音樂與文學相結合作品的關注程度、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的鑑賞力和審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帶來的音樂語言、音樂形象、音樂表現力和詩歌之間的融合,進而瞭解詩歌的創作要符合音樂的意境。

(3)參與表演、討論等互動活動,加深音樂與詩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並在創作中培養學生創編表演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難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音樂的角度分析《魔王》三個角色的形象。

重點:感知、理解、表現音樂與詩歌的交融。

2、本課的教學特點是:

首先透過周杰倫的歌曲《菊花臺》匯入,耳熟能詳的旋律曲調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告訴學生《菊花臺》歌詞來源於唐朝末年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的詩句,同時切合了音樂與詩歌交融的這個主題。

其次,教學過程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聽一聽:採用了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樂章。作曲家在作曲的過程中選用了十四行詩,詳述了音樂的內容。初聽時把詩的順序打亂,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對詩重新排序。在聽的過程中提醒學生主題的多次出現,從中複習了迴旋曲式的知識。第二次聽樂曲時出示詩正確的順序和曲式結構,讓學生知道音樂與詩歌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二者密不可分。透過詩歌可以更好去理解音樂的內容,使音樂這門抽象藝術有了具體含義。

第二板塊是演一演:選用了《魔王》這首敘事詩,爲了讓學生能夠活動起來,請三位同學朗誦表演詩中的三個角色,體驗三個角色不同的語氣情緒,同時讓全體同學透過他們的朗誦,體會到三個角色的不同形象。這是本堂的難點部分,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從音樂的角度分析《魔王》三個角色的形象。於是在初聽一遍歌曲後,把音樂截成了若干個唱段,讓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分析體會三個角色的不同形象。學生能經過這個環節說出孩子是聲音出現一次比一次高,需要求援,最後推向高潮,突然停頓,預示着死亡的悲劇;父親是音區低,穩重、保護孩子,柔聲詢問和安慰,試圖解除孩子的恐懼;分析魔王三次出現的鋼琴伴奏是有些難度的,因此我在鋼琴上彈奏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塑造魔王的現象。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基礎,我彈琴時放慢了速度,引導學生理解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代表魔王甜言蜜語的誘惑力。

這首歌曲有個富有特色的前奏並且貫穿始終,我透過鋼琴模奏同音上的三連音,讓學生體會到這段音樂是模擬了疾奔的馬蹄聲。聽後使我們馬上感到一種緊張、侷促不安的心理因素,同時也給整個故事定下了悲劇性的基調。

這個環節體現了音樂與詩歌之間成爲均衡關係,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樂的表現力和詩歌的戲劇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與細膩的交融。

第三板塊是做一做:我創設了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在音樂中暢想做一回小詩人。透過門德爾鬆《乘着這歌聲的翅膀》的音樂,啓發學生去聯想音樂所表現的美麗風景、溫馨歌頌美好生活的情境。然後根據我發下的兩樂句歌譜,同學們來做一回詩人,以4、5個人爲小組,集體創作詩歌形式的歌詞。在此過程中,我教學生先寫詩,然後把詞語逐字逐句的填到譜子裏。在比較各個小組的創作歌詞後,我發揮學生們的長處,請一位學生代表朗讀自己的作品,另外一組演唱填進譜子的歌曲,讓同學們體驗創作的樂趣。最後我示範演唱由海涅作詞門德爾鬆作曲的《乘》。透過欣賞原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詞與曲巧妙的契合,學生在今後的音樂欣賞或是創作過程中都應注意詞曲在意境與情感上的結合。

透過整節課的教學,讓同學們從感受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到分析《魔王》中三個不同音樂角色,最後到創作詩歌作爲歌詞,層層遞進,從理論到實踐,使他們理解音樂不再是曲高和寡,詩歌也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是有機的結合,在欣賞美妙音樂的同時感受到詩歌的韻味,兩者的藝術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釋放,獲得多方面的享受和情感體驗。

最後,我結合現實生活,告訴學生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也有許多,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關注,爲下節課分析中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埋下了伏筆,整節課在以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爲詞,王菲演唱的《但願人長久》歌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