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上梅直講書》詩詞註釋

詩詞1.67W

上梅直講書(蘇軾) ◇原文 軾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①。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絃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②。’吾道非耶?吾何爲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爲爾宰③。”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上梅直講書》詩詞註釋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爲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④。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爲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爲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⑤。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爲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爲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爲之先容,非親舊爲之請屬,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爲知己⑥。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爲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歎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不尤人”,蓋“優哉遊哉,可以卒歲”⑦。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⑧。

◇註釋

①《鴟鴞》(chī_xiāo):(詩經·豳風》篇名。《詩序》認爲此詩是周公平定叛亂後,成王不瞭解他,他便寫了這首詩給成王。詩中假託鴟鴞的'口氣,訴述其處境之困難。《君奭》:《尚書》篇名。奭(shì),召公名。召公曾佐武王滅商,成王時,召公任太保,周公爲太師,共輔成王。召公不滿周公,周公便作《君奭》表白自己,並與召公共勉。

②“匪兕匪虎”四句:這是孔子對顏淵說的,前兩句是孔子引《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中的句子。兕(sì),犀牛。匪,同“非”。率,沿,此作往來講。孔子引這兩句形容自己目前的處境。

③宰:管理

④與之上下其議論: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