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古詩兩首《夜書所見》的說課設計

詩詞2.64W

說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九組課中的古詩。作者葉紹翁,表達了他目睹秋風落葉和籬笆燈火而勾起的思鄉之情。

古詩兩首《夜書所見》的說課設計

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把教學目標定爲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tiao )。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品味詩句蘊含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這課的重難點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說教法: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品詩賞畫,品味思鄉情。

說學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2、想象法:聯繫兒童的現實生活想象畫面。

說學情:由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可能對古詩所表達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們透過畫面,以及多次誦讀,從字裏行間去品味。 對於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說教學流程及設計理念

一、引入文字,讀準古詩。

A 出示詩題,讀題,說題目的意思。(要求讀得整齊,響亮)

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爲寫)

B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C 誰願意來露一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評議;字音讀準了嗎?再讀,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請同學標上拼音,把字帶到詩句裏讀。還有兩個生字朋友:“促”、“深”,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這是滲透《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D 指名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

這是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通古詩。

二、深入文字,理解詩意。

A 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麼?(快速找出來)

梧葉 燈 兒童捉蟋蟀

B 你從哪句看出兒童在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你怎麼知道促織是蟋蟀?因爲詩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項註釋。我們要善於利用註釋學習古詩。

這是培養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文的大意的習慣。

C 作者是怎麼看到兒童的?(因爲看到了燈)原來是孩子在捉蟋蟀。你們捉過蟋蟀嗎?捉蟋蟀有趣嗎?聯繫現實生活,體會兒童的快樂,有趣。表情朗讀詩句,(這一環節是滲透《課標》中提到的在讀中積極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體驗。)聽你們一讀勾起了老師的童心,老師也讀一讀好嗎?提個條件:閉上小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好象看到了什麼?(兒童捉蟋蟀)

D 捉蟋蟀這麼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節是?(秋天)適當表揚:同學們有一雙慧眼,那我們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讀出秋天的句子,你們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秋天的梧葉變黃了變幹了。

E 出示課件,秋風吹落梧葉,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寒意,冷。我們一起捧起書讀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這裏利用語言,實物和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習情境,激起讀書的熱情。

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牽動了一個人的情懷(詩人),有一個詞,你發現了嗎(動客情)

客的意思:客人,旅客,漂泊在外的人。在這裏就是詩人葉紹翁。(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會牽動詩人想起什麼?(親人,家鄉)

就在詩人想家的時候,看到兒童捉蟋蟀會想到什麼?(兒時的夥伴在哪,家鄉也有兒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麼快樂啊,無憂無慮,可我孤單一人)思鄉之情就更濃了,更深了。

三、 反覆朗讀,感悟詩情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範讀。

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愁”的味道來?(自由讀)

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

4.你認爲他讀得怎樣?生互相評一評。

5.思鄉的感情越來越濃了,現在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男女賽讀)

[設計意圖]

詩歌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爲本”。“三分詩,七分讀”

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我把音樂引進課堂,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情感昇華。

四、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遊戲了,現在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你能把古詩完整地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背、或全班齊背古詩。

[設計意圖]

古詩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透過遊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拓展延伸,質疑問難

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於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於思鄉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例如:李白的《靜夜思》)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之情。

3.課文學到這裏,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呢?

[設計意圖]

教師應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並且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

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秀詩文。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豐富語言積累。

七、板書設計,理解加深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

[設計意圖]

板書的設計是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詞語,並突出主題,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使學生一目瞭然,從而對古詩的理解有所加深。

八、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習古詩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古詩《夜書所見》,我注重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透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讀,如:教師範讀,小組、男女賽讀,以遊戲形式激發朗讀、誦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在學生充分誦讀中“心入於境,情會於物”,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在教學中,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學生透過朗讀品味語言,引導其展開想象,讓學生投身其中,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學生容易進入古詩的意境,彷彿與詩人一起感受到了深夜秋風的涼意,感受到了詩人的孤單寂寞和思鄉之情。另外,還重視背誦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積累一些古典詩文,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的同時,還讓學生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多讀,多記,拓展文字,豐富學生的'積累。朗讀古詩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積累。

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在朗讀方面多積蓄感情,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詩人的情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結合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多加探索,多向別人請教,仔細鑽研教材,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使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根據預設的教學過程,我說說這課的教學特色;

一、 選擇有意象聯繫的古詩作品,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克羅齊說:“藝術把一種情趣寄託在一個意象裏,情趣離意象,或是意象離情趣。,都不能成立。”我在教學中選擇了兩首感情快樂的古詩與之反襯,選擇了兩首描寫秋天的古詩來烘托,以一篇帶多篇,深切體驗詩人的感情。

二、 聯繫現實生活,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讓學校的大門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的世界隔絕開來。”根據農村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聯繫兒童捉蟋蟀的快樂、有趣,再聯繫詩人當時漂泊在外的生活實況,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總之,在教學中我以樸實,簡潔,明瞭的態度,利用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古詩教學的特點,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古詩意境的對照增加了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到了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