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媽媽不是生來就是媽媽,請歲月善待她的散文

散文1.74W

昨天在路上被一個年輕的媽媽攔下。她匆忙從車上跑下來,跟我說她要去幼兒園接孩子,可是迷路了,現在也找不到手機裏的地圖軟件在哪。她的手抖得很厲害,手指在手機屏幕上滑動,愣是沒找到地圖app。

媽媽不是生來就是媽媽,請歲月善待她的散文

我拿着她的手機開啟了地圖軟件,輸入要去的地點,搜出路線,跟她簡要地說明怎麼走,握握她顫抖的手叮囑她小心開車。她忙不迭說了好幾句謝謝,又匆匆鑽進車裏驅車而去。

這時天色已暗,大概她的小孩子在幼兒園裏無人看管,又等不來媽媽,不知會有多害怕。這位媽媽就是想到了這一點才那麼焦慮,多走一段彎路,就會讓孩子多一分恐懼和危險。所以她纔會緊張的雙手顫抖不已,甚至連軟件都打不開、輸入不了文字。

我也遭遇過趕不上重要的事而緊張得雙手顫抖語無倫次的感覺,我理解這時候會有多無助。我只是突然想到,成爲孩子屏障和靠山的看似超人的媽媽,其實也有自己的無助和軟弱的時候。孩子害怕的時候可以等待媽媽來援救,可是媽媽害怕無助的時候卻只能靠自己度過難關。

01

“女子本弱,爲母則剛”,這句話通常用來讚頌母親的偉大,但從另一層面來說,它也是在脅迫母親必須變得偉大和堅強。

在男耕女織的傳統社會裏,生養孩子被當做女性的義務。生小孩是個分水嶺,生孩子之前你是女生,是被關愛者;生小孩之後你就是一個要付出關愛的人,要成爲孩子的依靠,收起軟弱和不靠譜,變成了精通十八樣武藝刀槍不入的全能媽媽。

我們現在仍然對“孕婦”“母親”這些角色本身的關注不夠。她們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後纔是“某某某的媽媽”。

之前一名孕婦因生產過程中痛到跳樓的新聞還記憶猶新。正是因爲她婆家和丈夫拒絕了她要求剖腹產和無痛生產的要求,纔會釀成這種慘痛的後果。她婆家都持着“小孩最重要”的觀念,枉顧孕婦本身的訴求,甚至可能會對孕婦說“別人都受得了這種苦,你爲什麼受不了”“爲孩子忍忍吧”這種話。

可是誰說一定需要爲了孩子忍受這種痛苦呢?之前網絡上有“痛感分級”的資料,據說自然生產處於最痛的等級。這種生理上的疼痛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住,它也不是判定一個媽媽是否堅強偉大的根據。

隨着醫學的發展,剖腹產和無痛生產技術已非常成熟,並且已有科學證明對小孩無負面影響。那爲什麼還是有很多老一輩堅持要自然分娩?因爲他們從不考慮孕婦的承受能力,只是自以爲是地堅持自己的老觀念,覺得自然分娩對小孩好,所以從不考慮其他生產方案。在生孩子的時候,孕婦都只是工具而已,最重要的是結果。

02

爲何有那麼多媽媽產後抑鬱?除了自身的激素問題之外,在生活中的情感忽略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要說生產後誰最辛苦、誰最需要照顧?不是嗷嗷待哺的小孩,而是虛弱的媽媽。生產完的媽媽可能要坐月子,被要求多少天不能洗澡洗頭,蓬頭垢面的時候還要給小孩餵奶。而此時家裏人的所有關注點都在小孩身上。因爲小孩會啼哭會吵鬧,可以輕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可是此時的媽媽只能安安靜靜地待着,就算心裏抑鬱到不行,也無人可傾訴,無法派遣。

所以很多媽媽會覺得本屬於自己的關愛被孩子搶走了,從而對孩子產生了厭惡感。坐月子中抱着孩子自殺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

幸而現代人對產後抑鬱的關注越來越多,倘若能更多關心媽媽,也能在很大可能上減輕抑鬱程度。

03

媽媽這種角色,一扮演上就是一輩子。隨着孩子的長大,媽媽本身的特質會逐漸磨滅,而是變成了“誰誰誰的媽媽”,彷彿她所有的成就和自豪都來源於孩子,所有的榮耀和恥辱也都是孩子帶來。

大家都忘了,她在“媽媽”這個角色之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可以獲得自己的成就,擁有內心的充盈,而不是把生命的價值都放置在孩子之上。

王菲爲何被嘲諷又被讚美?因爲她活得太特立獨行了,超過了傳統思想範疇。就算已爲人母,依舊敢愛敢恨。離婚兩次,現在戀愛談得風生水起。可能有人會說她不是一個好媽媽。可是“好媽媽”是由誰界定的?應該是她的孩子。就算王菲已經有了新的戀情,可是她和竇靖童、王嫣的關係還是很好,她會參加她們的生日會,一起出去玩,教會她們獨立與自信。

之前王瀟“瀟灑姐”和她女兒問問參加過一個電視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在節目中問問被問到長大後想變成什麼樣的人的時候,她說她想成爲像媽媽一樣的人。這句話讓觀衆感動不已。

瀟灑姐有事業有外貌有身材,是一個行動力強與自控力強的人,就算有了問問,也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問問身上,而是在追求更好自我的過程中給問問樹立人生的榜樣。正是因爲她先是她自己,而後纔是問問的媽媽,所以纔有那麼廣闊的人生版圖。

04

媽媽不是生來就是媽媽,她首先是她自己,有她的脆弱和敏感,也有自己的未來和生活。在成爲媽媽之後,也不能因此而放棄自我,這個社會也沒有權利逼她放棄自我。白駒過隙,時光荏苒,歲月啊,請你善待這一羣不容易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