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杜鵑啼端午散文閱讀

散文6.1K

一大早迫不及待驅車杜鵑啼端午回老家過端午。山霧濛濛,要下雨了,沿路莊稼地裏參差不齊的茶樹在亂草從中隨風搖擺,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沒有回家,整個山村只見兩三個老人在菜園裏忙乎,一隻土狗夾着尾巴沿着公路慢吞吞地走……。小山村顯得一片沉寂,不像我童年時端午節的光景。

杜鵑啼端午散文閱讀

?童年的端午節很熱鬧。山裏人不知道端午節的來由,反正祖祖輩輩過這個節,所以家家戶戶都特別隆重。我的母親去世的早,爺爺和父親正忙着夏收夏種,端午節由奶奶一手操持。進入陰曆四月,就開始用土罐把幾十個雞蛋放在鹽水裏,醃製鹹雞蛋。四月底要到金竹園裏撿筍葉,奶奶常常掂着小腳要走半天,撿回一捆根本用不完的筍葉。五月初四,該包糉子了,奶奶量一升糯谷放在石兌窩裏舂,去了穀殼就是包糉子的米。有了糯米,開始包糉子,把筍葉一頭疊成三角形的容器,再把泡在水裏糯米放在裏面,然後把三角形外多餘的筍葉折過來,沿着三個邊纏起來,最後用構樹皮紮緊,糉子就算包好了。蒜瓣不用說了,早挖了成串地掛在屋檐下。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熬肉,正月十五過後,幾個月沒有吃肉了,我們很期待這一天,五月初四的晚飯後,鍋裏開始咕咕嘟嘟煮起來,臘肉味傳遍山谷……。

雖然頭天晚上我形影不離跟着奶奶,不停提醒她第二天早上保證要最先叫我起牀,可是奶奶還是在一切準備停當後,才叫我起牀。端午節的儀式正式開始,先到河裏去洗臉,然後奶奶用佈滿老繭的手指蘸一點雄黃酒抹在我兩隻眼睛四周和耳朵眼裏,據說這樣一年沒有蟲子鑽進眼睛和耳朵了。最後是喝雄黃酒,一口下去,辣乎乎的.,而且會一天暈暈乎乎,我特別討厭,但奶奶堅持喝雄黃酒可以防病,所以沒辦法,每次都沒有躲過去。儀式結束後,開始吃糉子和雞蛋,我不吃蒜瓣,因爲沒有味道。好幾天就決心吃5個糉子、10個鹹雞蛋的,但結果自己不中用,一個糉子兩個鹹雞蛋就吃飽了。 端午節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個快樂的節日。因爲過節大人們對我們管的不是那樣緊,我跟着大孩子可以到河裏去“撞魚”。“撞魚”很簡單,要的是氣力,用劈柴的斧子照準露出水面的石頭正上方用力撞擊,撞擊幾下後,把石頭搬開,就會幾寸長的石魚泛了白,像死了一樣,任你去捉。最讓我們興奮的是撞“黃絲公子”,一般斧子撞擊幾下石頭後,發現有粘絲從石頭下面流出來黃絲,那肯定這個石頭下面有“黃絲公子”,這時千萬不要急,一定要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撞擊石頭10幾下後,才翻開石頭,能捉到一隻幾寸長的“黃絲公子”,有時也會捉到一尺多長的。那時候,我年齡小力氣弱,沒有資格當撞擊手,只能跟在大孩子們後邊,將撿到的魚串在下邊帶着一個節的柳枝上,常常會被“黃絲公子”把手指扎破,無所謂,反正不太痛。撞上兩三個小時,小夥伴們都累了,看看收穫頗豐,撞到了好幾十條大大小小的魚。於是開始擠魚,把魚的內臟都清理掉後,拿到某一家去,央求大人幫忙用點油炸幹後就分着吃了,多的時候還可能成爲哪家餐桌上的一道菜,用來招待我們。不過我不吃,我嫌魚腥味,不管用泥搓、還是用草揉,手上的魚腥味還是伴隨我一天,弄的中午晚上吃飯都沒有胃口。

端午節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麥子了。幾戶人家共用的打麥場裏機器轟鳴,麥粒、麥草、灰塵滿天飛揚,我們穿梭在其中,幫大人抱麥草、掃麥子。突然是誰奔跑着一頭紮在麥草堆裏,其他夥伴們紛紛甩了手中的工具,不約而同爬上麥草堆大鬧起來。孫悟空大鬧天宮、秦英徵西,還有打鬼子,聽老人們講的故事裏和在電影裏看到的故事永遠是我們演繹的主題……。當機器聲停下來,小夥伴們也打鬧累了,一個個灰頭灰面,掛着兩條黑鼻涕,被大人們吆喝着、笑罵着,趕到河裏去洗臉洗頭。然後到這天打麥的主人家去吃飯,這家酒席辦的很豐盛,不僅有糉子、雞蛋和蒜瓣,還有去年積攢下來的臘肉和各種乾菜醃菜。小夥伴們專設一桌,早上糉子、雞蛋吃夠了,沒人稀奇,搶着吃臘肉,誰搶的多誰多吃,沒搶到的孩子跑到父母坐的那一桌哭訴起來,父母一邊罵着爲沒吃到一點肉就哭沒出息,一邊從桌上夾上幾塊臘肉算是安慰。等這孩子吃完,別的孩子早又跑到打麥場裏打鬧去了……….。直到夜幕降臨,這一年的端午節算過完了。

老家已經面目全非。糉子和鹹雞蛋的味道不再是當初的味道,勉強各吃一點就膩了;曾經我們“撞魚”的河裏,水裏飄着一些白沫使河水不再清澈見底,據說是昨天幾個城裏人來毒魚造成的;兩戶人家在打麥場裏建起了磚房,也沒有麥草堆了;爺爺奶奶和父親都去世了,老屋的院子裏已經雜草叢生……..,我再也找不到童年過端午節的情景。

午後,下起了雨,坐在屋檐下,任憑雨滴隨風飄落在臉上,感受到陣陣涼意,此時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讓我的雙眼模糊起來……。這時,一隻孤單的杜鵑叫聲響徹整個山村,一聲比一聲緊迫,一聲比一聲淒厲,像一個受到驚嚇的孩子發出的哀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我不禁問自己“我該歸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