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自學的作家-隨筆散文

散文7.81K

自學的作家

從舊書攤上買來一本高爾基的《論文學(續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紙張似經歷許多滄桑已經泛黃,封面也已殘缺不全,所幸正文並無字跡的缺漏。既然是續集,想必一定還有另外一本《論文學》,在周圍尋尋覓覓,卻還是冷冷清清地不見其蹤跡,不免有遺憾之感。書中有一篇《論自學的作家》,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沒有名氣的作家,他們懷着對文學的熱情,對寫作的興趣默默地自學着,作者用了很長的篇幅敘述了這些作家爲什麼創作,都寫些什麼以及他們對待文學的態度,特別是引述了那些作者的大量的話語作爲例證,非常鮮明地闡明瞭他們對寫作的態度,讀後不禁產生許多感觸,也引起許多感想。

自學的作家-隨筆散文

在高爾基列舉的三百多位作者中,有114人是工人,67人是農民,此外還有鞋匠、馬車伕、士兵、裁縫、店員、侍女、廚娘、護士、看門人、警察等,絕大多數人的文化程度都很低。這些作品與知名的作家的作品比起來,差距是懸殊的,但卻反映了他們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態度,尤其是對於寫作的由衷的喜愛。自己讀了他們的節選的作品與書信,便有親切之感,他們的話語正是我心中隱藏的時常浮現的想法,他們對文學的感受正如自己的感受一樣,表述是樸實的,情感是真摯的,爲了證明這一觀點,需要從本書中引用一些實例加以說明,看他們如何在思想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如何在文學的長河中艱苦漂泊的。

首先談論他們寫作的原因是什麼,因爲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除了對自己的職業不太滿意外,還有許多差異很大的原因存在着。一個農民寫道:“由於身體虛弱,不能勝任任何體力勞動,恭請准許我以寫作爲業。”

一個糖廠的工人寫道:“我之所以決定開始靠文學來掙錢,是因爲我所讀的東西並不比我能寫出來的東西好多少。”(未免有些自負)

一個旋工在信中說:“我對人的本性感到興趣,很想談談這個問題,晚上睡不着覺,思緒萬千,可我卻沒有用書面語言表達思想的習慣,所以非常煩惱。”

一個農民寫道:“現在必須更加接近大自然,並睜大眼睛去看真理所在的未來的生活。”

一個職業不詳的人講到他曾經在一家鞋店裏當學徒,有一天老闆打發他出去辦事,因爲遇雨,就在一家書店的門前避雨,然後走進書店買了一本書讀了起來,因而耽誤了事,被老闆打了一頓耳光。他說:“他打得很重,可我並不覺得痛,只是當他把我那本小書揉成一團扔進垃圾堆裏去的時候,我才哭了起來。爲了這事從此我夜裏就不睡覺而老是寫作,寫出來的這個東西是一團至今尚未熄滅的火,它想越燒越旺……”

一個鐵路機車車庫工人說:“在吃、穿、住方面我並沒有更高的要求,沒有,我身體健康,只要有最必需的物品我就能對付着過,吃穿都很簡單,別無他求,可是我想多少學點什麼,好讓積於心底的東西能夠用文字自由地表達出來,讓周圍的人們能讀到我的這些見解、思想和感情,也許他們會在其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一個農民寫道:“我愛寫詩,我不能不寫。在冬天,你讓妻子和孩子們都睡下,然後在屋角一張桌旁坐下來,在一張乾乾淨淨的紙上,把一個個句子連貫起來,你就會愉快地把周圍那種極端貧困的生活忘得一乾二淨……我今年二十三歲,我從十五歲就對文學創作有一種強烈的慾望,這種慾望已折磨我八年了。”

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不管他們的寫作動機多麼千差萬別,卻都道出了他們的真切的心聲。雖然他們都是生活在二十世紀初遙遠的俄羅斯大地上,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的很多人來說,其言語也是深有感觸的吧。記得三四年前,我剛從高中畢業時,才漸漸對文學有了一點興趣,幾年來斷斷續續地讀了一些書,又寫了一些文,雖常常覺得自己爲文的幼稚與淺薄,卻不能割捨對讀書與寫文的樂趣了,也算是閒暇時一種有益的消遣。

其次是對這些自學作者作品的評價。因爲他們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不僅個人的思想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其寫作的手法、技巧、語言使用等都帶有別的作家的痕跡,即是對喜好的作品的摹仿。我以爲對於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摹仿未必不是一種練習寫文的好方法,待到我們的思想成熟,有能力創新而不受拘束之時,自會寫出有個性的佳作來。到那時,我們便會像書中的一位農民寫的那樣:“我就是我,既不是尼采的信徒,也不是托爾斯泰、蘇格拉底或耶穌的信徒,我是獨一無二的,而我的信念也是在我身上產生出來並完全屬於我的。”

高爾基對自學者還是較爲讚賞的,他說:“自學的作傢俱有理想主義的情緒——這是一個年輕國家的民主主義者所應該具有的;而知識分子作家則是懷疑派、悲觀派和牢騷滿腹的人。一類人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和逆境中頑強地尋找着和發掘着某種有鼓舞力量的、人所固有的東西;另一類人則顯然醉心於陰暗的事物。”

自學總是很艱苦的,特別是要警惕自己的懈怠的心理,沒有足夠的恆心與毅力,終究是不能成功的。自學者未必想要成爲出名的作家,只是寫一些思想與觀點出來,獲得自己心靈上的慰藉與別人情感上共鳴,就是要尋覓一個精神的世界。我以爲自學者既然培養了一種對文學的興趣,也不是輕易能爲某些作祟的心理牽制的,即使偶爾有一時的荒廢,但不久他們就會重新回到正確的途徑上來,迷途知返,是許多優秀的作者都能做到的。自學者需要付出比接受名師指導的人們更多的努力,需要有強烈的自制力與忍耐力,更需要陶冶個人的道德情操,人的健全的品格往往是最重要的。

韓愈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強調老師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對於自學者來說,很少能得到名師的教誨,只能憑自己的觀察、感受、思索而不斷前進,大多數人也許並不是要做一位知識淵博的作家,只是要把自己心底的東西寫出而已,即使不能被稱爲美文佳作,卻是值得欣賞的文章,那是有他們最真摯的情感流露。成爲一個作家是不易的,尤其是自學的作家,未來還有急風暴雨的阻遏,但他們依舊會迎頭奮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