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着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散文

散文3.09W

7月29日,我送妻子去赴圩,過了陳屋橋頭,看到公路邊田裏一夥人在收割甜葉菊。到了石芫圩後,興趣的敏感驅使我返回沙洲,拍下了這夥人收割甜葉菊的場景。自然,也趁熱打鐵撰寫了一條消息稿件,後來很快在縣內媒體播發了。

着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散文

這條消息是這樣表述的:“7月29日,石芫鄉沙洲村陳屋組精準扶貧戶賴水生種植的30畝甜葉菊開鐮收割第一茬甜葉菊。該鄉在實施產業扶貧的實務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合本地丘陵山區種植的甜葉菊,採取前期免費供給甜葉菊苗,中途及時從資金上幫扶肥料、農藥投資等措施,讓精準扶貧戶種得好、有指望,以平均每畝產幹葉200公斤收入3300元的“硬指標”獲得超水稻種植2倍的效益,甜葉菊種植被農戶形象的稱之爲“甜蜜的事業”。今年,該鄉126戶精準扶貧戶種植300畝甜葉菊,爲他們增收99萬元。”

種甜葉菊被稱作爲“甜蜜的事業”,箇中反映出現在農民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渴求。變溫飽農業爲賺錢農業,是廣大農民羣衆的迫切願望和美好理想。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就給農民帶來了“利好”資訊:“三農”工作事關國家全局,任何時候都要放在基礎位置。要堅持以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爲首要前提、以提高質量效益爲主攻方向、以可持續發展爲重要內容、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以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爲基本遵循,完善補貼、價格等機制,大力轉變農業經營、生產和資源利用方式。就農村的現實而言,由於農村缺少青壯年勞動力,老年人成爲農村勞動力主力軍,許多老人佝僂着身子,帶着血壓儀種地,同時又恪守着陳舊的觀念。在此情勢下,農業新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土地得不到合理流轉。於是,地越種越硬、越種越薄,肥越施越多、農藥越噴越“濃”、成本越漲越高。因此,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業利用資源方式、轉變農業經營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

着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大氣候”層面來看,首先是當前我國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保障;其次是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的全面實施,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留出了餘地;再就是居民農產品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添了動力;還有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條件。當前,全球穀物市場供求形勢總體上產大於需,大宗農產品庫存消費比均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爲更好地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資源、兩個市場提供了現實可能和操作空間。

“接地氣”地回到我們農民自己的層面,我覺得還是要改變傳統觀念,要會細算成本賬;同時,還要注重農業技術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增效和增收。要革除舊觀念,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選育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新品種,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強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再就是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前面提到的那個租賃周邊土地做優“甜蜜的事業”的賴水生就是一個身邊的成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