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世間有君子與佳人-散文

散文2.35W

林語堂的文字有一種如玉的溫柔,時間靜靜地淌去,故事娓娓地道來。

世間有君子與佳人-散文

《京華煙雲》字裏行間的微妙正好體現在那種簡明直白和意味深長的夾縫裏,情節與人物就那樣清楚地展現在那裏,沒有九曲迴腸,沒有生澀難懂,可是細細品味後,卻總有一種留戀迴盪在腦海中。

木蘭爲金,蓀亞爲水,水使金熠熠閃爍。

莫愁爲土,立夫爲木,土滋潤使木繁蔭。

道家學說裏五行之間細緻微妙,四位才子佳人,兩對神仙眷侶,自是如此。

木蘭人生中的第一個節點在泰山上,那時她意識到對立夫的喜歡。那種愛情沒有濃烈的追隨,木蘭與蓀亞的故事也並沒有被打斷。

平靜地好像這樣的愛情從來沒有過,卻在很多很多年後,在監獄裏的五分鐘,又被激發得淋漓盡致。

那種可以稱之爲愛情的東西,沒有庸俗的.你情我愛,沒有故事裏常寫到的爲愛情不顧一切,所以擁有了道家的靈氣和沖淡平和。

木蘭是林語堂心中的道家女兒,伶俐聰明,妙想天開,脫俗而高雅,清新而明麗。

莫愁擁有深沉的智慧,洞悉俗世懂得進退,在立夫身後,恰到好處。

我們所憧憬的愛情大約是氣味相投的木蘭立夫吧,莫愁蓀亞也無不可。那是大多數故事裏的結局。然而林語堂的智慧方顯於此,講求相配與調和。如此在一場場的紛爭與禍亂中,那個家族雖然衰落,卻也得儲存。難以想象木蘭與立夫的激進在這樣動盪的時代中立身,怕是早早地就遇禍。不過令我奇怪的便是那樣聰慧的木蘭爲何會服從那段婚姻,除去姚思安的安排與青梅竹馬的情誼,大概是骨子裏有這樣的豁達安詳。

三個家族無疑是衰落的,緩慢卻註定了結局。時代新陳交替,那時的人都夾雜在新思潮與傳統思維之間,不過是有些人多,有些人少。木蘭身上最讓人難以接受的部分大概就是她情願讓蓀亞納妾,原因可以是他們之間的夫妻情誼大於愛,不過我更願意相信這是林語堂留在木蘭身上的微瑕,讓這個他所鍾情的女子,如同凡人一樣存在着。

很喜歡故事的結局,雖未免俗,卻也是昇華,那種無私的愛使木蘭如同大地的母親,也使那片紛亂的土地不至於丟失靈魂。

標籤:君子 散文 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