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優秀散文:中秋之夜

散文2.33W

今年中秋之夜,不但月亮珠圓玉潤,還是真正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人們將能欣賞到中秋明月的美好景象,感懷中秋節。

優秀散文:中秋之夜

千萬年,自負盈虧的唯有月亮。朔望交替,圓缺相繼,每年都有十二次滿月,但八月十五的月輪卻更加明亮和吉祥。

中秋,就是“平分秋色”的日子。“天上一輪滿,人間萬里香。”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擦去辛勤的汗水,閤家團聚在皎潔的月光下,共享勞動果實,同敘骨肉深情。中秋節也是對大自然的感恩和禮讚。據說連皇帝都要“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祈禱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

中秋節的記載最早見於《周禮》,唐代漸漸成爲正式節日。幾千年嬗變,幾千年積澱,嫦娥奔月的神話展示着我們祖先豐富的想象,砍伐桂樹的吳剛和希臘神話中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相映成趣。還有玉兔蟾蜍,引鳳吹簫,聽着長輩娓娓講述廣寒宮裏的故事,中華民族的子孫一代代長大,我們都是中秋節文化薰陶出來的。

“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當我們進口了許多時髦的洋節日時,不要忘記本土節日深長而厚重的文化內涵。

世上最溫暖的是家庭,最可貴的是親情。人生最大的享受莫過於對親情的享受。也許中秋節正是出於這種人性最深處的訴求。

世上最難說清的是感情。而有一種感情叫思念,也許這便是中秋節的靈魂。

“夢裏常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這是對骨肉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對土地的思念。而將它們擴大和延伸,便是對祖國的思念。這也是一種深沉而綿長的愛,它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品質。

對祖國的愛不需要理由,我們和我們的父母在這裏出生,我們世代的祖先在這裏長眠。胡馬依北,越鳥朝南,這不是因爲一種利益,而是由於心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中國人百年來的.民族屈辱又使我們多了一個解不開的情結,於是歷史便成了特殊的愛國主義源泉。幸福需要比較,只有祖國的頂天立地,纔有兒女的揚眉吐氣,沒有什麼人的命運可以和民族的命運分開,中秋短信《感懷中秋節》。

今年的9月18日,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發動9·18事變的74週年紀念日,同時正好是中國全統的中秋節,因此,可以說是雙節合一,如何度過成爲社會關注的一個話題。從商的人說,“9·18”正好諧音“就要發”,所以考慮在這天開張營業;另一方面,由於是中秋節,同時含8字,又是週末,有人考慮在這天從事婚慶等喜事;更有人突發奇想,要申請918作爲商標……

傳統的中秋佳節,承載着萬家團圓之意。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時間的巧合,今年中秋節適逢國恥日,給怎麼度過9月18日這一天出了一道選擇題。筆者淺見,國恥日賦予了中秋佳節新內涵。

紀念“九一八”,核心是“勿忘國恥”,“勿忘國恥”的要義是記住恥辱和傷痛的歷史,讓後代牢記落後捱打的歷史,激發出愛國熱情、報國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鬥與拼搏。今年9月18日這一天,人們可以一方面加深對國恥的理解,一方面可以享受着中秋節的快樂,並自覺不自覺地把兩者聯繫起來看,今天萬家團圓的幸福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其實,賞月不是中秋的專利,也沒有被詩人買斷。我們不需要買單,不需要顧及身份,欣賞美麗月光是每一個地球人的權利。我們可以把賞月當作是一種上蒼恩賜的免費休閒方式,可以釋放鬱悶;可以舉杯邀月;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修正情緒;可以矯正心態;可以調整思維……

當城裏的月光一下子融入城市的生態,城裏的人際會因此變得特別的和諧,天人合一不再是古代仁人的一種理想,在城市文明遭遇各種衝突的今天,何必不讓月光把我們的夢照亮,讓心時時知道靈犀的方向?

今年中秋節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無疑是、親民黨和新黨的領袖接踵而來,訪問大陸了。

人民大會堂紅地毯的兩端,兩黨領導人微笑着緩緩走近,他們四目對視、兩手相握,於是平凡的時刻變成了歷史的瞬間。

不是六十年後,歷史的鞦韆又蕩了回來。而是飽經災劫和滄桑,民族大義讓我們捐棄前嫌,一同站在了新的時代高度。

求其所同,敬其所異。多一些理解和諒解,少一些誤解和曲解。天下沒有不可化解的家仇,願炎黃子孫世世代代不再萁豆相煎,骨肉相殘。

來自臺灣的水果,它們散發着寶島泥土的芳香,帶來了臺灣同胞的問候。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儘快開啟人爲的藩籬和阻隔,可以說是人同此心,心同此願。

俯瞰千古又守口如瓶的唯有月亮。

在當今的時空座標中,中華民族的位置在哪裏?如果命運給了炎黃子孫一次歷史機遇,我們能不能清醒的識別和判斷?

二十多年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鉅變,也許全世界還需要充分理解和消化。百年積弱的祖國,曾幾何時有過今天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威望?中國應該時來運轉了,中國人的出頭之日應該來臨了。一個古老而輝煌的夢想,一個幾代人懷裏揣熱的希望,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標籤:散文 之夜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