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古村遙思的經典散文

散文1.89W

“人間四月芳菲盡”,道盡了暮春將逝、無處尋覓的感傷。穀雨過後,我隨縣文聯組織的詩人、作家、攝影家三大協會的文人大家們去河峪鄉下赤峪村踏青採風,追逐春天的尾巴。

古村遙思的經典散文

踏進這座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就被她的那份靜美深深的吸引着,像一位恬靜而又成熟的少婦,散發着寧靜中一抹黛綠的韻味。空氣氤氳,細雨瀟瀟,雲竹湖碧波盪漾,層層鱗浪拍打出朵朵潔白的浪花。我獨倚樹下,靜聽着浪花聲,遠處湖面上籠罩着朦朧的水霧,如夢似幻,飄飄渺渺,任由我思緒遠飄,想象着當年可曾有人與我有同樣心境,感嘆着“一片花飛春意減”啊!詩人說,春天是帶來希望的',給人的是新的期盼,秋日纔是寄託哀思的。我在此時此刻竟不能滿懷希望,暢想未來,卻是甘爲傷春眉黛蹙!

就在我思緒遨遊時,忽聽到有人喚我,才發現大家已往村裏出發了,我才調整心情,緊跟隊伍。村裏面新老房屋相交錯,隨處能看到過去的古樓高廈。一塊塊青磚、一條條篆刻着精美圖案的木窗、一幅幅寓意富貴吉祥的磚飾,似乎都還在述說着當年的輝煌。我與年玲走到了一處古門樓前,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務本堂”三個大字,從字面理解就是修建者在提醒後人要務實本分的意思。再上面有三朵蓮花似的磚飾,屋脊上還有魚鴟。走進院裏,想細細觀看時,或許是我們的腳步聲,或許是我倆的交談聲,引來了主人從屋裏出來熱情的招呼我們,並詳細介紹院落的歷史。原來這處院落的老主人是一位劉姓財主,兄弟幾人也都修建了院落,後因日本人入侵燒了其他幾處,較爲完整的保留的也就是這幾處了。

我國古代建築講究的是對稱美,北方建築更是典型代表。這裏也延續了南正北直,東西對應的風格。主屋是座兩層磚木結構的小樓,面寬五間,青磚抹面,二層樓上左右兩邊各開一個圓形窗戶,邊上有花草紋飾的磚雕。主屋兩旁是耳房,略低主屋,也是磚木結構二層樓,土培抹面。東西兩邊各有一間廂房,窗戶上雕刻着喜鵲登梅、富貴牡丹紋樣的窗花。歷史滄桑,時間流逝,屋子多年無人修繕,也都破敗不堪了,甚是可惜。在一樓與二樓之間有木樓梯,屋主人帶領我們拾階而上。踩在木板上,看到許多鉚釘嶄亮發光,可能是劉家小姐的小腳踩的,多年後似乎還在懷念劉家小姐的繡花小鞋。來到二樓,空氣中頓時瀰漫着一股長時間不通風特有的黴味。在屋主人向我們介紹古樓歷史的空檔中,我仔細觀察了觀察,二樓大約有50多平米,地板是木質的,擡頭可以看到大梁,還保留着原來的面貌,現在這裏作爲倉庫存放糧食。屋主人說這個房子木材還是當年的,大梁上明確記載着建造時間是大清道光二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一年的歷史。我開啟手機中的電光筒想仔細看看,可惜因爲屋裏光線太昏暗,只能看到白紙上寫有黑字,具體內容看不真切了。這時我突發奇想脫口而出:“當年這裏可能是小姐的閨房吧”?屋主人笑着說也許是吧,但在我心裏卻是這樣認定的。遙想着劉家小姐頭戴珠花,身穿紅色的中式小襖,黑色褶襉裙,小腳穿雙蝶戀花的繡花鞋,一步一生蓮,步步有異香,走出了多少風情與婀娜啊!想到這裏,我竟然都有些癡住了,彷彿眼前真有一位貌美的小姐,她的一顰一蹙牽動着我的心。

我和年玲小心翼翼的走下了樓梯,又和老鄉攀談了一會,才戀戀不捨的找尋隊伍。午飯後,坐在返程車上,大家在熱鬧的談論着今天的收穫。而我看着窗外的春雨越下越大,拍打着車窗噼啪作響,斷線珠子似的叮叮咚咚墜入我心湖,泛起了圈圈漣漪,讓我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裏回不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