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人生相逢何恨晚散文

散文2.58W

其實,我只想在一俱煙霞的紛呈裏,隔着一路遠遠的人煙,做一個陌路的看客。殊不知,一個不小心,卻上了臺,入了戲,在匆匆人流中,讀着別人的故事,演繹着自己的浮生。

人生相逢何恨晚散文

川北的天空下,秋的嘆息時緩時重。風聲掠過山河,穿過高牆,壓過人聲,從二樓的窗縫涌進,向我道別。秋雨,緊隨其後,氣勢咄咄相逼,不管一歲草木的枯榮。一場秋雨一場寒,我知道,又到了添衣的時候。

秋漸深,光陰不復,又一年。簡貞說:“時間翻過一頁,這一頁就被徹底毀了,永無機會還魂”。是的,我們總在感嘆光陰如白駒過隙,卻不懂得如何將有限的今日,好好把握。

月初,秋意開始在蓉城肆掠,卻被秋老虎半路攔截。我擇假期去看你,第一日,故地重遊。雙荷池的殘荷早已凋零,只留枯葉瘦梗,暫時與秋握手言和。梧桐落葉陣陣,秋風掃。騎着自行車,和着秋陽下的影子,去相互指認山水。在陽光灑落的林蔭道,空氣中時而瀰漫着丹桂的幽香,卻總是不見花影。但是我知道,它在陪着我們奔跑。忽悠曲徑相逢,瞥見花蕊,竟是無盡歡喜。歡快之餘,彷彿回到了雙十芳華的年紀,只是這恍然若夢的場景並不久長,總是被自行車的東倒西歪拉回現實,然後重新給自己定位。確實,如今,我只是一位路人,只停留三兩日的路人。

路過另一個園區,塘中還有睡蓮零星幾朵的開着,樹間雀鳥的啼鳴,彷彿是一場秋日告別的淺唱。浮生看來無事,實則不知,此時何地,正有故事在發生。就如同我這般,循序進入主角,只是不自知罷。

節氣,從秋分到霜降,光陰斜臥,黃花漸瘦,白露未晞,至於何時告別,心裏自是有數。當一路風景從厚到薄,一番心事如打碎的五味瓶,隨着秋天的落葉紛飛,飄逝成不可追憶的昨天。最後,太多的事實證明,時過七載,景依舊,人已非。

第二日,我們逛錦裏、寬窄巷子,遊人接踵而至,寸步難行。一路的叫賣聲,不絕於耳,宣告着蓉城的風味特色。朝代更迭,青磚黛瓦的四合院落尚且屹立,而古舊的年代卻早已遠去,徒留一絲遊魂尚未走遠,做着最後一夕眷戀。亦如我眷戀已流逝的光陰,還有那些曾被辜負的夢想。

午後,我們遁着青春健在的步伐。遊草堂,穿梭巷陌,憶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只是當年的茅屋,已被如今的亭臺水榭替換,那“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思也杳杳無音!覽武侯祠,信步閒庭,背孔明的《出師表》。巍巍蜀漢的戰旗依舊在秋風中飄揚,而曾經揮筆寫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智勇之士,如今已骨化黃土,淚乾清墓。登上樓閣高層,舉頭望遠,竟想起沒絲毫聯繫的《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卻少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寧靜致遠的畫面。一曲笛音杳踏而來,最後,我們都不得不向歲月認輸,曾經背的滾瓜爛熟的古文,如今拈來,已經支離破碎,只有三兩句縈繞。卻道是:光陰荏苒,記憶真的難比當年。

第三日,在洛帶古鎮滯留,客家的風土人情,已被漢文化所侵,街道巷陌的頭飾服飾,在其他有着商業文化的地域,早已屢見不鮮。千篇一律的`物品,也已無法體現別具一格的特色。就像喧囂街道里一場場萍水相逢的人潮,轉身,便湮沒在記憶的天涯。

後來,尋着金城長城的蹤影而去,一路攀登,陽光熱烈,秋景蕭瑟。你從洞庭湖之北,跋涉千里來到蓉城求學。一路的交談,言語,開始從內心深處丈量些許深詞厚意。後來,我得知,也許是因水土不服,飲食稍不注意,你便身體多有不適。你吐露的隻言片語中,略有幾分鄉愁交織。還有……還有那位曾經令你傾慕的女子,記憶銘深中,如今已不知,花落誰家,身在何處,心許何人。

然後,第四日,就要分別了。我不知如何道別,僅能說:“按時吃飯,注意天氣變化,照顧好自己”,最後還不忘加上一句“常聯繫”。你如是相回。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既已如此,我們又何必與人說破。任何事物都有他自己的緣法,人生相逢何恨晚,無論何時抵達初見,我認爲都是上天剛剛好的安排。

秋意,在十月下旬開始深重。秋雨點滴,葉落瀟湘。觸目橫斜,萬千朵影已經離散,尚且還有三兩枝可以賞心悅目。如此,就已很好。

多年以後,我相信我會依然記得,自行車上相逢的花影,還有幾朵睡蓮在秋風中的睡姿。願時光老去,我藏於袖口多年的友情,不會因爲秋冬的交替,淡去最初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