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晨光東昇曲散文

散文9.81K

晨光東昇曲散文

我喜歡晨光,晨光灑在身上,柔柔的,暖暖的;晨光投射到心底,爽爽的,亮亮的。

靜謐的晨光,是一首優美動聽,無比美妙的歌,就像輕柔的風兒,吹拂着我的心,彈撥着我的情,撫慰着我的夢境。

晨光劃過地平線,給大地上穿越了黑暗的萬物送來了生機和光亮,也給人們,特別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不幸,遇到挫折的人們送來了希望的曙光。

我一直盼望着,盼望着能夠有人爲晨光而歌,爲希望而唱。我終於盼到了,有人創作、編輯、製作了《同在陽光下》這樣的音樂專輯。這是專門爲殘疾人而歌,爲殘疾人事業而唱的系列歌曲,這些歌曲鼓舞着遭遇不幸的人們磨礪堅強的意志,勇做生活的強者;引導着人們積德行善,向身邊遇到困難的人伸出攙扶的手臂,營造友愛互助的氛圍。這是盛滿希望的晨光之歌,這是注滿暖意的陽光之曲。

那是7月初的時候,我參加了2016年北京市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啓動儀式,主辦方向與會者贈送了這個專輯,著名歌手小春、趙雅萱、黑鴨子組合先後演唱了專輯中的《同在陽光下》《溫馨家園是我家》《同一片藍天》這三首歌曲,這些歌兒,歌詞優美,雅緻婉約,曲風明快,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文化周啓動儀式開始前,我見到了房山區殘聯副理事長王秀芬,從她的介紹得知,這部音樂專輯,是房山區殘聯和房山區文化委員會等編輯製作的。這部專輯,得到了著名詞作家瞿琮、車行、宋青松,特別是曲作家陳光的支援和幫助,其中的大部分歌詞,是房山區殘聯理事長趙東昇創作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和楊光、黑鴨子組合、紀敏佳、趙雅萱、湯非、李明陽、劉衝等十多位著名歌手分別演唱了其中的24首歌曲。

數月來,我常常在家裏,在車上反覆聆聽專輯裏的歌,可總是聽不夠,這些歌曲唱出了我的心聲,唱出了我的感覺,在我的心靈深處產生了共鳴,經常在我的心頭縈繞。身爲一名殘疾人,一個在殘聯繫統工作了近30年的殘疾人工作者,我非常喜歡這些令人心醉的歌曲。這些歌曲,向人們展現了殘疾人在不幸和麻煩面前,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和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的精神狀態;向人們展現出在溫暖的陽光沐浴下,殘健共融,心手相牽,將大愛傳遞,這人世間最美的景象。這些節奏明朗、歡快的歌曲,綻放出生命的光芒,點燃了聽者靈魂的火焰,帶着火熱的情懷,在天空迴響。

想起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的殘疾人作家司德林、朱憲臣創作了詩歌《希望的曙光在哪裏》,著名曲作家谷建芬特意爲這首詩歌譜曲,還教首都的殘疾人歌唱。

1988年11月,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國誼賓館隆重舉行。晚間聯歡的時候,市殘聯副理事長呂爭鳴站在主席臺上,聲情並茂地演唱了《希望的曙光在哪裏》這首歌曲。在那次會上,我結識了詞作者之一的朱憲臣,他談笑風生,開朗樂觀的心態,深深地感染着在場的殘疾人朋友們。如果光聽他說話和歡笑的聲音,不看他本人,誰也猜想不出來,他不僅雙目失明,而且還是肢體殘疾。後來,我又結識了另一位詞作者司德林,我們的腿腳兒都有障礙,彼此也成了好朋友。從那個時候起,這首歌就銘記在我的內心深處,時常在心中往復唱響:“希望的曙光在哪裏?不是在夢中,不是在天際,希望的曙光喲,就在我心裏。雖然我已是病殘,理想爲我點燃火炬……雖然病魔把我摧殘,青春的火花格外絢麗……”《希望的曙光在哪裏》這首歌,唱出了我們的心聲,表達了我們的願望,展現出廣大殘疾人堅強樂觀,勇敢追求幸福的精神風貌,這是我聽到的第一首屬於我們的歌。

從這首歌誕生以來的34年間,隨着殘疾人事業的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我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充實。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面前,房山區殘聯主動爭取詞作家、曲作家、歌手等愛心人士的支援和幫助,創作、編輯、製作了《同在陽光下》這部音樂專輯,爲我們提供了營養無比豐盛的精神食糧,爲我們譜寫了音樂文化的新篇章。

房山區有着濃厚的文化氛圍,文化羣英薈萃,很多人在國內文學界和音樂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們的作品有着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房山區音樂舞蹈家協會主席、北京音樂家協會理事、房山區文化委員會調研員、著名曲作家陳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陳光是北京乃至全國唯一一位連續兩屆獲得中國文化部“羣星大獎”的曲作家。20多年來,他與車行、瞿琮、 宋青松等著名詞作家合作,創作譜曲了600多首(部)各種題材的音樂作品,其中有很多作品由閻維文、佟鐵鑫、殷秀梅、張也、魏金棟、尤泓斐、祖海、譚晶、黑鴨子組合、韋唯、劉和剛等著名的歌唱家和歌手演唱。2014年11月8日,他在中山音樂堂成功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2015年,他又和趙東昇等詞作家合作,爲殘疾人而歌,爲殘疾人事業而唱。

與趙東昇的相識,那是在2014年9月,北京市殘聯組織我們到清華大學參加爲期一個月的培訓,在開學典禮的時候,我結識了趙東昇。下課後,我們走出教室,沿着那條甬路,路過那片充滿詩情畫意的荷塘,前往餐廳吃飯。我和趙東昇在行動上,腿腳兒都有些不便,就常常結伴兒去餐廳,邊走邊聊。我在參加培訓期間得知,多年以前,他不幸遭遇交通事故,被汽車撞傷致殘。過去,他曾經在鄉鎮和區政府職能部門擔任過主要領導職務,後來被調到區殘聯擔任理事長。不久,在市殘聯編輯的《摯友》雜誌上,我從目錄看到了趙東昇的名字,按着頁碼翻開雜誌,我閱讀了他創作的多首詩歌,這才知道,趙東昇是詩人,他的詩歌具有特殊風格和色調,呈現出獨特的魅力。《同在陽光下》這部音樂專輯內的歌曲,有20首是趙東昇作詞,陳光譜曲的,在這些歌曲中,都有他們的個性氣質、人格色彩和自然呈現。

王秀芬和區殘聯理事林國華都是我結交了十多年的好朋友,我們都喜愛文學,喜愛好歌兒。王秀芬擅長散文、詩歌的寫作,我在微信裏經常看到她寫的詩歌,就連她每年發給我的節假日祝福短信,也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林國華是1956年出生的,我們同歲,小的時候因病致殘,架單拐走路。過去,我們每次去市裏開會,休息的時候,常常一起聊天兒,聊的最多的還是文學,他曾表示,哪天去通州,要和我好好聊聊小說、散文創作的那些事兒。可讓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他沒來參加七月的那次文化周啓動儀式。那天,記得那天,我遇到了王秀芬,她有些難過地告訴我說:“本來應該是林理來,他分管文化工作,可他在前不久,已經因病突然離世了。”我聽了這個難以置信的消息,心裏很不是滋味兒。在《同在陽光下》這部音樂專輯裏,《溫馨家園是我家》這首歌,是唯一的一首由趙東昇和林國華作詞、陳光作曲的。在那次文化周啓動儀式上,歌手趙雅萱動情地演唱了這首歌。主辦方特意安排演唱這首歌,也許有懷念國華,懷念這位優秀的殘疾人工作者之意吧!

列夫·托爾斯泰在談到創作的時候,曾經講過這樣一句非常精闢的話:“藝術作品中主要的東西是作者的靈魂。”《同在陽光下》這部音樂專輯,就是詞、曲作家的心靈與殘疾人這個弱勢羣體,與殘疾人事業相撞擊而產生的炫麗的火花,燃亮了廣大殘疾人,也燃亮了他們自己,更讓人們看到了他們創作的新領域、新境界、新天地。《同在陽光下》這部音樂專輯的詞、曲作家是在某種靈感迸發的創作狀態中,傾注着他們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關注,對廣大殘疾人的深切關懷,從內心深處發出了對人性的誠摯呼喚,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正能量的引領。他們這種深沉的思索、火熱的激情,以飽滿的歌詞、優美的音符表達出來,使歌唱者、聽歌者在歌詞和音符間感受着情感的衝擊、生命的震顫、精神的愉悅、思想的碰撞和人生的啓迪。他們深入生活,植根於現實,緊跟時代潮流,靜下心來,甘於寂寞,深刻思索,精益求精搞創作,不僅爲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更爲各界羣衆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爲全社會創作出了雋拔的文化傑作,我們怎麼能不產生一種由衷的敬意呢?

專輯裏的歌曲,正如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所說:“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作者是用一雙欣賞美的慧眼,能夠敏銳地捕捉生活中的詩意,並選擇恰當的角度構思,把心中的詩意表達出來,給人真摯新鮮的感覺,從而產生心靈的震撼。這些歌曲,在我們的心中播種着理想、希望和堅強,就像溫暖的陽光充滿了我們的心房。

人們唱歌、聽歌,不是僅僅滿足於情感的愉悅和享受,而是要從歌曲的藝術和思想中獲得幸福、平靜、輕鬆、薰陶、感染、鼓舞和力量。透過心靈的對接,實現人性的錘鍊、精神的昇華和人格的完善。《同在陽光下》這部音樂專輯,就蘊含着這樣豐富和深刻的思想。

一個人從來到人世間的那天開始,不僅可以享受人生的快樂、幸福、美好,還要或多或少地經歷命運的坎坷、痛苦、磨難。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也不可能永遠健康長壽,這是現實問題。每天,都有許多新的生命誕生;每天,都有許多人或因爲遺傳、疾病、自然衰老、交通事故、火災、礦難、地震、戰爭這些諸多因素,瞬間從健全人進入殘疾人的行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隨時有這種心理準備,一旦不幸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就要勇敢地去接受這難以置信的現實,敢於正視和麪對,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承受能力,你才能堅強起來。有感於此,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同一片藍天》《你就是奇蹟》《你的笑容最燦爛》《要學會堅強》《我要成爲你的驕傲》這些歌詞,表達了作者面對突遇的不幸,歷經痛苦而不沉淪,遭遇磨難而能奮起的`良好心態。正如那帶着生命最強音的歌詞:“我們無法預知命運的改變,但我們可以揚起精神的風帆,我們無法逆轉歲月的輪換,但我們可以滋潤心靈的家園......”“......要學會堅強,經歷磨難才能積蓄力量,戰勝痛苦才能心懷坦蕩,度過黑夜才能珍惜陽光。”“意外的重傷你不能爬起,劇烈的疼痛你沒有哭泣,連夜的手術考驗你的毅力,漫長的期待你沒有放棄。你就是奇蹟......”這些自然樸實的歌詞,表達了作者樂觀健康的心態,啓發和激勵着每一位遭遇不幸的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勇敢堅強、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人生的奇蹟。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典型例子有千千萬萬,其中就有海倫·凱勒、保爾、尼克·胡哲、張海迪、史鐵生、史光柱、劉京生、張驥良這些優秀的代表人物。他們都創造了人生的奇蹟,贏得了人們的理解、尊重和愛戴。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創作了《我要爲殘疾人唱首歌》,歌詞中寫道:“雖然你聽不到,但什麼也沒說;雖然你看不到,但一直在摸索;雖然你行動不便,但從未放棄;雖然你很不協調,但從未退縮。我要爲殘疾人唱首歌,唱首歌,因爲你正視困難樂觀生活;我要爲殘疾人唱首歌,唱首歌,因爲你堅強意志是真正強者......”

在這部音樂專輯中,有兩首歌是歌頌殘疾人組織的。一首是歌頌殘聯的《殘聯,殘聯》,還有一首是讚美溫馨家園的《溫馨家園是我家》。這兩首歌,充滿了溫情,也充滿了對殘疾人工作者的敬意。《殘聯,殘聯》這首歌把殘聯比喻爲是殘疾人朋友成長的搖籃、情感的家園、心靈的港灣和夢想的藍天。具有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雙重身份,我對殘聯有着深厚的情感。我目睹了殘疾人組織成長進步的風風雨雨,經歷了殘疾人的生活狀況、社會地位逐漸改善和提高的日日夜夜,由此感念那些緊貼殘疾人的脈搏、爲殘疾人的幸福而不辭辛苦、日夜操勞的人們,特別是工作在最基層,風裏來、雨裏去、走東家、串西家、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送關愛,默默奉獻的人們。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密切了殘疾人組織與殘疾人的血肉聯繫,爲殘疾人托起了幸福的藍天。

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每當遇到困難甚至危難的時刻,都盼望能夠有人伸手相助,尤其是身體功能有障礙的人,就更需要幫助,需要良好的服務環境。在這部音樂專輯裏,《心手相牽》《將愛傳遞》《同在陽光下》這三首歌曲,展示出作者的善根和愛憎情懷,透過自己的作品,給唱者和聽者,開啓了藝術之門和思想之門,釋放出推動社會進步的能量。歌詞的語言親切自然,意境深邃,充滿了溫馨:“心裏盛滿陽光手裏捧出溫暖,你會發現快樂的事都與你有關,心和心貼近人與人不會疏遠,長路總有坎坷你我心手相牽。心手相牽就會有愛陪伴,心手相牽路上少些艱難,心手相牽給人方便自己方便,心手相牽希望就在眼前......”“......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將愛傳遞,人人將變得脣齒相依,喔,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將愛傳遞,世界將變得多彩美麗.......”“......同在陽光下,陽光下,你我平等融合一家,共同參與盡情抒發,人世間的愛讓人寬容豁達。”團結互助,扶弱濟困,包括扶殘助殘,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當發揚光大。古人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些話,精闢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假如人人都自私地爲自己着想,甚至歧視殘疾人,那麼,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會變得麻木、自私、冷漠、無助,如果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我們都會失去幸福感。因此,我們都應當從自己做起,不要總是習慣地指責他人,卻不願意自己去盡責任。要不放過身邊那些微小的善事兒,真正地修心養善,形成自覺和本能,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人和社會,努力營造善良、正義、友愛的大環境,這樣,受益的不僅僅是殘疾人,也包括每個社會成員,更包括我們自己。如果一個社會中芸芸衆生都具備了這種思想境界,就會越來越體現出歌詞的那些深刻內涵。

在這部音樂專輯中,《雪花,雪花》《其實幸福很簡單》《想給愛人寫首歌》《最痛時有你的貼心》《情的力量》《從感謝說起》《拿得起放得下》《心中的彩虹》《小雨》,表述了親情溫馨的熱度,闡明瞭愛情責任的深度,抒發了友情真誠的厚度。還有感念中的鄉情娓娓道來,人性中所富含的良知和陽光心態得到最充分的褒獎。

這部豐厚馨香的音樂專輯,之所以被人們喜愛和廣泛傳唱,與其特有的文化意蘊是分不開的。這些歌曲,歌詞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簡單流暢,朗朗上口,富有韻律,而且“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歌曲節奏明快,曲調順口,優美抒情,宛轉悠揚,回味無窮。歌手吐字清晰,聲情並茂,“以聲帶情”,“以情感人”,具有深刻而透徹的音樂表現力和演唱效果,引起聽衆的共鳴,產生出完美的藝術效果,實現了詞、曲、唱的完美融合;這些歌曲,韻味十足,巧妙運用了比喻、對偶、排比、反覆、誇張、重疊和擬人等修辭手法,詩的語言變得更有魅力,增強了語言的音韻美感和感染力,易於被人們所接受,所熟記,所傳唱;這些歌曲,歌詞以口語爲主,讓人感到親切而自然,語言樸實無華,就像和作者坐在一起,聽着作者聊天兒,俗中見雅,雅俗共賞,一切都在不經意中,不知不覺地已經受到了藝術的薰陶,心靈的激勵和精神的鼓舞;這些歌曲,沒有用僵硬生澀、枯燥無味的說教和口號去簡單地表達,而是讓人們從飽滿的詩意、深邃的哲思、真摯的情感、高尚的意境中受到精神力量的鼓舞和德行的提升;這些歌曲,不僅僅是立足於殘疾人的視角,而且立足於大衆的視角,讓人在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健全和殘疾等方面得到啓迪,受到心靈的洗禮;這些歌曲,充滿精神的力量、厚重的文化積澱和深邃的藝術境界,與我們的時代、與廣大殘疾人的生活發生了碰撞、交織和融合,具有鮮明的獨創性,強烈的薰染力,深刻的思想內蘊;這些歌曲能夠傳播當代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大衆的審美追求,是極具時代性、思想性、系統性、藝術性、教育性、可聽性和傳唱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爲我市乃至我國殘疾人文化事業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6年8月20日起草

2016年10月19日完稿

標籤:東昇 晨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