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拐棗的散文

散文6.47K

拐棗是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科學家研究證明,該物種在地球上已有一千萬年的歷史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認識拐棗樹和拐棗了。徐鍇在《注說文》中寫道:拐棗“稱作枳枸,皆屈曲不伸之意。此樹多枝而曲,其子亦彎曲,故以此名之。”只是拐棗樹現存數量極爲稀少,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本來,老家在壺瓶山原始森林邊緣,生長有大片大片的拐棗樹。只是在一九五八年大鍊鋼鐵的時候,毀林嚴重,絕大部分的拐棗樹都已經被砍掉了。我們村裏也才剩下兩棵,一棵在三峯寨主峯腳下,一棵距我們附近四五戶人家共用的一個水井,只有十多米的距離。每天,我們去挑水,都要從拐棗樹下經過。

拐棗的散文

拐棗樹樹形高大,我見過的最高的拐棗樹有八九丈高,也就是現在城裏的樓房大約十層樓那麼高。至於我們天天經過的那棵拐棗樹,也有四層樓那麼高。拐棗樹的樹葉總是呈對稱狀,兩片兩片地並排長在樹枝的兩側,葉柄細細的,有十多釐米長。花呈傘狀,較小,或白色,或是黃綠色,分爲雌雄花兩種。雄花授粉後脫落,雌花凋謝後結果。

由於水井旁的那棵拐棗樹太高了,有幾個小孩爬上去後,不小心掉了下來,摔斷了胳膊和腿。大人們就把距離地面大約五米以內的樹枝全部砍掉了,只留下很光滑的一截樹幹。我們覺得爬這棵樹太吃力太累了,就不再攀上去撿鳥蛋捉小鳥雀了。

拐棗樹在春天抽芽,開花,果實卻要在深秋霜降之後纔會成熟。成熟後的拐棗在一陣比一陣緊的秋風中,隨着拐棗樹葉一起飄落下來,落在厚厚的落葉上,或者旁邊灌木叢裏的枝葉上。拐棗的外形像彎曲的雞爪,呈“7”字形狀,或者“T”字形狀。在拐棗的兩頭和彎曲的地方,各有一顆種子長在上面。每一顆拐棗上面,都有三到四粒烏黑的拐棗種子。這些種子是一種良藥,解酒毒,治酒色過度。我們土家有一種不傳之方“千杯不醉”,裏面有一種藥就是拐棗的'種子。據說預服了“千杯不醉”後,喝酒如喝水,怎麼喝也不醉。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上樹去摘拐棗。樹上的拐棗儘管新鮮,但是味道澀苦,不能直接食用。要放在火中爆一下,味道纔會變甜。只有飽經風霜後,從樹上掉落下來的拐棗,纔是又香又甜。我們最喜歡的是在拐棗樹旁邊,低矮的灌木樹枝上找到的一大串一大串的拐棗。這些拐棗被秋風晾乾了一半的水分。我們拿在手裏,也不用用水清洗,直接用嘴吹一下灰塵,掐掉拐棗末梢上的種子,放在嘴裏慢慢咀嚼,那種香甜味可以在嘴裏盤亙好久好久。

拐棗含糖成分較多,在拐棗樹還沒有成片毀掉之前,老家人經常用拐棗熬糖。熬出來的糖金黃色,那種甜味簡直可以用醉人來形容。家境好的人家,在臘月裏會先把拐棗糖製成糖稀,然後加上花生、芝麻、紅豆、炒熟了小米和爆米花,製成切糕,待客,或者給家裏的老人和小孩享用。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後,就沒有誰熬糖了。每年樹上掉下來的拐棗,總是被我們這些小孩哄搶得一乾二淨。不過,二十年前,我在老家釀酒的時候,還曾經用拐棗泡過酒。拐棗酒甜軟,入口柔,後勁卻很足,很容易不知不覺就醉酒了。在拐棗酒裏再加上天麻等十多種中草藥,就成爲拐棗藥酒了,專治風溼麻木,癱瘓等病症,效果非常之好。

只是可惜,去年,水井旁的那棵拐棗樹,被一外地老闆買下,被連根挖起,鋸成幾段,運走了。拐棗樹木質細緻堅硬,應當是買去做雕刻或者某種特殊用途去了吧。

標籤:散文 拐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