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做自己的父母教育散文

散文3.33W

晨起在鬧鈴和媽媽催促“快點兒”的雜糅聲中睜眼,匆忙洗漱完畢,路邊買個雞蛋灌餅,一杯豆漿,呼嚕嚕灌進肚子,匆忙進入校門口掛紅袖標的檢查小幹部的視線,然後消失在教室的盡頭。一上午丁零零上課、下課,忙得連廁所都來不及上。中午回家,除去路上奔忙的時間,短短一個來小時,有時還要寫作業。下午昏昏沉沉兩節課後,打掃值日,在早已恭候多時不住聲“快點兒”的家長的催促聲中結束,然後飛奔去五花八門的培訓班。晚上回來,本已一臉疲憊,卻還要挑燈夜戰,攻克完作業,已經是深夜11點多。到了週末,最好的結果就是能睡個懶覺,假日的生活一點兒都不輕鬆,培訓班兒一個接着一個,有的甚至只能坐十幾分鍾,那也得去,不然,媽媽不放心。這樣辛苦,考試成績未必如意,挨打受罵,忍耐羞愧,也是家常便飯。這,就是如今華夏孩子的生活,他們的節奏簡直可以趕超外企的上班族了。

做自己的父母教育散文

連家長自己都感嘆孩子“真可憐”,可是,他們就是無法停下“安排”的腳步,不這樣,他們心不安;不這樣,他們覺得對不起孩子的未來;不這樣,他們覺得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不這樣,他們不知道該怎樣;不這樣,他們周圍人的壓力使他們喘不過氣來……孩子沒有特長,不行;孩子考不好,不行;孩子態度不端正,不行;孩子習慣太差,不行……孩子不好好吃飯不行,吃太多也不行;孩子不聽話不行,過於聽話也不行;孩子拳頭很硬不行,孩子不會揮拳也不行;孩子能言善辯不行,孩子過於拙嘴笨舌也不行;孩子頭腦不靈光不行,過於滑頭也不行……究竟讓孩子怎麼樣?父母們也不知道。

如果要說現在的孩子可憐,並不是生活節奏快而可憐,也不是學得太多可憐,更不是沒有好父母可憐。哪個時代的父母不是望子成龍?古代的父母嚴苛多了。古人“十年寒窗苦讀”,那苦絕不是現在的孩子可以想象的,“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頭懸梁錐刺股”;徹夜背書到樑上君子都無法忍耐……隨便找一個歷史名人,就可以找到他的“苦讀”故事蘇軾曾經“發憤讀遍天下書”,試問,現在的孩子有這樣的吃苦學習精神嗎?貴爲九五之尊的皇帝,小時候一旦被確定爲儲君,就要天不亮起來讀書,還要守一大堆規矩,哪有時間和精力盡情玩耍?現在的孩子受得了那份約束嗎?

現在的孩子確實可憐,他們的可憐在於他們有一對兒糊塗父母,他們不知道孩子的未來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不瞭解自己的孩子究竟應該過一種什麼樣的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絲毫不明白他們的孩子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些糊塗的父母便按照他們自己曾經走過的模式來影響教育他們的孩子,便按照別人的樣子隨波逐流去培養教育他們的孩子,便按照他們想當然的方式去打造教育他們的孩子。例子信手拈來,學習成績不理想,和父母頂嘴,父母的父母曾經狠狠打過屁股,父母便如法炮製,也狠揍一頓;別人家的孩子都上某一個培訓班兒,自己的孩子不上,心裏就不安,覺得落下了步子,便也生拉硬拽孩子去上;想象着孩子不上學,不考上大學,將來的日子怎麼過?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婦,吃不上皇糧,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國家的保障,人生該有多悲催?越想越恐怖,不逼着孩子學這學那,可不就是不行嗎?

瞧瞧,現在的孩子難道不可憐嗎?他們註定要成爲可憐的一代,摧殘他們的,正是他們至親的父母。等他們長大了,他們要經過多少年的掙扎和努力,才能從這些所謂的“教育”造成的陰影中解脫出來?會很漫長,有的甚至一輩子都出不來。作爲現代的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教會孩子什麼?我們那麼疲於奔命並不是教育孩子,是在殘害孩子,孩子成了金籠子裏圈着的《皇帝的黃鶯鳥》。

標籤:散文 教育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