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巧借月聯度中秋優美散文

散文1.11W

“明月四時好,何事喜中秋?”這是宋代一位詞人發出的千古之問。答案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月到中秋更動人”。

巧借月聯度中秋優美散文

中秋之夜,月色溶溶,親朋好友或圍坐飲茶,或相聚賞月。面對中秋美景,大家免不了要對明月讚美一番。然而中秋談月,難免入俗。古人賞月時所作的“月聯”讀之倒有些雅意。

相傳唐朝初年,幾位秀才於中秋之夜聚到一起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即景吟出一則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半月”,在場的幾位秀才苦思不得下聯。時至除夕,幾位秀才相聚守歲,又提起中秋賞月時的那則上聯,那位出聯的秀才稍加思索,即景得出下聯:“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上下聯對仗工整嚴謹,可謂是匠心獨運。

又傳說一年中秋之夜,蘇小妹隨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在西湖上泛舟賞月。面對皎潔明月,蘇東坡建議吟詩作聯,立即得到響應。才學非凡的蘇小妹起身立於船頭,看着湖心波光粼粼的月光,聯想翩翩,信口吟出一則上聯:“五百羅漢度渡江,岸畔波心幹佛子”,佛印和尚看着站在船頭的蘇小妹,又擡頭看了看天空中的明月,脫口而出下聯:“一個美人映皓月,凡間天上兩嬋娟”。蘇東坡聞言,拍着手大呼:“妙!妙!妙!”

有一年中秋節,在江南做官的鄭板橋出遊揚州的蜀岡瘦西湖,來到小金山島上的“月觀亭”。在此,鄭板橋觸景生情,撰就一聯:“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聯語對仗貼切工整,足可見鄭板橋深厚的文字功底。

“三潭滾月”,系貴州省織金洞風景區著名的八景之一。形似鼎足的'三潭,中有圓形土丘相聯。每到中秋之夜,月光映潭,三個月影隨波而動,故有古人在此撰聯贊曰:“共說三潭同一月;誰知一月映三潭”。對仗嚴謹的一聯就把“三潭滾月”美景的形成及其美妙之處再現了出來,細品之彷彿有身臨其境之感。

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的漳浦縣境內,有一個天然石洞——海月岩,洞旁建有古寺,古寺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每逢中秋之夜八九時許,月光經巖下水潭反射,恰巧映在佛像的胸膛之處,世稱“月照禪心”。因此,此處有聯曰:“海天凝雲,雲氣結成羅漢淚;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