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又到清明的散文

散文3.15W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俗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足見清明乃萬物生髮之際。人們會禁不住春的氣息,出去踏青、遊春。加上老祖先流傳至今的清明祭祖掃墓,儼然將清明從節氣上升到了節日的高度。

又到清明的散文

又到清明,沉睡的土地經過一冬的休整,早春的惺忪,已然一派生機勃發的內蘊。勤勞的人們早已準備好各色種苗,栽花點豆,種植樹木,不浪費半寸土地。院子裏、大門前、甚至廢棄的水缸、瓦盆裏都能種上形形色色的時令青菜,花花草草。野外,桃花紅、杏花白、鳳梨花開粉中泛白,紫荊花開穿成串,白玉蘭打着燈籠呼朋引伴,引得河岸邊的垂柳風舞翩躚……還有那數不清的,叫不出名字的各色花樹,潑潑辣辣的竄入眼簾,令踏青的人們自顧不暇,不得不讓閃關燈留下這絕妙瞬間,好回頭慢慢賞玩!

又到清明,天上依然雨紛紛,行人依然欲斷魂。老祖先留下的民族文化如春風細雨,遍佈大江南北。人們早已備足了各色祭祀用品,不約而同的來到先人墓地。只是祭奠的場面由早先的痛哭失聲,到如今的低吟私語,由墓堆前的長跪不起,到如今的鞠躬示意。我想,過去那失聲的痛哭,定是對祖輩艱難歲月養育子嗣的感喟,長跪不起許是自責種種緣由未能盡孝而慚愧。而如今的低吟私語,是富裕起來的現代人在向先輩彙報社會、家庭的巨大變化,鞠躬示意則是對先輩未盡之孝的彌補和大愛無疆的感恩

又到清明,於我而言,仙逝的爺爺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一捧鮮花,紙錢和衣食用品一應俱全,陪着爸媽和姑姑給爺爺上墳。每每站在爺爺的墓碑前,爺爺的音容笑貌就浮現在眼前。爺爺一生辛勤勞作,下過煤窯,賣過筆墨,耕田種地更是一把好手,古稀之年尚不肯歇息,推車趕集賣小百貨,直到體力不濟時,還在家裏給人修鞋,臨終前一天,還把鄰居送去的三雙鞋子修理完好。爺爺的口頭禪是“不會巧得會拙,反正不能閒着”!爺爺享年84歲,我清晰地記得,爺爺出殯時,豔陽當照,待剛剛下葬,孝子禮畢,突然烏雲密佈,緊接着一陣疾風驟雨,我們還沒跑到家,雨竟神話般戛然而止。只聽得路人說,雨灑墓,輩輩富,這老漢算是給子孫修下福氣了!現如今,一家人在父親的教導下,憑着黨的富民政策,憑着吃苦耐勞的家族遺風,一步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享受優裕生活之餘,我們總忘不了爺爺的恩澤,爺爺的碑文是父親親自擬定的,每次上墳,父親總要對着墓碑沉默良久,我知道,父親是在回味爺爺的一生。

又到清明,逝者已逝,生者感懷。古有“錐牛祭父,不及雞豚之於生前”,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清明祭祖,警醒世人,孝心不能等待!

標籤:散文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