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有關於讀書的散文

散文3.27W

讀書能增長人的見識,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有關於讀書的散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有關於讀書的散文

篇一:讀書

著名哲學家培根的《論讀書》。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又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寥寥數語,誠哉斯言。

第一次讀到這篇名著,是二十多年前苦學英文時,在《英語學習》上看到王佐良教授的翻譯介紹。其時英文程度有限,尚不能深切體會培根文體簡明準確的妙處,倒是爲王佐良的文言翻譯所傾倒。記得王在論及翻譯技巧時說,他往往是通讀一段落數遍,以準確全面把握內容,風格等,然後一氣呵成,用自己的語言把心中所理解消化的內容流暢地表達出來,而不拘泥與一字一句之辨義。深受啓發,獲益不淺。也因此結識了培根著名的《隨筆》(Essay)。

《隨筆》是培根最著名的著作之一,由三十八篇議論文構成。內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以作者的獨到人生觀察,簡約的文筆,明徹的智慧,數世紀以來,再版不絕,成爲廣爲流傳的名著。曾由讀者投票選爲《人物》雜誌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二十本書之一。其中最爲人所熟知的有《論讀書》、《談高位》、《談真理》、《談愛情》等。

務實的觀察之中,不乏珠璣。比如美不在顏色豔麗而在面目端正,又不盡在面目端正而在舉止文雅合度。(談美);居高位者乃三重之僕役:帝王或國家之臣,榮名之奴,事業之婢也。(談高位),皆是用樸質簡明的語言表達了深刻哲理的名句。當然,本書原是爲當時英國統治階層的子弟所寫的,有些內容雖有歷史價值,今日看來難免不切實際。不過,讀書的目的不是往腦子裏填知識,而是學思考之方法。正如培根在《論讀書》中所說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爲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在國內時沒有見到過《隨筆》全本翻譯,流傳較廣的是上述幾篇短文。陸陸續續見到過不少譯文,仍以王佐良的翻譯準確傳神。尤其是那種文言體,讀來頗有歷史感,有些譯文甚至超過了原文的韻味。大概就是翻譯是一種再創造的體現吧。想起我的啓蒙英文老師曾說,真正學好第二語言的根本,是本族語的水平。他的中文功底就相當的深厚。隨着時間的推移,越加體會到確是如此。不過對我來說更多的是從反面來體會的。如果允許做一個沒有實驗驗證的心理學推論,本族語的水平其實是一個人整個語言潛能的具體表現。在成熟個體身上,學習第二語言所能達到的層次,當不會超出這個潛能的範圍。

查了一下圖書館藏,居然找到一本王佐良的《英國散文新選》,當然其中收有《隨筆》的五篇譯文。還有一篇培根簡介。給有興趣的朋友掃出來。至於原文,網上多多。

我的體會是對照王的譯文讀原文,既能學得大家風範的翻譯技巧,也有助於理解培根那十五世紀英文原文,同時欣賞其內容,一舉多得。因此把五篇的原文與譯文對照放在一起,同時列出了整個原文的網址,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網上讀書的網址。從那裏可以讀到全本翻譯。不過,好像是很早的譯文,半文半白,讀起來生澀難懂。另外,網上一些書庫網站也有部分譯文,比如亦凡書庫有三篇譯文,沒有給出譯者。屬於白話文譯文,有興趣者可以對照王的譯文,會有些有趣的發現。

培根一向被列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英國哲學家。但在英文文學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大概全因了這本《隨筆》。說起培根與英文文學,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不少人一直懷疑培根就是莎士比亞。關於這個猜想還有很多考證,可以在網上關於培根的網站看到一些內容。

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  ──培根《隨筆》

篇二:讀書

衆所周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說它重要,是因爲它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充斥在我們的周圍,並且每個人都在學知識,用知識 。

但是,有些人卻不知道讀書到底是爲了什麼。我覺得讀書的好處之一就是調整心態。不管生活中我們遇到怎樣的大喜大悲,都能保持一個平和冷靜的`心態,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去面對它。高興地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的時候,不要過分悲傷,倘若不能避免傷心,就自己想辦法疏通。

高爾基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閒暇的時候,我們也不妨讀一讀書。透過讀書,我們從書體會到博愛,感受到真情;我們從書中認識到歷史的更替,社會的變革;我們從書中學會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會成長。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智者交談,可以使人心靈充實,使人明辨是非。

畢淑敏也說過,書不是胭脂,卻會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人千變萬化。

書是我們最忠誠的夥伴,所謂:走遍天下書爲侶。時光會不斷流逝,讀書卻讓我們增長知識。難道你不想增長知識嗎?如果你願意,請你拿起對我們人生有意義的書,走進書的世界,暢遊知識的海洋吧,它會讓你充滿思想,充滿智慧,進而改變命運,改變人生,更能讓我們找回那些真正屬於我們的自信!

篇三:讀書

總有一些時候,想從紛亂中逃離,想從紅塵中隱退。總有一些時候,喜歡在曲終人散後,獨自觀賞靜靜的夜空,渴望從書中尋覓塵埃落定的寂寞。

夜晚,沏上一壺普洱茶,點一盞心燈,醉於茉莉花的香味兒,手不釋卷。經常看到精彩的時候,忍不住小聲低吟幾句。那時,你會在書香的美夢中洗卻倦塵,開闊心胸。以書相伴,趣意橫生,惟有這番寂寞的守望,使得心中的靜慮緩緩流長。

有人說:倘若進入不了書中的故事,身心便無法遠離喧譁。又有人擔心,愛書的人是否受到過挫折,於是選擇逃避現實?其實不然!讀書需要安靜,需要感悟,需要激|情,才能使人的境界得以昇華,積攢心靈的收穫。

讀書之趣,貴在濯心。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讀書可使人視通四海,思接千古,猶如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一個人的讀書史,即是他的心靈發育史。讀書的意義在於,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披衣伏案,咀嚼文字,恰似聆聽純淨的天籟之一聲,細數着春天裏吐出的新芽。與其浮燥於世,不如沉澱過濾,清心寡慾,讓身心得以休整。以書相伴,便是世間最完美的棲居。

眼前狠掃二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工作之餘,以書相伴,淡定自如,心胸坦蕩蕩,於字裏行間中感悟心韻,流連往返,靜靜地感受一份難得的怡、泰、淡、然的情趣時,又怎能是一個淡定坦然可以形容的呢?

每自品書香之醇,便有幾多感悟,爲何不在讀書聲中多享一份淘醉,淡得一世心境?

篇四:讀書

讀書能豐沛自己的精神財富,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冀望結晶成形,讀書能驅除生命中的寂寞辰光,讀書能改變生命的面貌。簡言之,讀書就是藉助別人的工具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從而達致縮減缺點發展優點的目的。但是,讀書是一種學問,讀深邃的書是一門技藝。

讀書就是在紙面上鍛鍊自己的心智,辨別事理的曲直。我們應該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希望,而不是去捕獲作者的感傷。要知道書中的知識就好比一艘渡船載着我們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怡得地航行,而不是讓我們費盡心神地去負擔那舟船的重荷。

若是把一本書讀下來並沒有感到自己的心靈在與作者陽光中的靈魂交談,那這書的內容將在我們旅程的下一站的黑夜來臨之際現出比黑夜還要醜陋的形貌。

閱讀淺顯的無價值的書籍,就等於在智慧之宮的大門前徘徊,而默誦低劣或說淫穢的書冊,則容易讓我們日後產生悔恨,傷及心身,因爲壞書正是誘惑我們捨棄大路而奔向曲彎小徑的行惡者。

如果說每一部學說都是造建智慧之宮的材料,那上乘的佳作就是那裏的明光燦耀的門窗。每個人都不會被恆久地拒於智慧之宮的門外,正如每個人都能踏着時光的航路去與午陽對語一樣。

爲了我們自己世界的美麗長存,我們應該透過門扉到智慧之宮裏或說到優良的書籍裏去填滿心腦空餘的空間。事實上,讀一本既有深度也有廣度的好書的過程,纔是心智由貧弱到優裕的過程。思想深邃的書在幾分鐘之內就能讓我們沉湎於它繪作的燦爛色彩的溫馨之中,並且讓我們立時忘卻一切憂煩及不利於心身的惶惑所造作的東西。

但是,接受這樣一本崇高的思想之精華,我們的心智就如同攀爬一座雄偉的高山。如果在攀爬的期間,當真感到了心力交瘁,那我們不妨讓自己的心身先到似如平臺的書冊中歇休消遣一番,之後再接着登攀那宏偉奇麗的高山。一旦到達了峯頂,那我們平時所看不到的美麗景色便盡收眼底了。

假如當時把那意義非凡的書本棄之,而去搞別的什麼娛樂,那麼,它就能從我們的思想之窗上像一隻紅衣鳥似的戀戀不捨地遠行高飛。於是我們除了惆悵之外,又能感到思想的小屋裏一陣暗黑,因爲我們的思想之窗也已關閉,讓我們無法感受炙熱陽光的問候。因此,不是不讀書,而是沒有讀過經典之作的人,就沒有解析生命存在意義的心智,沒有也不可能有感悟時光妙趣的明敏。

讀書的要義就是進修自己的品性,以便在人海里鼓帆前行。如果博覽了羣書而不去實踐,那只是在無涯的知識的海洋裏擁有了古今中外的智者的思想之船,這就是說,如果不張開自己的心帆,仍是不能到達心之所想的目的地的。

篇五:讀書

小的時候,總喜歡爬上屋後的山,山上有滿滿的蘋果樹,蘋果樹上總會有我的身影。我喜歡坐在不高的蘋果樹上,看着天空的飛鳥和雲彩,吹着清風,望着遠方零零散散的房屋。

長大的時候,學科繁多,我也回到了城市,城市的遠方看不見山。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登山了,整天呆在家裏寫着試卷。

後來,終於有個長假,我放下作業和家人一起去登山。

我走在鋪滿水泥的山間小路上,卻沒有發現小時候的快樂與愉悅。我擡頭看着天空,心裏有種莫名的惆悵。

小時候的我,會從鋪滿砂礫的小路上尋找我的快樂:長大時候的我,會慢慢走在林間小路上,追尋屬於我的閒適,觀賞山間恣意生長的樹木花草,偶爾想起背過的一首詩詞。

記得書上有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訴我們要多實踐。那麼,我在想,實踐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蘇軾登山是爲了體驗“橫看成林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景象,而我們登山卻是爲了鍛鍊,爲了放鬆。那麼,到底哪一種纔是登山的真正意義呢?這些,書本不會告訴我們,我們只能做到“實踐出真知”----自己去探索。

其實,大自然就是我們的一本永不褪色的書,我們可以在大自然中瞭解很多,學習很多,接觸很多。單只是登山,我們就能夠有很多感觸。

我登上了山頂----

山頂很空曠,野草叢生,怪石盤碣,在奇怪的石縫裏偶爾還可以看到一株小小的樹木,風吹得它們搖曳不止,卻沒有倒下。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篇六:讀書

儘管一些好心人說的天花亂墜,我還是信奉自己的哲學思想,要輕鬆愉快的去寫作,而不是爲了發表而去寫作,那太累人了。一想起誰的說教,我連寫的勇氣都沒有了,那個還說要和有錢的人打交道,才嫩有所作爲什麼的,我渾然開來,一種像睡大覺什麼都不想去做的感覺了,我感覺着一下子像個廢人一樣的沮喪。我又在網上或者什麼教誨的在實際中去尋找什麼,結果我感覺很累,那個的話我也感覺是太過絕對的。沒有必要那樣做,我沒有錢,也無需做那事情。我還是我,一個有血有肉的我,無需要那樣去做。晚上我又繼續讀愛默生散文選,他使我眼前一亮,於是又坐下來寫字了。我感謝這些偉人的教導,使他們給我寫作的勇氣、希望和快樂。愛默生說:“‘爲什麼不去實現你的世界?’但我絕沒有那種微不足道的經驗主義來預先判斷規律的絕望情緒——因爲沒有成功就談不上努力的正確。堅持,再堅持,我們最終會獲得成功。我們一定要對時間因素的欺騙性保持懷疑的態度。吃飯、睡覺、賺錢佔據了把部分時間,只留下很小的一部分供我們心存希望與洞悉,而這纔是我們的生命之光。”說得多好呀!他把一些瑣碎的事物與最寬慰的語言用樸素而有哲理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一個顛覆不破的真理,我們可以再他的光輝下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面人生價值,至少我們不要怨天尤人或者感覺一切事物的成功是高不可攀的恐懼。

只要我們心存快樂與勇氣,做我們該做的那一點事情,我想一切都是可取的。“一個人只能正視前方,不應當左顧右盼。全神貫注就是對別人纏繞不休的輕浮舉動作出的惟一回答,不容上訴,不容煩神曲想對策。。”所謂的好書,他能給你指明一條你在當前有些模糊不清,左顧右盼的時刻的方向與目標,讓你在迷失路途中尋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那也許就是一條金光大道,是屬於自己的路。

愛默生說:“我們整花園,進餐飯,同妻子商量家務,這些事情沒有留下任何印象,在下一週就被忘得一乾二淨;然而在那每一個人都將回歸的孤獨寂寞之中,他心清智明,豁然開朗,這就是他進入新世界時會具備的情況。”我們都有同感,但是我們沒有偉人的語言那麼豐富,那麼有洞察力和文字能力,我們沒有想到會把這些看似清楚卻無法表達出來,這就是每一個世紀的偉人形象。至少我把他們看成是真正的偉人!試問,你能牢牢記住你和你的親人們商量了什麼事兒了嗎?昨天的都已經忘記了,還別說是上個禮拜的事情呢,但是,你做的一種像神靈一樣的選擇卻你卻永遠記住的,這就是一個人在清靜時的明快感。

“不要在乎嘲笑,不用擔心失敗,振作起來,蒼老的心!——它似乎在說——一切的正義總會勝利;這個世界之所以存在,就是爲了實現一種真正的夢想,而這種夢想將會把天賦轉換爲實際能力。”多麼好的、鼓舞人心的文字呀!他既樸實,又高尚,我們怎麼不去讚美他的能力呢?我被感動着,有時候看到這樣地語言,即使我還沒有去行動,我也已經得到了超脫了,得到了啓發了,得到了指引了,得到了流下感激涕零的熱淚了。我還是我,隨遇而安的好!

篇七:讀書

我讀書,我幸福

讀書,翻譯成英語是READ。我認爲,這就足以表現讀書使人快樂,使人幸福。欲知詳情,且聽我慢慢道來。

返樸歸真。每當雙手捧起一片墨香,那淡淡的香味一絲一絲的鑽進我的鼻孔、透過我的心靈時,心也輕輕地在充滿墨香的紙張上舒展開。每當書香飄進心靈時,世界遺忘了我,我也遺忘了時間。心靈,在一次一次書香的浸染中,如閒雲野鶴般飛離功利的世界,悠遊於人本性的天空。

享受。誰也不能否認,讀書是一種享受。人們常說的享受,大多指的是物質層面的享受,這並沒有錯。其實,從精神層面上來說,讀書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滿足精神方面的享受雖然不如物質方面享受那樣直觀、實惠,但在人們物質需求基本滿足的今天,精神方面的享受對於人們更加來得珍貴。

優點。北宋真宗皇帝趙恆就告誡讀書人“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讀書的優點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讀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暢遊在微觀的粒子和宏觀宇宙相結合的世界裏,感受智慧的陽光,猶如在山路上行走一樣,方纔還是山重水複,以爲沒有道路可以前行,轉眼間卻又柳暗花明,能望見遠處的村莊,這便是真正的讀書。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書不只告訴你書中的知識,還會告訴你怎樣讀書,怎樣做事,怎樣做人。

驅散。讀書能驅散你心頭的疑惑。在書中感受到歷史的雲煙,世態的冷暖,人間的善惡,社會的美醜。讀書至此,或迷霧陡去,雲散日出;或略有發現,茅塞頓開;或靈感突現,文思泉涌;或數載迷茫,一朝釋然。心中的重重疑惑在讀書時瞬間煙消雲散。

我們不能只斷章取義,僅僅將其分別進行微觀分析。從宏觀上分析,讀書就是快樂,讀書就是幸福。讀書的快樂,有聲音、有色彩、有活力、而且有夢想,像五光十色的陽光,透過三棱鏡的折射,再經過神祕的萬花筒照射出來。於是快樂便有了熱情,日積月累、永不放棄,就成了對書的一種堅持,一種執着,一種崇尚,於漫漫人生中形成了習慣,這種習慣伴隨一生,堅如磐石。而快樂也就永遠屬於你了。

人生一樂是讀書,有書爲伴心甘甜。

體驗讀書,今天你快樂嗎?

篇八:讀書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題記

書籍是人們的精神食糧,趕走飢餓;書籍是冬日裏溫暖的太陽,趕走寒冷;書籍是涼爽的清茶,趕走乾燥渴。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確實如此。正是有了這些可貴的精神食糧,人們的思想纔沒有落後。一本好書能使人思想精密,活躍思維,擁有精闢獨到的見解,開發智力。從而成長爲一個更加有思想,有見解的人,從而使中國有更大的進步和發展,從而使中國在歷史上的腳步越走越遠。·書是一個知識的殿堂,是人類最好的精神食糧,也是人生的方向。這不就是在你飢餓時,給你的一捧糧食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和才幹。四大名著歷來被人們傳閱讚頌。透過讀《紅樓夢》讓我們瞭解到林黛玉和賈寶玉悽慘唯美的愛情;《西遊記》讓我們見識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算是閉上眼也能想起這些人物的形象性格;《水滸傳》讓我們知曉了綠林好漢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忠義;而《三國演義》則讓我們知道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三個統治集團鬥爭的爾虞我詐的故事。請想一想,在空閒的時候,微風輕拂,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是多麼的愜意!這不就是在黑暗的冬日,冉冉升起的一抹豔陽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你遇到不懂的地方時,要多讀幾遍。等你理解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我在讀《傲慢與偏見》時,只知道寫的是一曲至愛美好的英倫戀歌,甚至連男女主角是誰都搞不清楚,只是覺得這本書寫的太混亂了,有好多的人名,不知道誰是誰。可是當你反覆意味琢磨時,忽然一下子就懂了。原來這本書寫的是五段不同的婚姻中什麼最重要,是金錢,利益,還是愛情?它不僅僅講述了愛情的美好,還寫出了對有目的踏入婚姻的人的鄙棄。這本書透過有趣的詞句,情節來吸引人。展示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問題。這不就是在你乾渴的時候,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嗎?

所以,從現在起,讀好書,多讀書,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