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大姨的平凡人生散文

散文2.37W

我的大姨,是外公外婆的大女兒,母親的親大姐。在同胞兄弟姊妹六人當中,屬她年齡最大。她沒有上過學,自然就沒有學名,起初也只有乳名叫招兒;生產隊裏辦掃盲班的時候,她進過“夜校”,後來在工分本上,便有了一個叫“曹會文”的名字。

大姨的平凡人生散文

在過去那個知識相對貧乏、生活相對落後年代,家裏爲孩子們起名時都很隨意,不像現在這麼斯文,也沒有過多的講究,隨便起個“貓娃”“狗兒”的,比比皆是。當然給大姨起個“招兒”,把我母親叫個“拉兄”,也就相當正常了。因爲外公外婆接連生了倆女孩,預示着她們身後能生下男孩子。說來也巧,外婆生下我母親以後,纔有了我的三個舅舅和小姨。

招兒沒有“招”來男孩,可拉兄卻“拉”來了弟弟。外太爺是一位思想較爲封建墨守成規又重男輕女的老人。因此,大姨的童年就沒有母親和舅舅們過得那麼開心愉快。在外太爺眼中,她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屎蛋女子”。這在外公外婆的心上,對大姨一直是問心有虧的。由於那時外公兄弟二人生活在一起,十幾口人的大家庭,在缺吃少穿的情況下,輪到大姨的時候,當然只能是最破舊的衣服和最清淡的飯食了。看着弱小的女兒,外婆常常獨自流淚,在沒有別人的時候,悄悄留一點食物給她吃。

大姨出生在一個貌似盆地,又極爲狹長的川地,名曰:“石羊川”。當地流行一句順口溜——“石羊川人不信神,兩頭下雨中間晴”。也怪,如此平坦的黃土地,倘若能邂逅一場大透雨,定會有得好收成。可偏偏在那年月,十年九旱,夏季作物基本上絕收,只有到秋季雨水多了,才種幾畝糜子,或撒上兩塊穀子,勉強來維持生活。石羊川的黃米和穀米,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米。用黃米做的糝飯柔軟可口,用穀米煲的湯香甜味長,故而,這成了當地人賴以生存,守在那裏不願搬走的理由。

大姨的童年,是從那個飢腸轆轆的年代度過的,於是她學會了謙讓,也養成了溫順的性格。那清湯寡水的飯食,家人們時常都吃不飽,大姨寧願自己餓得面黃肌瘦,也要把自己的那份分給弟弟妹妹們吃。

常言道:“養女能解困”。大姨,的確是緩解了外公一家人的大困。冠冕堂皇地稱作出嫁,其實就換了2鬥麥子1鬥糜子(在老家,用“升子”量糧食,1石等於10鬥,1鬥等於10升,1升就是8斤左右的樣子)。就這樣,驢子馱來了糧食,又馱去了年輕的大姨。從此,她便成了相隔十里外的馬尾村馬家的媳婦。那年,大姨只有十九歲。

大姨來到馬尾村馬嘴社,人們通俗地叫麻子溝的地方,這便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二故鄉。作爲長子的姨夫,也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大姨與姨夫的結合,倒是天生的一對,地設的一雙。那時的生活雖然顯得拮据,卻過得和睦而踏實。

大姨自幼膽小怕事,對公公婆婆總是畢恭畢敬,對姨夫百依百順,對叔姑妯娌多有謙讓,對子女更是悉心呵護,是一位賢慧溫良的好媳婦,好妻子,好嫂嫂,好母親。

在那個不寬裕的家庭,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日子,大姨每每從田間勞動回來,便趕忙生火做飯。飯桌上,老人尚未端碗,大姨從不搶先,也從來沒有坐在桌前同長輩們一起進過餐。大姨在上莊下鄰是出了名的孝順,她們婆媳之間就像母女一樣,關係十分融洽,直至二老入土爲安。在兩位老人的幫襯下,幾個叔叔姑姑們一個個由單成雙,姨夫和大姨才從老宅子裏搬了出來,另立鍋竈而單獨生活。

大姨和姨夫感情一直很好,膝下共生育了二男五女,七個孩子。由於孩子多,土地少,收入低,又跌了年饉,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孩子們經常餓得直叫喚。看見丈夫緊鎖的雙眉,看見孩子們嗷嗷待哺的樣子,大姨看在眼裏疼在心上。爲了不讓孩子們捱餓,她躲着丈夫隔河渡水爬山越嶺,偷偷拉着打狗棍到河對面的五佛寺、山裏邊二陰田地的高馬灣、曼丈灣一帶去乞討,因爲那裏雨水勤有收成。生計所迫,大姨曾經歷過爲富不仁的冷眼和惡犬的撕咬,她只有忍受着;大姨乞討途中,總要繞開孃家和親戚的大門,因爲他們的生活都不富裕,雖爲乞討她也不願給親人添堵。那樣的苦日子,一直延續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好多年。

大姨一生命運多舛,但她卻十分堅強。正當光陰稍有好轉恢復了高考,我的姨兄有機會上高中的時候,一場突出其來的災難降臨到了家中,姨夫得了重病治療無效離開了人世,家中的大梁折了,這無疑對大姨而言是一場沉重的打擊。真是“房漏又逢連陰雨”,年僅45歲的大姨便成了寡婦。當時家境仍舊貧寒,缺衣少食,本來柔弱的大姨當了母親又做父親,從未有過改嫁的念頭,爲子女們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

高田是溝里人很重要的一份收成。身爲女人,大姨敢爬上幾丈高的香水梨樹,用繩子絆住樹梢,顫顫巍巍地摘下枝頭那幾顆頑皮的果子,只爲了家中能多一點收成。我還很小的時候,到了果子豐收的季節,大姨都要趕着家裏的黑毛驢,馱上一口袋果子山裏川裏的吆喝,用果子換來些糧食,甚至可能是護顆(長得不夠飽滿,從優質麥堆上掃出來還帶着麥殼的癟麥),也成爲她賴以餬口的寶貝

懂事的哥哥不願看着大姨拖着過分疲倦的腳步,起早貪黑爲了這個家而操勞,早早放棄了讀高中上大學的機會,主動擔當起了家務,以此來減輕母親沉重的負擔,把機會留給了弟弟和妹妹。哥哥的舉動讓大姨很感動,也成爲她終身的遺憾,她認爲自己很無能,沒能讓大兒透過上學出人頭地,於是,她便把希望寄託在老兒子和小女兒身上。

大姨是一棵大樹,子女是這棵大樹上的枝葉,並始終孕育着、掩護着他們。在大姨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繼承了她的勤勞質樸,忠厚朴實,一個個相繼成家立業,開枝散葉,越來越茂盛了。託祖上恩澤,兩個小娃很爭氣,都考上了大學,現在也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從此,大姨陰霾了多年的臉上,才總算散發出晴朗的陽光,人們經常也能聽到她“咯咯”的笑聲。

近年來,光景一天天地好了起來,大姨樂善好施的品格也與日俱增。在困窘的日子裏,村子裏有個大小事情,只要自己有,大姨從不小氣,她不但捨得給,而且常常會親自送去。記得我白銀上學的時候,在我家經濟最困難的階段,並不寬裕的大姨,她把自己牙縫裏省下來零零碎碎的二十元錢,塞進我的衣兜裏,鼓勵我好好學習。二十元錢,現在就是一包香菸的價格,可在當時,卻是我足足花上一週的伙食費呀!這件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永遠也不能忘記。

四世同堂,子孫繞膝,好日子終於一天天紅火起來了。正值子女們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讓她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醫院確診大姨患有心肺病,是爲子女和龐大的家,常年辛勞而得下的。

爲了給大姨治病,子女們東奔西跑四處求醫問藥,卻沒有挽留住您——我慈祥和藹可親的大姨。我的大姨就這樣走了,就這樣永遠離開了她的子女和親人,享年八旬又一。

在您的悼念儀式上,我靜靜地佇立在您的靈前,頌讀着您的一生,可我的腦海裏,您生前林林總總的經歷,一直扣着我的心絃。我想痛哭一場,將我失去母愛三十多年的委屈,再向您訴說一遍,但又惟恐把您從安詳的夢中驚醒。

大姨,您太累了,您需要休息,人間太嘈雜,天國好休息,您就踏踏實實地好好睡一覺吧。您的外甥不管有多麼悲傷,任憑血液在全身流淌洗刷我的心靈,任憑淚水在眸子裏打轉,我都控制着,不願讓它從眼角滑落下來。因爲外甥已不再是那個懦弱的孩子,他已繼承了母親和您血統中的樂觀向上與自強不息。

大姨雖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激勵着我前行;它是我的指路明燈,是我的避風港灣,溫暖着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