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鄉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

散文2.0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鄉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愁的情感散文(通用14篇)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1

清清的鄉愁,她是什麼顏色的呢?白色的吧!簡單、純淨。

淡淡的鄉愁,在心底,用再多的水也化不開的那份情懷。

輕輕的鄉愁,就如那飄渺的雲,魂牽夢繞的家鄉的雲。

淺淺的鄉愁,永遠擱淺在心裏,揮之不去的那份存在。

悠悠的鄉愁,就如牧童悠揚的笛聲,在耳邊縈繞不絕。

默默的鄉愁,說不清也道不明,道是有聲卻無聲。

澀澀的鄉愁,回味起的是那些逝去的青澀懵懂的年華。

遙望那片山上滿樹的紅喇叭花,那是家鄉的泡桐樹,它在向我訴說春天來了,可有些遙遠,聞不到它香甜的芬芳。

途中路過那片楊樹林,它們穿着碧綠的紗裙,手挽着手,都在向我招手,也只能用手機留下它們的身影,匆匆的一掠而過,來不及小憩片刻,生活有太多太多的無奈,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偷得浮生半日閒”。

最愛的卻是途中田野裏青蛙的吟唱,最有家裏的味道,此起彼伏,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氣勢恢弘,還和着百蟲鳥兒的鳴叫,聽着永遠那麼悅耳,動中有靜,心境也驟然平和了。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2

多少年過去,多少次重現,讀你千遍無人說厭倦。桃花開,雲雨散,清明時空遠近濃淡,水彩般描繪,愁緒風乾紙上,江山依舊,美不美,人間天上。

與時光並行,有些去處經久不衰,有些情景終生難忘,有些人,無論走多遠,最初的那段林蔭路徑、那條淺淺清溪、那個柴扉虛掩的小院、那處木門緊閉的土屋,總在念想的近處、取向的首先。

靜靜的修竹亭亭玉立恭迎來者,彎彎的土路拖延春天的過往,翠綠掩映村居,遠足踏青的城裏人忘卻了歸途。

這一片古老的村落將歲月釀造,把時光打磨,精緻、閒散的生活在靜靜流淌的水道溝渠中,被漫遊或搶食的紅鯉攪亂了視線。

和合之聲源遠流長,一曲悠揚的民謠在暮色中渲染,淅淅瀝瀝春雨落下,潤滑的巷道石板上拾遺,一枝莫名的花清香漫溢,繾綣了春思。

土木青瓦老屋裏,生活的後人依舊生活着明清先祖的家訓,宅院天井內斂而開放,接納外面七彩絢爛的陽光,雕花木窗鏤空走漏老宅祕史,悠悠古風穿過窄巷卵石鋪墊的道路,行走中回眸,前世今生已然未辨。

村外不遠一處古寺,禮佛香火經久不衰,擊打木魚的聲音將聖旨傳遞千年,吃一頓寺內食堂自助素歺靜心養顏,院外一株桃樹枝上含苞待放,和煦清風吹遍初春的田野。

鄉愁不止於青山與綠水,更是雨點敲窗雞鳴犬吠的聲音、晚風習習石拱橋下水邊浣衣的情景,鄉村不止於出發和勵志,更是迴歸和抒情。

芳菲如雲,盪漾眠不覺曉的幽夢,春風靜止,詩已飄向遠方。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3

總感嘆時間太漫長,日子太久遠,可時光又似風來了又走,抓不住。

——題記

彷彿昨天還是春節熱鬧的光景,一轉眼,又走到了2016年的尾聲。十二月的鐘聲剛敲響,大街上,已有了些許過年的氣息,行色匆匆的人們,流水一樣的車輛,商場裏的張燈結綵,一切都好像變戲法一樣,每個人都在忙碌着,歡笑着……

回家,是一個多麼溫暖的詞彙,而新年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外出的遊子們在這特定的時間,整理行囊準備踏上歸鄉的路途。汽車站,火車站,長途的,短途的,男女老少,都拿着沉重的行李。在售票口,在進站口,在天橋上,在每一塊空地上,站着、坐着、蹲着、靠着……甚至有早在一個月前就算好搶票時間的,有在火車站冰冷的長椅上等一晚上的。每一個從身邊走過的人們,或是面無表情急着趕路的,或是一羣人歡聲笑語的,每個人都有着不爲人知的故事。但我想,此刻他們都懷着同樣的信念,那就是“回家”,因爲在路的那一頭,是我們最溫暖的避風港,是我們心心念唸的家鄉,那有我們最愛的親人和朋友。

年輕的時候總想逃離家鄉到遠方去,像急於擺脫牢籠的小鳥,以爲那樣就是自己最想要的,於是報考外地的學校,去外地工作,離家鄉十萬八千里最好。可慢慢地,我才明白有一種血緣關係是永遠扯不斷的,就像一根臍帶,供於我們血液和營養。與此同時,每一次媽媽送我到橋頭坐車,我都特想讓時間慢一點再慢一點,車晚一點再晚一點,可時間永遠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了的,坐上離開家的公車,回頭看這塊土地總會鼻子發酸,眼淚多次在眼眶裏打轉,說不出的感情,不能言語。

在外面生活的時間久了,工作開始忙碌了,環境開始適應了,不再是那個剛剛畢業脆弱敏感的小女孩了,漸漸的就沒有了天天往家裏打電話的需要,也少了一到節假日就想回家的衝動。打電話回家的對話從“媽,我想吃……媽,我想回家”變成了“媽,今天我們去了……今天上班……”同時從家裏打來的電話也有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前媽媽總是問:“下班了嗎?累嗎?開心嗎?吃了嗎?”而現在更多的是“下次回來嗎?什麼時候回來?想吃什麼?”家裏的電話開始掐着時間打來,這一次剛回家就開始算着下一次回家的時間,還沒到家就已計劃好在家幾天的所有菜譜。以前小時候我們是孩子,總想着媽媽陪我玩,而現在,媽媽更像我們的孩子,期望我們能多多陪伴在他們身邊。

2016年1月,第一次體會到了離家遠的無可奈何。半年前,外婆被確診爲盆腔腫瘤晚期,從腹部積水到全身水腫,幾次在醫院裏周旋,醫生說,現在能做的只有幫她減輕痛苦,儘可能的讓壽命能維持到半年。得到這樣的消息,全家人都不敢告訴外婆,而是帶着她回了家,告訴她定期抽腹水就沒事了,外婆微笑着答應。直到三個月後,外婆的左手和左腳水腫的厲害,生活難以自理,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週六早晨,我醒來後開啟手機,短信裏提示十幾個來至家裏的未接電話,它們像無數個惡魔精靈在眼前盤旋,尖叫——外婆在凌晨去世了。而在外地工作的我和弟弟,在外婆在世的最後一刻也沒能陪在她的身邊,最後的離別是在殯儀館,和一個冰冷的骨灰盒。

都說,遠嫁的女兒是父母丟失的小孩,無論你身處何地,哪個父母不希望在他們暮年時,有兒女相陪,能常回家吃飯,有大把的時間說家長裏短。而作爲兒女的我們呢?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裏,給予他們的卻是無限的等待,“等我忙完手上的工作就回家……”“下次帶你們去……”不要等到來不及時才說對不起,珍惜現在,陪伴纔是過年最好的禮物。

《回家?恐慌》

一個人在外面工作久了,才明白親情的真諦,那是一種遺忘不了、割捨不下的血一般的情感,比愛情平淡,比友情淳樸。

在我們這個網絡資訊發展迅速的時代,表達思念的方法有千萬種,手機、微信、電話、QQ……相見只是兩個屏幕的事情,想念只是一根電話線的事情。因此,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回家不再是因爲想念,更像一種傳統,一種義務,甚至我們開始害怕回家,不因爲別的,只因一種莫名的恐慌。

說是回家,其實我們真正待在家裏的時間不多。短短几天假期,每天都被擠滿了,與各種人的約會,家人的拜訪,同學的聚會,朋友的飯局。然而所有活動的討論中心不過是誰家孩子有出息,哪位同學買了房!哪個朋友結了婚,一切寒暄的背後不過是好奇心和虛榮心在作祟。

所以害怕回家,就是害怕面對那些和想象裏不一樣的場景。因爲我們想要的回家,只是簡單地和家人在一起,早上能睡個懶覺,中午能和家人曬着太陽聊聊家常,晚飯後一家人圍在一起看看電視。而不是,被催着結婚,催着相親,催着賺錢,這些比面對工作更讓人鬧心。

我們總是在兒時盼望着長大,又在長大後想念小時候。我們懷舊,我們多愁善感,我們害怕面對,我們害怕離別。每一次假期倒計時,我就像一個戀家癖患者,朋友約哪都不去,只爲能在家多呆一會兒。但時間不會停止,不想到來的終會到來,每一次假裝若無其事的道別,轉頭看着媽媽漸漸縮小的身影,又一次止不住地哭出聲來。

一個人生活久了,總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堅強,所以努力地在家人面前展示自己過得很好。即便受了再大的委屈,也只是淡淡地說一聲“我還好”,只爲家人不擔心。可是,無論我們多麼努力的築建心中的堡壘,都抵不過家人的一句關心和問候。父母又何嘗不是呢?爲了我們工作不分心,每一次都只會笑呵呵的說“我很好,你放心吧”。

所以我們害怕回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離別,害怕自己對於溫暖的貪念。

於是一到年底,千千萬萬顆沉寂堅硬了一整年的心,終於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情緒:一邊焦慮着即將面臨的煩惱,一邊又暗暗地期待着這一天快些到來。然後在某一天,收拾好行囊,跨過一層又一層的人山,越過一波又一波的人海,風塵僕僕地奔赴遠方的家鄉。

這個壯闊的跋山涉水的過程,就叫做“回家”。

你從春天走來

笑靨如花

裙襬帶着花香

旋轉,跳躍

留下一首愉悅的歌

你從夏天走來

熱情似火

雙腳踏着浪花

奔跑,打鬧

留下一段美好的故事

你從秋天走來

溫暖向陽

髮梢是麥穗的金黃

歡笑,歌唱

留下一首喜悅的詩

你從冬天走來

面若寒霜

指尖輕觸微涼

擁抱,離別

留下一句悄悄話

你從四季走來

安之若素

身披朝霞暮色

淡然,優雅

一段關於家鄉的情。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4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當列車一路呼嘯駛過原野,城鎮村莊,一顆戀家的情感終於如願以償,激動、幸福,千里迢迢,踏上回家的路程。一顆歸鄉的心懷,像展翅飛翔的小鳥,奔向故鄉母親的懷抱。故鄉近了,迎面撲來的還有故鄉問候,我迫不及待地推開家門,與母親慈祥的目光相擁……

母親總會問長問短,心疼我旅途辛苦。此時,爲了不讓母親擔心,我總會掩蓋一臉倦意,牽起母親的手:“媽,回家的感覺真好!”這時候的母親總會露出安慰的笑容。

呼吸着故鄉的空氣,看哪都親,終於能夠走在日思夜想的土地上散步,在自己曾經描述的文字中尋覓那一抹鄉愁。慢慢前行,偶遇一戶農家小院,院子裏的積雪沒有被掃過的痕跡,一打聽才知道,這戶人家已經到城裏打工,帶着一家三口,舉家搬遷,老屋,只有在風雪中靜靜守候。

回家真好,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到村裏走走看看,當自己走在那一條條潔淨的小巷子時,就如同穿行在自己的文字中,鄉愁,就在身邊,此時,不僅僅是幸福,更多的還是感動,歡快的腳步一路追隨,終於可以在我熱戀的故鄉,安放一顆遊子念家的情懷。

母親每天都是大包小包往家裏倒騰,生怕落下一樣好吃的。而我,依舊喜歡站在老屋前,看院子裏嬉戲的雞鴨,感受細細碎碎的風吹揚起秀髮。那一刻的情感飛揚,無法言狀……

故鄉變了,變得自己都不敢認了,街邊新蓋的磚瓦房,齊整整的籬笆院讓紅色的彩鋼瓦代替了,每一家小院裏裏、的佈局都十分講究,房前是菜園子,房子與菜園之間隔着一層鐵絲網,雞鴨鵝的小窩分佈在院子西牆根,豬圈搭建在房子東面。房後的院子寬敞,都鋪設一條筆直的紅磚路,院子兩側都建有長長的耳房,東面作爲柴房,西面作爲農用車庫房,閒下來的地方放糧食,還有儲藏室。小院佈局緊湊,又美觀大方。因此,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居住面積都很寬敞,是城裏人望洋興嘆的。

冬天的鄉村是靜怡的,成羣的麻雀在村子上空轉悠,一會東去,一會又穿進這家院子。特別是在清晨,村裏雞鳴狗跳,炊煙裊裊,鍋碗瓢盆的撞擊聲叮噹山響,更有買豆腐的小販吆喝聲在村子上空飄蕩。

吃過早飯,母親帶我去前村親親家串門,前村距離我家不到二里路,走一會路就到了。今冬雪大,遠山近景都披上了銀裝,雪白的四野,亭亭的樹木,像是靜待出發的戰士,等待春風的指令,頃刻就會滿樹碧綠。

自己漂泊在外,總是報喜不報憂,母親又何嘗不是呢。每次接母親打來的電話,相互問好之後,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好事情“媽,您身體好嗎,要多吃蔬菜水果。”母親總會笑聲朗朗地回答:“放心丫頭,家裏好吃的一大堆,身體好着那。”

有一次自己感冒發燒38度,渾身痠疼,一點力氣都沒有,當時心想,要是母親在身邊該有多好,只能孤單地享受着疾病的折磨。不知爲什麼,與母親總是心有靈犀,手機響了,我急忙拿起電話,果然是母親打來的電話,母親說昨晚夢見我病了,因此不放心,聽到母親的聲音,電話這頭的我,早已淚眼朦朧。爲了不讓母親擔心,強裝鎮靜,嘻嘻哈哈說笑,母親聽後,一顆懸着的心纔算放下來。放下電話,淚水奔涌而出。那時候,多麼希望能有母親的痛愛和陪伴啊,可是,千里迢迢,我又怎忍心讓母親爲我擔心着急?

記得小時候也是感冒發燒,不吃不喝,眼看就要過年了,母親每天都在忙碌着置辦過年吃的嚼磕。我只能躺在炕上,聽着窗外熱鬧的鑼鼓聲,每天只吃幾口凍梨,雙目緊閉,不願看見一切景物,感覺世界任何物件都那麼討厭,看見就會頭暈。母親勸我吃下感冒藥,因爲我最討厭吃藥了,寧可身上難受,也不願吃苦藥。母親就會耐心地開導我:“恨病吃苦藥”,聽母親勸慰,總算把藥吃下去,每次吃完藥,母親就都會給我吃一塊糖,來緩解嘴裏的苦味。

一次半夜醒來,看見窗臺邊隱隱約約一個晃動的人影,我膽子特別小,媽呀一聲轉進被窩,母親聽到後,召喚我別害怕,原來晃動的黑影是母親,母親牙疼病犯了,疼得厲害,睡不着覺,又不能出聲,擔心吵醒我們,就一個人忍着劇痛,坐在窗前,默默看着窗外的星星。

當時自己特別害怕失去母親,就靜靜地陪伴着母親到天亮。母親經常講起我小時候的事情,母親說:“我出生的日子是秋天,天氣涼爽,我總是戀着母親溫暖的懷抱,不讓母親下地幹活,因此,母親整天抱着我,母親的褲子經常是溼漉漉的,因爲尿尿都不離開母親的懷抱。母親只能在我睡覺的時候做些家務活,還得餵豬做飯,還得照顧我。

一晃我長大了,變成了母親眼裏可愛的胡蝶。有一天我對着鏡子梳頭,母親坐在炕頭上看着鏡子裏的我。我問母親:“媽媽,我長得好看嗎?”母親微笑地說:“好看,年輕就好看。”然後我又問母親:“您年輕過嗎?”母親說:“這孩子,誰還沒年輕過呢。”我又問:“人爲什麼會老呢?”母親說:“多少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少年的媳婦熬成婆,你長大了,媽媽就老了。”我說:“我不相信,你看我這麼年輕,我不相信人會老,從哪天老的?”母親說:“悠悠歲月,人都會從少年走到老年,慢慢你就明白了。”我說:“我纔不會老呢,我要永遠這麼年輕美麗!”然後聽見母親喃喃自語:“黑頭莫笑白頭翁,花開花落幾時紅。”

對於母親的話只是似懂非懂,現在想起母親當時說的話,句句在理,字字箴言。可以說,母親是我人生第一位老師,母親不僅養育我成長,還要教育我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善良的人。其實,我懂得母親“疼愛媽媽,就是要聽媽媽的話。”

在我的記憶裏,母親從不發脾氣,性格總是那麼和藹可親,無論是對待長輩,還是待人接物,母親總是做得十分得體。村裏人都誇獎母親手巧,人又及其善良,好特別聰明。

每次回家,跟母親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母親總是變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有一天,我看見母親買回一瓶定型髮乳,並且笑盈盈地捧在手中給我看:“丫頭,是不是你用的髮乳,看見你那瓶沒有多少了,正好碰見就買了一瓶。”看着母親手中小巧漂亮的小瓶子,我的眼淚在打轉,急忙說:“謝謝媽媽。”急忙轉過身去。

母親給我買的這瓶髮乳,早已經用完了,這個精巧的小瓶子,我一直珍藏着,人在他鄉,看見這個小瓶子,就像看見母親在身邊,就會爲您溫暖幸福,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

母親老了,頭髮兩鬢開始有絲絲縷縷的白髮,每次看見母親頭上的白髮,心裏就會一陣疼痛,多麼希望母親永遠年輕,永遠陪伴着我向前走。

記得母親節那天,我給母親打電話,祝福母親節日快樂!並且讓母親猜猜我給她寄去的禮物是什麼?母親不加思索地回答:“是金戒指。”不能吧媽媽,我大聲的囔囔,您簡直太神了,我與母親就是心有靈犀,我給母親買了一枚金戒指,母親看見我發給她的戒指照片特別高興,連忙說:“好孩子,謝謝女兒。”讓母親開心,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給予孩子的養育之恩,是永遠無法報答的,只想在母親的有生之年讓她生活的開心舒心,就是對女兒最好的安慰。

母親走路有時候膝蓋會疼,在家的時候,我每天都要給母親按摩膝蓋,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給母親買了磁療燈,每天晚上幫助母親用電磁療燈暖暖腿,母親的膝蓋就會舒服很多。

生活在一個村子的鄉親,幾十年了,大家相互幫襯,對於一個村子住着的每一個人都十分了解。村裏人對於母親及其尊重,都誇母親善良大度,母親從來不會生氣,因爲母親從來不計較得失吃虧,母親願意吃虧,母親說:“吃虧是福”,因此母親活的很灑脫。鄉親們就會在我面前誇獎母親,說母親心好,特別勤快,誰家有的大事小情求到母親,母親總會爽快答應下來,並且儘自己的所能,盡心盡力去做好。鄉親們還誇將母親特別聰明,能分辨出輕重,知足常樂等等。

“慈母千叮嚀、遊子行路苦。”母親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母親的恩情無以回報,只有好好學習,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事物,認定的目標就要全力以赴,用樂觀熱情的心態去做一切事情,做好自己,不讓母親擔心。記得離開母親那天,母親語重心長地說過一段話:“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認爲是正確的事情,就要去儘量去做好。”面對母親的期盼,我總是這樣回答母親:“好的,相信您的女兒不會給你丟臉的。”我知道母親相信她的女兒,因爲,世上有句話“知女莫如母”。

“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唯恐遲遲歸。最糾結的事情就是離開家的那一刻,母親總是捨不得我離開她,每次啓程,都要送我到村口很遠很遠的地方,我頻頻回頭招手,最不忍看見母親淚水漣漣。那一刻心裏特別矛盾,不想離開母親。我懂得,母親的淚水是鼓勵,是一種溫暖,更是一種期盼。期盼她的孩子有個好的收穫,無論是學業還是愛情,我深深地懂得,母親的痛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遠離故鄉,心裏總會念起母親的囑託,母親常常教導我:“做人要正,要懂得感恩,看人,別總看人家的短處,要記住那些好處,每個人不可能照書本說話,要說會寬容,要記住別人對你的好,哪怕一丁點的好也是珍貴的。”母親的話時時刻刻記在心坎中。有時候自己有解不開的困擾時,就會溫習一下母親講過的話,心裏就會豁然開朗。

如今遠離家鄉,遠離母親的呵護,一個人在外漂泊,已經習慣了沒有母親在身邊,習慣了獨立,更習慣了想家的那份愁苦與美好。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童年時光畫面總會出現在眼前,在記憶中流連,享受着母親的疼愛,真的好幸福。

時光的腳步不會停留,一年的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寶貴的青春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流逝,來不及梳理過去,只能將那些珍貴的過往存留在心底,讓渴望充盈着理想,充盈着期待。感恩故鄉,感恩母親,唯有繼續努力,爲夢想起航,讓鄉愁繼續,想家繼續……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此時身在異鄉,家鄉的景色又一次出現在記憶中,思緒悄悄蔓延,追隨着我熟悉的故鄉,撫摸着村頭那幾棵老楊樹,老樹儘管滄桑,樹幹依舊挺拔,默默佇立在故鄉,似乎輕輕擁抱着粗壯的樹幹,擁抱着童年的時光,擁抱着那些金子般的歲月,不由地哼唱起那首老歌:“我深深地愛着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我擁抱着村頭的大樹楊槐,就像擁抱媽媽的身軀……”

擁抱鄉愁,感恩鄉愁,鄉愁、真好……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5

笛聲悠悠,那悲切悽清的旋律縈繞在耳畔,悄愴幽邃,如同在蓬生朝氣的大地換上素淡的黑色衣裝時故園裏聲聲不絕的蟋蟀鳴聲;悠揚婉轉,揉碎水田上盪漾着的點點星光,收穫後的黃褐色稻梗上剛抽出的芽葉兒驚奇地發現自己變了副模樣,漫朔的光輝灑在它們額頭上。

有幸留在那兒的老穗也參與其中,它們面面相覷,或傲立着,挺着黃澄澄的穗兒,一副耀武揚威的樣子;或把頭探入水中,像在啜着瓊漿玉液,又像是想一睹能掉落下璀璨的星光,好心將它們拾起,讓它們再高掛在夜空。

此起彼伏的蛙聲,孜孜不倦的蟋蟀鳴聲,這所有的田園交響曲是別出心裁的演奏者們一晚上的傑作,聽着這柔和、恬靜的天籟之音,想必它們有着美好的夢囈。

但這所有的景緻唯有在故鄉才能見得,也少有機會能再體味一番了。滄海桑田,周邊的一切都在變,僅存的念想變得斑駁了。

繁星因這笛聲也越發恍惚,回望四周被黑暗籠罩的大地,廣闊的礦宇,孑然一人,獨有影只。

夜已深,這笛聲更顯悽豔,遠行遊子離愁之感更濃。笛聲漸漸遠了,我屏住呼吸,把手擺成喇叭狀挪到耳邊,爲了聽到最後的餘聲。我拉開簾帳,讓一道月光得以透進來,我凝望着,看着它安靜地躺在那兒,皎潔而明亮。此刻,我不禁轉念一想,也有人同我一道哀思,未有萍水相逢,卻成了知己。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6

上海是公公婆婆的故鄉,也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

四八年就離開了上海的公公婆婆,在異鄉生活了六十四個春秋,是上海最早的一代“回鄉族”。嘗足了回家的艱幸。那時的火車速度很慢,回一趟上海要二十四小時,而且很難買到臥鋪票。

六十年鉅變,上海再也不是滿目滄桑的黃浦江了,已經成爲了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全球人口流動的長河,黃浦江邊再也沒有了“租界”,很多外國人都選居在上海的弄堂裏,和我一樣操起一口洋涇浜的上海腔,外地人還把阿拉當成了上海人。

上海再大的改變,也改變不了生活在外鄉的上海人的“鄉愁”。支援內地的上海人,還有當年上山下鄉到外地的上海人,現在都老了,有的老得再也不能回故鄉了,婆婆感覺這已成了她的遺憾。

每當我想起婆婆坐在陽臺上,一邊曬太陽一邊輕輕地唱“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的歌聲時。心裏就酸酸的,那歌詞就像我此時此刻思念故鄉的心情。所以每年春節我們都要回去和公公婆婆一起度過。

每當春節來臨,我和先生都會攜手立在心中的彩虹橋頭,叩首遙望。故鄉就在前方!眼底涌出溫溫的浪潮,扳着手指計算着回家的日子,盼望回家撲向父母的的懷抱。

趕往人潮如海的取票視窗時,才知道電話訂票也已成泡影,心頭涌現了無限的失望和惆悵,我的心在失望中呼喚,故鄉啊!請你告訴我,怎樣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怎樣才能回到父母的身旁?

忽然間,好像聽到悉悉索索的QQ聲,趕忙開啟QQ的視頻,視窗竟然岀現了公公和婆婆的笑容,我以爲是在做夢,是婆婆爽朗的笑聲讓我醒過來。

啊!真的是婆婆!上次在家時,你要我教你上網玩視頻,我還以爲是你逗我玩呢。難道你真的學會視頻了嗎。當時我不想教你,我還笑話你“九十歲的老太君學視頻會要上新聞!”你反駁我說“人活到老學到老,這難道還稀奇嗎”後來聽弟弟說他在教婆婆。

九十多歲的公公是老年青光眼雙目已失眠,九十歲婆婆的雙耳已失聰,雖已再也無法像宋祖英的歌詞裏唱的那樣“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上揹着小娃娃”回故鄉了。

但公公婆婆要上電腦學視頻的決心誰也阻攔不了。學習的過程很艱難,一人聽一人看,兩個人合起來才能算一個人。透過半年的學習終於可以獨立上網了,婆婆第一次和她在上海九十五歲的姐姐視頻時兩人高興得在網上哭了很久。

當我們告訴她沒有買到火車票時,婆婆竟然說他們從網上已經早知道。從一票難求的新聞報道中已猜到了。婆婆說“今年你們不要回家了,我們上網過年吧”。

在婆婆的指揮下我們利用網絡過了一個神奇而快樂的除夕之夜,婆婆和在四個不同城市的子女家庭同時開啟視頻,將音量調到最大,吃年夜飯時,大家從不同的城市,共同舉起了酒杯,祝父母身體健康!春節愉快!

網絡拉近我們親人之間時空和距離,我們在視頻中相互問候,聊天,好熱鬧,好溫馨,一點都沒有感覺到是分離,一直持續到零點後大家還向父母拜了年。婆婆說這個春節我們過得既輕鬆又節約,大家約定明年還在網上過春節。

婆婆在視頻中高興的跟我說“真的好幸運,想不到九十歲了還能享受到網絡給我帶來的方便,足不出戶就可隨時在網上見到想見的親人,足不出戶就可回故鄉,感謝網絡給我帶來了晚年的快樂。真的好幸福!好滿足!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7

據報道:中國現在大部分鄉鎮的耕種農民,平均年齡都在六十歲以上,如今的年輕人幾乎不知自己的田地在哪裏,更談不上有種田地的經歷。

這次清明回家祭祖,時值種植季節,片片油菜花開是一年一度最美的風景。只是與往年不同,這次我感到金黃的油菜花少了,荒棄的良田多了!本是熱鬧沸騰的春播打理場面,如今卻變得冷冷清清。偶見幾頭老牛悠悠地蹣跚在田裏,渺小的人影,靠近時才知又是一位長者,他扶着犁不緊不慢地指揮着老牛的方向。田埂上放着鋤頭和老人的厚衣。

記憶是人生自然的規律,就像電腦的內存,不管你什麼時候開啟,看到標題時,你就會想起。當我品完陽春三月又欣賞鄉間的自然風光時,我由衷地感嘆:現實的山澗田野,雖然美麗卻帶着淒涼;雖然廣闊,卻像是一種期盼。

站在小山頂上,凝聚四周,更多的感觸是沒有大樹了,油菜花也凌亂地朵朵綻放。如同藝術品的梯田荒綠橫生,再也看不到小時候鄉鄰們在田地裏的歡快與戲鬧。到是有一片值得驕傲的景色,老百姓的房子變了,變得煥然一新,變得靚麗脫俗。從原來的土牆灰瓦,一下子成了一幅七彩的圖畫。

路變寬了,也變硬了。走路的人少了,開車的人多了。往日人來人往的喧譁卻變成汽車的鳴笛。和他們一樣,我低速地行駛在回老屋的路上。一路觀望一路分享,一面是喜悅一面是期望。

久別的鄉鄰朋友回來了,我們又歡聚一堂,一陣客氣一陣高亢,接下來就是談論着人生的希望。

我手牽着不滿四歲的兒子,逗遛在小村的衚衕。年輕人少見了,坐在小店門前也是花甲的前輩,他們很是禮貌,他們極爲熱情,他們也向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問題。沒有唸書的他們卻懂得生存的道理,他們不敢想也必須去想,他們反覆地說着:“我們吃什麼?是大米是雜糧。糧食從哪裏而來?是從田地裏種出來的。現在沒有年輕人種田,他們也不想種田。從前,我們希望孩子們有出息,離開農村。如今他們都離開了,我們卻又擔心。等我們死後,如果沒有人種田,以後吃什麼?靠進口糧食又能維持幾代?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大都遭了天災,我們還有生存的希望嗎?”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該怎麼辦?”這句話一直迴繞在我的耳邊。

是啊!城裏人沒有種田的習慣,他們也沒有土地。農村人也都進了城鎮,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徵收開發,大片大片的土地被荒棄浪費,大批大批的農村孩子一去不返。土地今後由誰來種?以後吃什麼?

這是現實中老一輩農民每天都在擔心的問題!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8

06年春節,我回故鄉的時候,老石油成叔給他八十多歲高齡的雙親帶了兩千塊錢和一套橘黃色的工衣。一再的囑託我除了讓我替他向老人問候和解釋外,讓我去看看他年少時開出的所謂的田地,山上的那些核桃樹,還有長年不息的渭河……

在他父親的眼裏,一套橘黃色的工衣就是石油工人的象徵,就是一個有出息人的象徵。他反覆摩擦着,像撫摸他的兒子。臨走的時候,兩個老人顫顫巍巍的讓我背上十斤核桃和十雙布鞋。這些核桃是成叔的父母一顆顆挑出來的,這些布鞋,他的母親已經做好了好久好久了。在漫漫的歸途上,我小心翼翼地護着這些東西。我知道這些東西的重量和意義。它們不只是一些物品,它是父母的心,是故土的情,是萬般的思念和牽掛,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沉甸甸的愛啊。

當我把這些物品交到成叔手上的時候,成叔顫抖着捂着胸口。他把布鞋一雙一雙的試穿,左右上下翻看。我知道他想找到母親的血澤,找到母親的味道。他把核桃一顆一顆地擺到桌子上,一顆一顆地仔細的審視。我知道他是在審視故鄉,審視父老的滄桑,審視闊別已久的大山。審視那條母親河渭河。

看着成叔默默無語地擺弄着這些物品,我實在不忍心地告訴他,他的母親眼睛早已看不見了,他的父親身體也不好,他家的窯洞已經很久沒有修了,已經漏水了,他開墾的所謂田地早已長不出土豆,也快被大風吹的沒有了。山上和他一起長大的核桃樹飽經風雨,有的也已經老了,死去了。只有渭河的水還是流經山下,河水還是那樣的黃色,黃土高原的黃色。

成叔把一雙布鞋抱在胸前,把幾個核桃抓在手裏,顫抖着走到窗前,望着遠方,淚水沖垮了他的岸堤。透過雨的夜幕,我想成叔不但望見了故鄉的大山,望見了故鄉的父老,望見了成片的核桃樹,流淌不息的渭河,還有他打的第一口油井,他住過的臨時帳篷。油井和鄉愁都淤積在他的胸口,任這春雨怎樣的敲打也沖淡不去。

余光中先生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小小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是一條彎彎的海峽。

我想成叔的鄉愁又是什麼呢?是一口老舊的窯洞揹着綠綠的大山?是母親的瞎眼眶?是父親的駝背?是渭河昏黃的水澆灌了的他的童年?還是他鑽的第一口油井?

我出生在陝西省甘泉縣一個偏遠的小小村落裏,這是我的宿命,也是成叔的宿命。這兒羣山連綿不斷。除了春天的爛漫花朵,夏天樹木的茂密青翠,秋天樹木的片片黃葉,冬天山巒的無邊積雪之外,再就是山腳下的渭河在淘盡時光。看不見蜂擁的人羣,沒有像樣的公路,也沒有起眼的房舍,更沒有所謂的梯田而言,只有十幾口窯洞,在子子孫孫的.傳承中接受着風雨人的抽打。也許我是一個不服從命運的人,成叔也是,也許我們想的一樣:就是逃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不一樣的世界。就是在吃土豆,吃山果,吃爲數不多的糧食的情況下,我和成叔從山那面的學校都讀完了初中,又回到了自己的小小村落,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靜靜流淌的渭河啊,哪知道少年的嚮往和憂傷。

成叔是在一個凌晨忽然發現山坳裏立起了高高的鐵架,轟隆隆的聲音把村落所有的人都吸引了過來。他們看着這個鐵傢伙發呆,看着有些人在鐵架上來回的走動而發呆,也看着他們碗裏的幾塊肥肉和手中白色的饅頭髮呆。就像那些在井架上來回走動的人是從天而降,這鐵傢伙忽然的從地下冒出來一樣。我讀書的時候知道石油是重要的資源,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但真的不知道這羣人就是把藏在地下幾萬年的石油挖出來的人。

1970年9月26日,3208鑽井隊在甘肅馬嶺所打的慶一井喜獲日產32點2方,是長慶油田的發現井。以後他們所在的陝北也開始了油井的勘探和全面開發。我們國家早已經結束了無油的歷史,奔向了全面開發石油的征程。

一個井架上的人去村裏問誰願意上井架幹活,一個月十塊錢,包吃包住。但是條件必須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一個月十塊錢!在村人的眼裏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娶一個媳婦也用不了十塊錢,這是多少人朝思暮想的數字。包吃包住,減輕家裏的負擔,誰不願意!成叔理所當然地當上了鑽井工人,也成了村裏的頭條新聞,也是唯一一個走出村落,走到高高的井架上的人,走到井架上,就可以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這條新聞被傳了幾代人。隨便問村裏的人,都知道成叔出息了,成叔成了石油工人,成叔以後還可能成爲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人。

帶着對於人生美好的憧憬,成叔開始了他的鑽井生涯。也開始了他在石油戰場上漂泊的路程。由於缺少人手,交通不便,他們一個月才能換一次班。才能回到駐地洗洗澡,換換衣服,理理髮,刮刮鬍子。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班幾個人相同的面孔,“轟隆隆”的鑽塔指向了高遠的天空。四周沒有人家,也沒有來回走路的人,因爲這附近根本就沒有路可言,哪裏來的人煙。春季還好些,他們除了和這硬硬的鐵傢伙打交道以外,還可以看到滿山的綠芽和開放的小花,可是到了冬天,光禿禿的山一座連着一座,幾乎連只飛鳥也藏不住。他們這些在井架上“叮叮噹噹”敲打的人就是整個陝北的冬天黑色的飛鳥。他們相互問候,相互溫暖,相互說着家鄉的話,相互打賭:過了這座山,再過一座山,山的那邊會不會有窯洞!會不會有一個說話的人!然後就是沉默,因爲他們根本就知道答案是什麼。尤其是陝北冬天那夜裏的風,帶着狼一般淒厲的嚎叫,帶着冰冷的刀子。它們從西伯利亞翻山越嶺,烈性不減,把井架上的成叔捶打得搖搖晃晃,冰冷徹骨。這個時候是不能朝井架下的兄弟喊的,也不能朝着遠方喊,恐怕聲音未等出口,就被寒風裹挾而去,結成冰層,從遙遠的地方摔下來。他們在冬天的季節裏很少說話,只有朝井架下的兄弟打着它們自己熟悉的手勢。他們和夜晚一樣孤寂,和井架一樣的冰冷。

一個打井的人是大地之上的流浪者,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有使命。在一個山坳的井打完了,安裝上抽油機,就又去另外的地方打井,陝北是石油儲藏豐富的地區。我們要把藏在地下的石油挖出來。我們的汽車才能跑起來,我們的火車纔會走南闖北,我們的飛機才能飛上天空……是隊長告訴成叔這些的。成叔沒有想到打井還有這麼大的用處。成叔幹活像在山坡上種土豆一樣一步一個坑,實實在在的,再加上不斷地向師傅請教。很快就被選拔爲班組的班長。努力苦幹就能改變命運,這也是老隊長告訴他的。成叔也一直記得臨走時父親的那句話,咱山裏人不怕風雨,做人幹活要象咱的窯洞一樣牢牢靠靠的。隊上忙有工作就不能回家。成叔也很少回家,有時在山溝裏打井的時候,望着靜靜的夜空也想念渭河的水,會想念那口承載他成長的窯洞,那些大山,他在山的半腰上開出的種土豆的田地,當然還有我這個抱着一些理想仍然飛不出大山的燕子。成叔離開家六年中間只回去過一次。就是把一個村裏的女孩領到自家的窯洞裏。並給了女孩的父母十元錢。

成叔轉戰陝北的各個角落,打了無數的油井,爬過無數的井架。

他們走後,身後是無數一棵棵的立起的採油樹,採油樹唱着唱着歌就把石油送向了遠方。當他看到偶爾從路上行駛過來一輛汽車,他就想象車的發動機裏一定有他打出的石油吧,從而非常的自豪。

打井的人,是流浪的人,是有家也不能回的人。轉眼就是背井離鄉,轉眼就是天各一方。

1961年4月16日,在山東東營村附近打的華8井,原油日產81噸,成立了勝利油田。勝利油田被譽爲“石油地質大觀園”,地質構造極爲複雜,斷層密佈,落差懸殊。因此需要大批有勘探經驗,鑽井經驗豐富的工人共同開發這個具有無限潛力的大油田。

1968年5月18日,3205鑽井隊鑽探的渤2井,獲日產13.2噸工業油流,從而發現了孤島油田。孤島油田儲藏豐富,是勝利油田的重要油田,因此,必須加大勘探和開發的力度。這就是勝利油田有名的石油大會戰。

成叔所在的長慶油田承包公司接到轉戰勝利油田的使命,於1983年春落腳孤島,參加了勝利油田全面會戰。那年成叔35歲,已是打井的老手啦,因爲技術全面,經驗豐富,被提拔爲陝鑽1800隊長,和3205鑽井隊一起並肩作戰。並被稱爲雄獅鑽井隊,爲孤島會戰,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併爲孤島採油廠順利組建擴展奠定了豐厚的基礎。可以說他從黃河的上游走到了黃河的入海口。

誰成想,在山東,在朝思暮想的平原地區,在黃河入海口的地方,陳叔竟然看到的是滿目的荒涼,萬畝荒灘,無邊無際,遠遠望去,不見一個人影,只看到幾隻飛鳥低迴盤旋。最多的植物除了大片大片的槐樹,就是低低矮矮的紅柳,一望無際的蘆葦。不像大山上有核桃樹、桃樹和柳樹等各種樹木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黃河入海口,這就是所謂的藏油大區,在大山裏打井的時候,吃不飽的時候可以摘一些野果吃。可是在這兒是不會有野果的,紅柳長不大,更不會結果,結果的樹不會從這兒紮根,也不會從這兒發芽開花結果。大片大片的鹽鹼灘早就把飄落而來的種子淹死了。寂寞的時候,想家的時候,成叔會帶着他的徒弟們在河灘裏抓魚,抓螃蟹,回來煮着吃,吃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想家了。因爲這野水裏有渭河的水,最起碼有幾滴是。在孤島會戰三年,這淤積的野水沖淡了成叔心裏的鄉愁,雖然一直帶着鹹鹹的味道。

可由於長期的野外作業,超負荷的勞動,成叔的雙腿患了嚴重的風溼病,一到下雨陰天膝蓋疼的不行,連走路都困難。其實類似風溼腰間盤脫出之類的病也算是鑽井工的通病吧。他們以四海爲家,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是家,風餐露宿,風吹雨打已是平常的事。組織上考慮,成叔努力苦幹,愛崗敬業,年齡也不小了,就把他調到了作業隊當了隊長。等孤島油田全面開發,會戰也全面結束的時候,正逢純樑採油廠剛剛建廠不久,他又服從組織分配,於1986年,輾轉來到了純樑採油廠,從而結束了他的漂泊生涯,開始了他的修井生涯。那一年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過來了,從此成叔有了一個真正意義的家。也是在那一年,我和他隊上一個陝北作業工喜結良緣,從而也逃離了大山,逃離了窯洞,也逃離了靜靜的渭河,成了一個實際意義上的油田家屬。成叔說,作爲一個油田人,就得和石油打交道,和油井打交道,不然不能稱之爲真正意義的油田人,就像他不能捨棄故鄉一樣不能捨棄石油。當我看到他和老公身上黑黑的粘糊糊的石油,還樂呵呵的時候,真的不知道他們心裏想的什麼。我在給老公搓背的時候,發現他的背上全是黑色的油點,說是油污長年累月的積澱一點也不誇張,我想成叔一定揹着比老公背上更多的石油。

由於成叔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做基層的小隊領導,否則也是科級幹部了。成叔說他不在意,只要有石油,他的生命就是充實的。在他幹作業基層隊隊長的許多年裏,他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技術都傳授給了工人。讓他們學習基本操作規程,安全施工,綠色施工,減少成本,提高產量,連續生產二十年沒有重大的安全事故。在這二十年中,他只回過一次家,大隊規定離家遠的工人是四年一次探親假,一次錯過就是八年以後的事。成叔也是一次次的推遲探親的時間,等他想回去時,他卻因爲一次晚上帶領工人在現場施工,又碰風雨交加感冒而患了心肌炎,誘發了心臟病,就在去年才做的心臟搭橋手術。他時常地捂着心臟喃喃自語。他打過的油井在心口的位置,他修過的油井在他心口的位置;他故鄉的父老在他心口的位置,

他故鄉的窯洞、大山、核桃樹、還有那靜靜的渭河都在他心口的位置,他的心太沉重,一邊是石油,一邊是故鄉,哪一邊也不能捨棄。但不捨終不捨,故鄉他是不能回去了。那回鄉的路只有在他的心裏盤結,蜿蜒,無邊。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9

“鄉音未改,鬢髮已衰,踏入荒蕪殘破的老宅,感懷生命的起點,生於斯,長於斯……”讀着媽媽在朋友圈裏發的文字,回想起前幾日去媽媽曾經住過的老房子,恍然間思緒翻涌。

五一那天,媽媽開車載着我從市裏回到家鄉,一路上,她和我講了很多關於她小時候的事,並說,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懷念小時候,懷念老房子。快到縣城的時候,媽媽竟然提議要帶我去她的老家看看,高興得我差點歡呼起來,我終於要去見那個想象過無數次的地方。

從寬敞的公路到狹窄的水泥路,從高樓林立的市區到縣城再到鄉居人家,我眼前的景物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汽車爬過了一座山,經過了一大片田野,順着彎彎彎曲曲的鄉村小路,進了一個小山村。又過了一些人家,終於到了媽媽所說的老房子。老房子緊挨着村裏的主路,已經十餘年沒有人住。道路的整改,鄰居家房子的翻修,都使它顯得那麼低矮和陳舊。

開啟一道沒有上鎖的鐵柵欄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很典型的老式房屋,窗戶下面是白色的牆,牆上非常醒目寫着幾個字——新年好!是用黑色顏料寫的,看上去充滿了稚氣。開始我還以爲是哪家不懂事的小孩子來這裏玩兒,在新年的時候寫上的,我隨口問了媽媽,答案卻讓我驚訝不已。原來,這是我姨小時候寫上去的!那字的年齡說不定比我都大啊!當年寫字的小女孩,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走進老房子,因爲已經多年無人居住,屋內有些凌亂。最先進入的是“窗戶地”,這是俗稱,其實,類似於廚房,東西兩邊各壘着一個竈臺。我常聽媽媽講她兒時的事:在月光下讀書,放學後去拾柴,邊燒火邊背書……自然看到竈臺,就彷彿看見媽媽邊添柴邊看書的情景。走進西邊的小屋,正對門的是一面掛在牆上的大鏡子,鏡子下是一個紅色的木板櫃。媽媽說,以前經濟條件不好,姥姥會把蘋果、點心之類的東西藏到櫃子裏,免得孩子們一口氣吃完,所以櫃子總會溢出一股香氣。小屋的東對面是一間寬敞的大屋子,大屋子裏有一個火炕,媽媽說,當時姥姥生舅舅的時候,就是在這個炕頭上生的,還大出血了,差點丟了性命。我不禁感嘆母愛的深沉和偉大,突然想到一個詞——“飲水思源”,又想到一句詩——“寸草難報三春暉”。媽媽們要受多少苦、多少累、多少危險,才能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啊!

姥爺年輕時當兵,後來在山西工作,是姥姥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姥姥既要照顧婆婆又要照顧三個孩子,我無法想象她有多麼辛苦和艱難,只能說,姥姥有超乎常人的堅強和毅力。二零零零年,姥姥得了腦血栓,四年後病情嚴重,到了不能自理的程度,姥爺便提前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照顧姥姥,十幾年來,一直毫無怨言。有時候姥姥會意識模糊,連我媽媽都不記得是誰,又有誰能夠想象,這是曾經撐起了一個家的女人。恍惚間,我彷彿看見年輕時的姥姥在竈臺前忙碌,手腳勤快,可一眨眼,又不見了……

走出院子,走在街上,我充滿了好奇。看得出,這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小村子,在媽媽小時候這裏應該很貧窮吧,可她和弟弟、妹妹都考上了大學,都有了不錯的工作,是名副其實的“雞窩裏飛出金鳳凰”,是全村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媽媽經常用她的親身經歷鼓勵我,把她的座右銘送給我,“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激勵我樹立遠大的目標。媽媽就是我的榜樣,她勤奮刻苦、拼搏上進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

人們常說,友誼是一杯茶,愈品愈濃,而鄉愁,又何嘗不是呢?在外奔波的兒女,又怎會不想念自己的家呢?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誰又不想念最初那個溫暖快樂的港灣呢?

母親的鄉愁,像一個粥鋪,我喝了一碗,恍然間思緒翻涌,想起那個老房子,想起院子裏那棵山楂樹,想起那充滿快樂氣息的“新年好!”構思此篇文章,送給當年奮力拼搏、如今激勵我努力上進的媽媽,也送給我自己:知來處,懂感恩!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10

晚上的時候與朋友喝酒聊天,看天邊明月,朋友忽然說了一句:那真是一顆長滿鄉愁的心啊!我沒的迴應朋友的話,只是喝着酒,心裏想着月是故鄉明,興許在外的人感覺會更爲深刻吧。

我在東莞生活已有很久時間了,因爲都是隻身在外,所以對中秋節都有着不一樣的情感,有着不一樣難以言說的心酸經歷,也好像更能理解在外漂泊中秋節一個人的鄉愁,好像對於我們這些遠離家鄉在大城市裏的漂泊者中秋顯的是個奢侈的願望。

說到中秋的安排,他說:中秋節太短不會回家,會和老婆一起找一個家鄉菜館,吃吃家鄉菜,特色小吃等,回味一下家鄉的味道,在聽聽家鄉的小曲,給家裏打個電話,聽聽家鄉的聲音。

每個在外漂泊生活的人啊,爲了自己的夢想,爲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奮鬥着。看似堅強,其實你只是沒有看到他們心裏的喝望,只想簡單的和家人一起平凡的中秋節,即便不能一起過,那怕聽聽他們的聲音也是好的。真的好羨慕那些中秋節與家人吃月餅,賞月亮的人們,希望擁有這種幸福的人們好好珍惜。

忽然發現些刻東莞的夜真的好亮,到處都是燈光璀璨,我望着天邊一輪明月,中秋節這樣的夜,你鄉愁了嗎?些刻的你想家了嗎?是不是和我一樣想家想落淚呢?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11

中秋又至,正好團圓,但許多人有家不能回。

異鄉客,最怕是中秋,濃濃鄉愁,似乎是註定了的。根本就不用學,離開久了,思念深了,自然就想家了,你也不知何時成了多愁善感的人兒,一念鄉音起,一語淚雙流。愁歸愁,但還是要說聲“對不你,又欠你一秋”。

還年輕,有鄉“卻”不回。“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那時年輕,除了一把子力氣,除了一大把青春,我們什麼都沒有。一腔熱血,一身抱負,執著於夢想,不怕撞南牆,死倔着“混不好,我就不回來”。習慣了天南地北走四方,遊學或闖蕩,再生動一些是“討生活”,費孝通先生所言極是,起初離鄉之人,大都是爲了“討生活”,也有人“討理想”。每個異鄉客,都有一個“衣錦還鄉”夢,只要夢未碎,即便是死在外頭,也是值得。想家嗎?肯定想,只不過“好男兒志在四方”,忍住罷了。圓月下,秋風起,母親閒坐月光散下的亭院,日思夜盼,久等不來,惋惜罷,卻不生半分怨念,因爲等得起。

至中年,有鄉不“能”回。“後來啊,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請允許我將餘先生的詩句做些微調,正符合這心境和處境。身不由己,天隔一方,一邊是天涯浪子,一邊是慈母心憂。不是不願意,不是不想家,而是有家不能回,千萬俗務纏於身,你一離開天就要塌,此時此刻你終於明白“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何樣的情懷了。可縱然你閱盡人世繁華,你磨礪人世滄桑,無論千萬裏,不管“萬戶侯”,忙裏偷閒,鞭炮齊鳴,渾然不覺,要過年了。“新桃換舊符”,一年又一年,母親已蹣跚,老了容顏,卻還在盼。

到暮年,有鄉不“願”回。“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待你避過了中秋,錯過了新年,再迎來可能就是清明雨,梨花祭。春寒料峭,柳綠花紅,清明雨紛紛,此時的你,多麼希望母親仍在翹首以盼,等你回來。人不在了,鄉愁也淡了,“回家”被塵封了。不是沒機會,而是沒珍惜,一脫再脫,以爲總有牀前盡孝時,以爲總能挺過這一關,以爲母親還年輕,卻不曉,你早已娶妻生子,做了父親,時間的手術刀堪稱妙手,不痛不癢地讓我們忘掉了生命被一點點分割,只到垂老的一刻,幡然悟到,卻天人永隔。

又是一年花好月圓日,中秋卻成不歸路。鄉愁年年積累,已然麻木,成了習慣。到頭來,不知是你的鄉愁,還是母親的鄉愁,唸叨着終不過是看似的美好,並不實際。有多少人,種種原因不能回家,聽火車聲隆隆,輾轉反側,濃濃的鄉愁揮不去,只能乾等侯。離得久了,不知何處覓鄉愁,而鄉愁夠了,卻敵不過一句“又欠中秋”!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12

秋天的清爽,讓人嚮往、讓人留戀,有清涼的秋風陪伴,更是秋天風景裏的一縷愜意。中秋的月兒,悄悄的向我們招手,情不自禁的想起、北宋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仲秋的月兒快圓了,中秋節也漸漸臨近,中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團圓節,也是讓不能回家的遊子,思鄉落淚的時候;有些人雖然身在異地,但是故鄉是心裏永遠的掛念,人們對家鄉的依戀,不僅僅是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還是家鄉的美景,或者是在一起成長的小夥伴,然而、最讓人思念的還是父母親人。

夜深邃,星朦朧,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也許是守護在邊防的戰士,也許你在異鄉爲人民服務,或許是在海外漂泊的遊子,也許你是離鄉背井的農民工;即使是節日,也會有些人被迫留在他鄉,團圓節不能回家,少不了嚐盡鄉愁的滋味。即使不能回魂牽夢繞的家鄉,也不要忘記在遙遠的故土,還有對你濃濃思念的親人;所謂的鄉愁,還是對恩重如山的父母、念念不忘的牽掛,月圓之夜、更不要忘了給父母打一次電話,道一聲祝福,告訴他們不回家的原因。

擡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在異國他鄉地人、常唸的詩句。誰都會對生養自己的故鄉,有依戀、有思念。你可以在他鄉生意興隆,你也有可能在他鄉高官厚祿,你給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的父母,打過幾次電話,又回家探望過幾次。天下父母心,就是天下第一情,沒有父母的辛酸,我們就不會長大成人。當你在他鄉風光的時候,也許白髮蒼蒼的父母眼含熱淚,在暮色裏、站在你回家的路口張望。你在和朋友聚餐歡歌時,父母也可能跑幾裏的山路,正在爲準備你回家的團圓飯。

人生匆匆,年華總易老。有多少個春秋,經得起荒廢,身在外地工作的人,又能和父母團圓幾次。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水月光下,有多少被思鄉之情纏繞的兒女,就有多少父母眼含思念的淚水,在苦苦等待遠方的兒女回家。丟下鄉愁,綻開笑容聽一聽‘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如果有條件回家的,不要讓鄉愁折磨自己;儘量給自己一個與家人團圓的機會,就回家探望情深似海的父母,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要等到,欲孝而親不在,給自己留下終生地遺憾。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13

每年幾次的匆匆忙忙,回家似乎變成了一種儀式,或是一種應酬。故鄉的一切在意識裏變得朦朦朧朧、漸行漸遠,我努力去追尋,卻感覺流失的太多,拾回的太少。於是,漸漸害怕,害怕在路上碰到故人卻叫不上名,因而評頭論足;害怕在酒桌上與發小失去共同語言,因而嫌自己高傲;更害怕在這片生我育我的故土裏找不出關於自己的點點滴滴。

當溪水送走了浣衣的農婦,當迷濛的夜幕籠罩了山頭;當夜鶯喚回了晚歸的農夫,當天空請來了星月,家鄉就像謝幕了的舞會,一切都變得輕輕悄悄的,除了寧靜還是寧靜,靜謐的夜空似乎能聽到流星滑落的聲音。當月光散落在一座座平靜的院落,此時,似乎感覺到村民們幸福的生活在香甜的米酒,以及美味的佳餚中映出,祥和也便充斥着他們一顆顆謙卑的心靈,就連那棲息枝頭的鳥兒也似乎沉醉於這一方恬靜。然而,在唯美的夜空下,卻隱約能聽到年輕人喝酒划拳的聲音,氣勢磅礴,如泣如訴。詢問得知,這夥年輕人經常聚在一起喝酒,大的有40來歲,小的有20幾歲,這其中也有和我一起長大的。裏面有結過婚後老婆跑了的,有沒談過女朋友的。在大人們看來,他們無所事事,好吃懶做。但在我看來他們志同道合,爲了排解心中的煩惱,爲了宣泄彼此靈魂深處那份孤獨與寂寞,他們故作猖狂,也許是爲了掩蓋自己的脆弱。試想,有誰不想花前月下、功成名就,又有誰願意把自己浸泡在酒精之中呢?於是,想到了我的童年朋友,頓時黯然傷神,每次回家遇到時他們躲閃的眼神,讓我感覺到稍微靠近,會給他們造成不適與不安。短短的十幾年,物是人非,是什麼讓我們既熟悉有陌生,也許在他們看來,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已分道揚鑣,青春,過往,也許正如村邊流淌的小溪,早已沒有當年的清澈,也缺少了當年的澎湃,它猶如一個感傷的老人,似乎在訴說着關於歲月的故事。然而,關於青春的故事,在我們的記憶裏卻漸漸縹緲,曾經發生的將不再發生,就像我們的童年,在這裏絲毫看不到影子,也無從追憶曾經水中嬉戲的你我,曾經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片段在腦海裏連接不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從小都得到親人們的庇護,現在長大了,說不上遠離故土,但與親人總是聚少離多,也談不上工作繁忙,但回家的日子也總是推了又推,以至於每次回家父母總是問:這次回來住多久。每每被問,也總是含糊回答,怕兌現不了傷了他們的心。雖然父母年紀不算大,但也能深深感覺到他們心中那份對子女的不捨,這份不捨體現在每次回家他們都忙上忙下,把深藏在哪個角落裏的美味折騰出來,體現在自己離家時他們往包裏塞這塞那,生怕自己在外面捱餓。世上有一種人,和你在一起時,總是千囑咐萬叮嚀,要吃好穿暖,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可能覺得很煩,但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會挺身而出,竭盡全力,這就是父母。如果有一天,發現,用餐時,他們愛吃煮得爛爛的飯菜;天氣變化時,他們總是咳個不停;走路時,他們腳步變得蹣跚、身軀彎成月牙……。然後恐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記得有一次要回城,我和表弟去跟80多歲的祖母道別,看到她從雞窩裏抓住一隻早就預備好的母雞,想送給我們回城,我百般推辭,總算推回,但我卻異常難過,我不知道這樣做對了還是錯了。看到滿臉皺紋,日益衰老的祖母,一輩子拉扯着父親他們7兄妹長大,多不容易啊,現在還心疼孫輩們。當轉身離開時,眼淚奪眶而出,害怕某一天自己的一個轉身怕是訣別。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暫,猶如沙塵般地飄忽和微小,生命的無常總是讓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正因爲如此,要趁父母未老,多愛他們。也許明年,也許今後,他們是否還在我們的身邊,一切都只是未知。

只有祈禱,只有祝福,那村那人,一切安好。

鄉愁的情感散文 篇14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題記

喝過了烈酒,才知白水的溫柔;去過了遠方,才知家鄉的美好!

曾經的我,嚮往着外面的世界。只因有句歌詞唱的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的,很精彩;但是我忘了精彩背後的無奈,漂泊在外的辛酸。曾經的我想成爲一隻鳥,一隻自由自在飛行的鳥,遠離大山禁錮的牢籠,掙脫命運的枷鎖。

年少輕狂的我,雄心勃勃!心就像一隻雄鷹,嚮往着自由。滄海桑田,時過境遷;一路的風霜雪雨。時至今日,歲月無盡的風霜,已經磨礪掉了當年的銳氣。滾滾紅塵,茫然若失,在這個無法屬於我的土地上,流浪着這樣一個異鄉人。

漂泊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裏,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陌生,少了親情的溫暖,少了愛情的甜蜜,少了友情的溫馨,彷彿與世隔絕。一個人的江湖,纔會讓自己感受到什麼叫做孤獨!漸漸地,前所未有的,竟然開始想念遠方的故鄉了,心中開始泛起了一份濃濃的思念……

思念就像一杯二鍋頭,辛辣卻也過癮;思念就像一枚遠行的郵票,捎帶着我無盡的憂愁:思念就像一杯濃茶,苦澀卻也沉澱。

時間是無情的,將我們青春華年裏所有的東西都給淹沒了,徒留下一抹無法抹去的憂傷,在青春的泥濘裏掙扎。如今,在這異鄉漂泊的我,站在這樓頂望着家的方向,這才明瞭原來這就是思念的感覺啊!想着遠方的親人,遠方的風景,遠方的事物,遠方的一切一切……歲月這般靜好,可是心裏卻是浮躁的,陣陣苦澀着的是心。

心累了,棲息的故鄉,在遠方……觸碰不到的一切,幻化成了現如今的淚。思念的淚是苦的,但也是甜的;苦在心裏,甜在嘴裏。

偶爾,湖面泛起的陣陣漣漪,卻是激起了我心裏的千層浪花。

思念的味道就像一杯酒,越久越醇,綿延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