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打麥場優美散文

散文2.01W

當一望無垠的麥田裏麥穗泛黃時,家鄉的父老鄉親總會在麥田的一邊,不約而同地平整出一方方麥場。先把整個場地清理一空,細細地耙平,潑水,撒一層去年留下的麥秸稈,趁大好的日頭,套上牲口拉着碌碡,一遍一遍反覆碾壓,直到場面又硬又實、平平坦坦時纔算大功告成,只等着麥子成熟收割了進場。剛開始是一家一塊,到最後就連爲一體了,成爲一個大大的麥場。

打麥場優美散文

蠶老一時,麥熟一晌。天氣一天天熱了,熱騰騰的空氣撥弄着起伏的麥浪。站立在田間望去,眼睛所見是鋪天蓋地的金黃,隨着麥浪的起伏,麥子不斷地搖動飽實的穗頭,麥壟間傳來沙沙的聲響,莊戶人的大忙季節來到了。割麥是累人、時間性又較強的農活,麥子一旦成熟,需要趁着好天,趕緊把地裏的麥子割完,因爲麥收時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剛開始還是烈日炎炎,轉眼間就會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於是農家就沒五更沒黑夜地抓緊收割,全家老少上陣,彎腰弓背地割,汗流浹背地運。等把麥子割完了,捆好後運到麥場裏,一捆一捆的剛收割下的麥子整整齊齊碼放在打麥場上,雖距真正的收穫還有一些工序,但總算可以喘口氣了。

打場是麥收期間最熱鬧、最忙碌的時刻。當麥子拉進麥場,家家戶戶將事先準備好的打場器具運到打麥場上,那時候,農村農機具很缺,都是排好順序使用,還沒有輪到的農戶,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地暢談着今年的收成。等到脫粒機來時,大夥便爭先恐後地幹起來。脫粒現場大概需要十來個人,脫粒機與麥堆之間站三五個人,一字排成隊,負責往脫粒機前轉送麥稈。脫粒機進口處站兩人,負責往脫粒機裏送麥稈。脫粒機出口處左右各站一人,負責用鐵杈將秸稈挑向對面空地,那裏也站着一個人,負責將秸稈一層層壘起。只見一捆捆麥稈被送入脫粒機,麥粒和秸稈經剝離後隨之從“口”中吐出,十來個人雖緊張繁忙,但各司其職,配合緊湊,銜接有序。大約四五個小時後,之前的麥稈堆已不見蹤影,而對面的空地上卻已壘起了小山似的秸稈堆。

接下來就是整理剛脫粒下的小麥了,看見如小丘般的麥堆,大家顧不上拍去滿身的灰塵,一起跑到麥堆前,伸手抓一把,用牙咬咬麥粒,看看是不是熟到位了,掂量一下產量如何。雖然勞累辛苦,但收穫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孩子們光着嫩嫩的'腳丫,在黃燦燦的麥粒上玩耍,腳底癢癢的,又酥又麻。此時的打麥場上,吆喝聲、歡呼聲和孩童們的嬉笑打鬧聲此起彼伏,伴隨着脫粒機的轟鳴聲,宛如一曲悅耳動人的“交響曲”。

最愜意的就是“看場”了。麥子脫粒後,還要經過晾曬揚場等環節,才能裝袋歸倉。盛夏之夜,涼風習習、繁星點點,月亮閃爍着清幽的光輝高掛天空,沒有了白天的繁雜喧囂,沒有了炎炎烈日下的滾滾熱浪。空曠寂靜的麥場,四周是堆積成小山一樣的麥垛,大人們鋪席坐凳,愜意聊天。孩子在麥垛之間捉迷藏、玩遊戲、摔跤競技。這個時候,村人們最是休閒幸福,一天的辛苦疲憊也因此而消失了。夜漸深,清風銀輝下鼾聲亦起,深夜的打麥場一派清幽靜謐。

標籤:打麥場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