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雅丹、龍城、魔鬼城遊記的散文

散文2.63W

“雅丹”,又名“雅爾當”,是維吾爾族對“陡壁的險峻小丘”的稱呼。因爲地處戈壁,爲了避開高溫,我們五點半就從敦煌出發了。上車時,天上星星點燈,明月高掛,一副午夜凌晨的樣子,氣溫舒適,大家對即將謀面的世界地質奇觀充滿期待。十多分鐘後,車子便出城離郊,一頭扎進了茫茫戈壁。車燈犁開夜幕,兩側戈壁一片黑暗,多麼渴望有點亮光,有點顏色,有點溫煦。忽然,右側地平線上泛出一道雲霞,淡青的天空裏,鑽出橙黃的一點,四周是桔紅和紺紫夾雜。昏昏然的同伴們興奮起來,紛紛用卡片機拍下戈壁日出,不過我感覺在車上拍不出效果來,光線也不足,所以同事讓我取出單反我並不起勁,拍了幾張,沒找到感覺,後來有同事用卡片機拍了錄相,也許比照片好得多。過了一會,戈壁亮了起來,除了一條筆直地伸向天的盡頭的公路,全是荒原,如果說寸草不生,也不夠恰當,星星點點的駱駝刺,頑強地點綴着蒼茫大地。快到玉門關時,發現大片黃色的枯草,導遊說是去年六月下了一場雨,發了洪水後長出來的,當時綠油油的就像草原一般,可是此後再沒下雨,就留下一片枯草了,非常感嘆野草的生命力,只需要一場雨,便佔領戈壁。從敦煌到雅丹有180公里,路過玉門關時大約開了120公里,這段路剛剛修好,路況不錯,靠近雅丹那段正好在修,搓板路,車子走得非常辛苦,坐車的在驚叫聲中受折磨。

雅丹、龍城、魔鬼城遊記的散文

雅丹,在戈壁腹地,位羅布泊古湖盆東北部,是羅布泊“大耳朵”的耳墜位置上,處於新疆和甘肅交界地段。在乾涸的湖積平原上,粘性土因幹縮裂開,大風沿裂隙不斷吹蝕,裂隙逐漸擴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演變成許多不規則的與風向平行延伸的陡壁墩臺和寬淺不一的溝槽,這便是雅丹形成的原因。經過一路顛簸,我們終於在上午趕到了雅丹地質公園,太陽已經升得很高,氣溫也上升了不少,我們是當日最早進入景區的.一隊人馬。換上景區的旅遊大巴,向着景區行進。地面全是蠶豆般大小的藍黑色風棱石,平展展地鋪了一層,一望無際的藍黑色戈壁灘,一直延伸到了湛藍湛藍的天邊,彷彿是藍黑色的海洋。在“海洋”裏,無數座淺紅色的土堆,形態各異,有的像建築、有的像動物、有的像船艦……組合起來,便是一座城池。如果沒有這“海洋”,就沒了對比強烈的底色,雅丹的美至少要失去一半。這座城池有個威武的名字叫“龍城”,因爲有端莊凝重的“城堡”,有龍蟠虎踞的“城廓”,還有頂天立地的“高樓大廈”。這座城池還有個可怕的名字叫“魔鬼城”,因爲地處風都,沙漠風暴在溝壑土堆間吹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似鬼哭兒狼嚎,飛沙走石,沙塵瀰漫,加上雅丹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人們常常會迷失方向,找不到路而被吞噬。

眼前的雅丹,沐浴在金色的輝光裏,輪廓分明,高低錯落,此時藍天無雲,如同純色的底板,加上藍黑色的地面,色彩美得歎爲觀止。從“雄獅迎賓”開始,一路前行,城堡、城牆、街道、大廈……如同經過精心設計的城池,巧奪天工。有人發現了“大牛”,我看了“巨蛇”,在“獅身人面像”留影,在“金字塔”前流連……走近它們,從側壁斷面上可以清楚看出水成的層理,粉砂層、粘土層,層層疊疊,土丘頂面都非常平坦。在這樣“古樸的城牆”邊拍個寫真,不知道能襯托出多少青春美麗來,可惜時間倉促,浪費了模特們豐富的表情。

踏着鬆柔的地面,上面一層薄薄的風棱石被風吹得光滑平整,下層便是沙層了,我們急衝衝地奔向一條條“街巷”,只是不敢深入,在“街頭巷尾”欣賞一座座鬼斧神功的大自然雕塑,惟妙惟肖的孔雀、展翅欲飛的雄鷹、亭亭玉立的少女……爬上一個土臺,眼前豁然,激動得忘情,那氣魄宏偉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鱗次櫛比的“街坊”、“宮殿”、“高樓大廈”伸向遠方。遠觀“西海艦隊”,大片雅丹如同一艘艘戰艦,停泊在沙海里,靜靜地等待啓航,炮艇、航母大小不一,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我們坐着景區的旅遊大巴,回到停車場時,太陽已經很毒了,看到一批批在烈日下等侯的遊客,慶幸我們早到,避開了高溫烈日。參觀了地質博物館,瞭解了雅丹地質變遷,看了旅遊宣傳片,我們就在雅丹餐廳用午飯。由於地處戈壁中心,無水無菜,所以一切都是百公里外運輸而來,又碰到停電,飯菜雖然豐富,但無法下嚥,即使餓着離開,也沒有半點報怨。

午後歸程,車裏空調好久都沒感覺涼意,因爲外頭也許有40多攝氏度,在一路顛簸中,我想若是萬物皆有生命,羅布泊顯然早已亡去,唯留下蒼涼的戈壁,是它躺下的骨骼,那湖底被風沙雕就的雅丹,便是傳世的舍利子,讓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