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句子

盤點《論語》中的經典語句

句子3.21W

不怨天,不尤人。

盤點《論語》中的經典語句

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爲成語“怨天尤人”。

當仁,不讓於師。

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着去做。後發展爲成語 “當仁不讓”。

言必信 ,行必果。

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爲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爲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不遷怒,不貳過。

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絕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爲中心,不自以爲是,與周圍的人羣策羣力,共同完成任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爲戒,有則改之。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三千年歷史長河中,華夏民族孕育了一代代出類拔萃的人才,其間選拔人才的制度也在不斷進行着完善和改變。6月正值學子考試畢業季,小編在此爲大家溯源考試鼻祖科舉,爲你對比講述下古今學子那些事。

古代宮廷師

宮廷音樂家由來已久,算是一個相當古老的職業,從周代起,宮廷音樂家就已經懷抱古琴出現在亭臺樓閣之間了。漢代和唐代,代表了高雅音樂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龜年,他們的作品甫一問世,總是有不多也不少的聽衆發出會心的微笑。史書上明確記載:"每爲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對於搞藝術的人而言,這是一種最高褒獎。

郎中

不爲良相,便爲良將,不爲良將,便爲良醫。將良醫列在良相和良將之後,可見這種治病救人的職業在古代中國有着崇高的社會地位。在沒有西醫作競爭的古代,一個名醫的地位是顯赫的。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可能很少有人不對他們懷着深深的敬畏之情。這種敬畏,歸根結底,乃是對自己健康的一種投資。

采詩官

在所有和文化有關的職業中,采詩官是它們中間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種。在遙遠的周代,他們的身影就已經出現在中原的大地之上。這是一個以詩歌的名義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詩官走到民間總是如同蜜蜂飛行在花叢中一樣深受歡迎。民間的疾苦往往透過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它諸侯所瞭解。

俠客

俠客,文韜武略文武縱橫,不強求於仕途官宦,更多的是行走天下鋤強扶弱幫助弱勢羣體的豪俠之士。李白有詩云:"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可見俠客並不是受僱隸屬於統治階級的差事官員,他們身手不凡,來去無蹤,遵循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理念,而不是企圖用武力協助或是控制當時的社會。

標籤:論語 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