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於令儀誨人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籍3.28W

曹州於令儀者,市井人也(1),長厚不忤物(2),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室(3),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4)。令儀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爲盜耶(6)?”曰:“迫於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7)。”如其欲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恐。謂曰:“汝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爲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8)。"盜大感愧,卒爲良民。鄉里稱君爲善士。君擇子侄之秀者,起學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傑仿舉進士第,今爲曹南令族(10)。[1]

作品註釋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長(zhǎng)厚:爲人忠厚。忤(wǔ):觸犯。

(3)盜:小偷。

(4)乃:原來。

(5)素:向來。寡悔:很少有懊悔,意爲很少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6)邪:同“耶”。

(7)十千:指一萬銅錢。

(8)去:離開。

(9)延:聘請。掖:教育。

(10)令族:有聲望的家族。

譯文

於令儀是曹州(今山東菏澤)人,是個商人;他爲人寬厚,不觸犯法律,晚年時的家道頗爲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竊,結果被他的幾個兒子逮住了,發現原來是鄰居的小孩。 於令儀問他說:“你平常很少犯過錯,何苦今天做賊呢?”小偷回答說:“因受貧困所迫的緣故。”於令儀再問他想要什麼東西,小偷說:“能得到十千錢足夠穿衣吃飯就行了。”於令儀聽後就如數給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門離去時,於令儀又叫住他,小偷大爲恐懼。於令儀對他說:“你如此的貧困,晚上帶着十千錢回去,恐怕會被人責問。”於是將小偷留下,天亮後才讓他離去。那小偷深感慚愧,後來終於成了良民。鄰居鄉里都稱令儀是好人。令儀選擇子侄中的優秀者,辦了學校,請有名望的'教書先生來執教。兒子及侄子于傑效,陸續考中了進士,成爲曹州南面一帶的望族。

賞析

在《於令儀濟盜成良》這個故事中,於令儀透過自己的言行來教誨周圍的人,並且用寬厚的心去感化別人,甚至是盜賊。文章揭示的現實意義是,對於別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斷性的結論,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諒和向善的心,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