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晉公問師原文及翻譯

古籍2.94W

晉公問師原文翻譯的資料,不知道大家蒐集好了沒有呢?那麼,關於晉公問師原文及翻譯怎麼寫,你知道怎麼寫嗎?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編整理的內容吧!

晉公問師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晉公問師翻譯:

晉平公對師曠問道:“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爲什麼不把蠟燭點燃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

師曠說:“愚昧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曾經聽說: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象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拓展閱讀;

尊師

【原文】

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爲聖人。聖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於道。其人苟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於得聖人。聖人生於疾學。不疾學而能爲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選自《呂氏春秋·卷四·勸學》)

【註釋】①學者:從事學習的人。②達:知識通達。③理:治理,整治。④左、右:泛指所有地方。⑤爭:爭着,力求獲得或達到,這裏可譯成計較或看重。⑥疾:急速,迅猛,敏捷,這裏可譯爲努力。

【參考譯文】

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爲聖人的。只要有聖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聖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聖人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聖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踐、貧富了。象這樣,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瞭。所以老師施行教誨的時候,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這種情況在得到聖人之後纔會發生。聖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爲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閱讀訓練】

1.解釋:

(1)材:同“才”,才能。 (2)爲:成爲。

(3)是故:因此,所以。 (4)教:教導,教誨。

2.翻譯:

不疾學而能爲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譯文:不努力學習而能成爲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3.從上文的論述看,作者認爲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爲聖人呢?

拜通達而又才能的人做老師,不計較他們的出身貴賤、貧富,努力跟從他們學習,接受理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