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入則孝原文及翻譯

古籍2.86W

入則孝這一章節講述的是從小我們在家裏,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好的子女。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入則孝原文及翻譯,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譯文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緩慢答應。父母交待事情,要趕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 ,應恭敬聆聽。父母責備教訓時,應恭順地虛心接受。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寒冷時爲父母溫暖被窩,夏天睡前爲父母鋪牀扇涼。早晨起牀,應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

外出時,須告訴父母去處,回家以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他們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規律,做事有規矩,不任意改變世代相沿的事業。

縱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稟告父。如果任性而爲,就有損於爲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爲。

公物雖小,也不可私自收起站爲己有。如果這樣,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做子女的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去除。

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之受到傷害,讓父母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不可以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讓父母蒙羞。

當父母喜愛我們時,孝順不難做到;當父母不喜歡我們時,或者管教過於嚴厲時,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反省自己,體會父母心意,努力改過並做得更好,這樣的孝順才最爲難能可貴。

父母有過錯,應規勸使之改正。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需柔和,和顏悅色。

如果父母不聽規勸,尋適當時機再繼續勸導;若父母仍不接受,我們要痛哭流涕,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到責打也不怨悔。

父母生病時,子女應盡心照顧親嘗湯藥,(一旦病情沉重)要晝夜服侍,不離病牀。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守孝期間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爲簡樸,並戒絕酒肉。

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拜時要誠心誠意 。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的恭敬。

 拓展:《弟子規》簡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一般的人聽到“弟子”,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其主要內容也是《論語》學而篇的解讀,所以,《弟子規》是源於《論語》,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並不侷限於幼兒教育,也適用於成年人。

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分爲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踐行,是童蒙養正、敦倫盡分,閒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規範和對照自我的經典。

《訓蒙文》在成書之初受到清朝政府大力推廣而廣泛流傳,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

《弟子規》在大陸的流行,歸功於淨空法師。讀《弟子規》不是爲了比別人,就是爲了自我提升和寧靜。1、弟子規告訴你人生獲得幸福的基本修爲是什麼。2、透過反覆讀誦弟子規,可以進行自我反省。3、透過反覆讀誦弟子規,讓自己靜心。

標籤:原文 翻譯 入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