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月夜原文及翻譯

古籍3.21W

《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被禁於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爲大家分享了月夜原文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譯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樣清圓,遙想閨中妻子,只能獨自觀賞。

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濛濛霧氣,或許沾溼了妻子的鬢髮;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時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幹我們的淚痕。

賞析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裏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詩人首聯點明時間、地點:“今夜”,實指今夜,也希望只有“今夜”;“鄜州”,妻室所在的地方;“閨中”,指代妻子。明明是詩人在長安望月,思念妻子,卻從對方着筆,想象遠在鄜州的妻子獨自望月,思念長安的丈夫。構思獨特,曲折深婉.一“獨”字,寫盡了妻子孤單落寞的悽楚情狀,既顯示了夫妻之間往日相守的深情,又飽含詩人對妻子獨居異地的憐惜之情,而且還與下聯的“未解憶長安”、尾聯的“雙照”照應。所以,“獨看”是全詩的詩眼所在。

頷聯聯想“小兒女”的情狀:孩子還小,既不懂父親在長安處境的危惡,更不懂母親是怎樣牽腸掛肚地思念他們遠在長安的父親。小兒女的“不解”襯托妻子的“獨看”,並點明“獨看”在於“憶長安”。不僅憶身在長安的夫君,更憶以往全家在長安團聚的美好時光、盼望重回長安完聚。從而加重了看月時的孤獨,使“憶”更加悲切落寞。“遙憐”,相隔遙遠,即使愛憐也無濟於事,更突出了孤單悽惻的情懷。這些都是對“獨看”的進一步延伸。

頸聯進一步描繪妻子看月憶長安的情狀:“香霧”和“清輝”寫環境的清麗;“雲鬟”和“玉臂”寫妻子的秀美;“溼”和“寒”都是在月下呆得太久了的結果。深夜不寐,久久在月下徘徊凝望,秋夜的霧氣沾溼了秀髮,清冷的月光灑滿潔白如玉的雙臂,思念的淚水正充盈眼眶美麗專情的妻子形象躍然紙上,聯想中滲透着詩人對妻子無限關愛的深情,“語麗情悲”。

尾聯正面抒寫自己的離愁和對妻子的思念:“何時”對應“今夜”;“虛幌”,薄而透明的窗簾,照應“閨中”;“雙照”對應“獨看”。什麼時候才能共倚窗帷、共賞明月、共訴離情?這一問,既是詩人與家人團聚的殷切期盼,伉儷情深、相思如渴,盡在其中;又是詩人渴望故土收復、戰亂止息、天下人都能闔家團聚的美好願望,感時憂國、關懷蒼生,暗含其裏。首尾關合,章法緊密,境界深遠。

全詩構思新穎,用語精工,結構巧妙,筆法婉曲。它先作反敘,再行旁村,復設想象,更加照應,首尾相聯,清通一氣,在藝術上已完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標籤:翻譯 月夜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