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原文及譯文賞析

古籍3.09W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爲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爲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譜雨花臺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十輩,而其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曰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爲大會,遍徵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化於東肆,華林於西肆,兩肆皆奏《(鳴鳳》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並稱善也。當兩相國論河套②,西肆之爲嚴嵩相國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復東。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競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後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於新安賈曰:“今日幸爲開宴,招前日賓客,願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既奏,馬伶復爲嚴嵩相國以出,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

其夜,華林部過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爲嚴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聞今相國崑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我走京師,求爲其門卒三年,日侍崑山相國於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爲師也。”華林部相與羅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雲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雲。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爲絕技,無所於求,乃走事崑山,見崑山猶之見分宜③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乎!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裏爲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選自侯方域著《馬伶傳》)

【注】①《鳴風》:演夏言、楊繼盛諸人與奸相嚴嵩鬥爭故事

②兩相國論河套:指《鳴鳳記》第六齣《兩相爭朝》,情節是楊繼盛、夏言諸人主張收復河套,而嚴嵩反對,所以發生廷爭。

③分宜:指嚴嵩,嚴是分宜人。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趾相錯也 相:互相

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 迨:等到

C.今日幸爲開宴 幸:希望

D.華林部過馬伶曰 過:責備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馬伶之“志”和“技之工”的一組是

A.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 引商刻羽,抗墜疾徐,並稱善也

B.我走京師,求爲其門卒三年 願與華林部更奏《鳴鳳》

C.夫其以李伶爲絕技,無所於求,乃走事崑山 既奏,馬伶復爲嚴嵩相國以出

D.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裏爲卒三年 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陵以演技精湛著名的戲班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馬伶所在的“興化部”和李伶所在的“華林部”。

B.在新安商人舉辦的大堂會上,興化部和華林部在東西兩個戲臺同時演出相同的戲目,但客人們一直只對華林部讚歎有加,以致馬伶不能再演下去了。

C.馬伶自知技不如人,就到當朝宰相顧秉謙門下做了三年的差役,掌握了這類人的特點,表現出馬伶不甘落後、刻苦磨鍊、精益求精的從藝精神。

D.文章描寫馬伶爲扮演奸相嚴嵩,仿效當朝宰相顧秉謙,最後一舉成功,充分揭示出了嚴、顧二人是一丘之貉。

1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蘇子美)其材雖高,而人亦不甚嫉忌。賴天子聰明仁聖,凡當時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爲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並列於榮寵。雖與子美同時飲酒得罪之人多一時之豪俊亦被收採進獻於朝廷而子美獨不主死矣豈非其命也悲夫

(歐陽修《蘇氏文集序》)

(2)將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7分)

①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3分)

②子,天下之善技也,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爲嚴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

參考答案

8.D.前往拜訪。

9.D.A.第一句表現興化部對馬伶的重視B.第二句只是交待馬伶想同李伶競技C.第二句只是交待馬伶出場。

10.B.演出到一半後客人才對華林部讚歎有加。

11.(1)雖與子美同時飲酒得罪之人/多一時之豪俊/亦被收採/進獻於朝廷/而子美獨不幸死矣/豈非其命也/悲夫(一處0.5分)

(2)①詢問其中的緣故,(1分)原來是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恥辱,(1分)已經換衣裳逃走了。(1分)

②您,是世上擅長表演的演員,(1分)然而無法代替李伶,(1分)李伶扮演的嚴嵩宰相已好到極點,(1分)您又是從哪裏學來的(演技)而超過他呢?(1分)

參考譯文

馬伶,是金陵城戲班裏的演員。金陵城是明朝的留都,祭祀土神、穀神的廟壇和文武百官都在這裏,而且又處在社會安定、國家興隆的時期,人們容易尋歡作樂。那些男男女女探訪桃葉渡、遊覽雨花臺的,多到腳趾互相錯雜。戲班因技藝高而出名的,不止幾十個,而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叫興化部,一個叫華林部。

一天,(有個)新安商人聚合兩個戲班舉辦了一個大堂會,到處招請了金陵城裏的貴客文人,和那些豔麗的婦人、閒靜文雅的女子,沒有不全部會集的。安排興化部在東邊的戲臺,華林部在西邊的戲臺。兩邊的戲臺都上演《鳴鳳記》。等到演唱到一半,演唱符合節拍、講究音律,音調高低快慢、變化很多,都稱得上很好。當演到兩位相國爭論是否收復河套的情景,西邊戲臺扮演宰相嚴嵩的演員叫李伶,東邊戲臺則是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邊的戲臺讚歎,有的大聲呼喊叫人拿酒來,有的移動座位更加靠近西邊的戲臺,頭不再轉向東邊。(演出)繼續進行沒有多久,東邊的戲臺就不能再演下去了。詢問其中的`緣故,原來是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恥辱,已經換衣裳逃走了。馬伶,是金陵城裏善於演唱的演員。(他)走了以後,興化部又不肯立即(用別人)替換他,於是竟然停止演唱,而華林部獨自著名。

走後將近三年馬伶回來了,到處告知他舊日同戲班的人,向(那個)新安商人請求說:“希望今天能爲我開一次宴會,招來上次那些賓客,(我)願意和華林部再演出《鳴鳳記》,敬獻一天的歡樂。”演出開始,馬伶又扮演宰相嚴嵩登場。李伶忽然控制不住,不覺出聲,伏在地上上前(向馬伶)自稱弟子。興化部(的名聲)在這一天於是大大超過了華林部。

當天晚上,華林部(的人)前往拜訪馬伶說:“您,是世上傑出的演員,然而無法代替李伶,李伶扮演的嚴嵩宰相已好到極點,您又是從哪裏學來的(演技)而超過他呢?”馬伶說:“的確是這樣,世上(的演員)無法超過李伶,李伶又不肯(把演技)傳授給我。我聽說當今宰相崑山人顧秉謙,是嚴嵩宰相同類(的人)。我跑到京城,請求做了他門下的差役三年。每天在朝房裏侍奉崑山宰相,觀察他的行動,傾耳細聽他的講話,時間長了就掌握了他的特點,這就是我所拜的老師。”華林部(的人)互相(向馬伶)羅列拜別離去。

馬伶,名錦,字雲將,他的祖先是西域人,當時還稱他爲馬回回。

侯方域說:真是奇特啊!馬伶自己求得老師這件事。他因李伶演技高超,沒有辦法求得,就跑去侍奉崑山人(顧秉謙),見到顧秉謙就好像見到了嚴嵩,以嚴嵩本人來教授演嚴嵩的人,怎麼能不精妙了?啊!羞愧自己的技藝不如人家,而遠走千里,做了差役三年。倘若三年還不能學到要學的東西,就還不回來。他的意志如此堅定,技藝的精湛又何須再問呢?

二:

蘇子美才能雖然很高,但人們也不太嫉妒他。全靠皇上聰明仁聖,凡是當時被指名受排斥,從兩三個大臣往下,有人慾借蘇子美事件對他們進行株連陷害的人,都被保全下來了,現在都得到了榮耀恩寵。就是那些與子美同時飲酒而獲罪的人,大都是一時傑出人才,現在也被招納任用,在朝廷擔任顯要職務。可是,唯獨子美不幸死了,難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嗎?悲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