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邊思》的閱讀理解及賞析

古籍2.07W

邊思

《邊思》的閱讀理解及賞析

【唐】李益

腰垂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

莫笑關西將家子,只將詩思入涼州。

注:?古代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肅武威,亦即涼州)人,所以自稱“關西將家子”。李益“五在軍旅……或時塞上寢兵,投劍秉筆……率皆出乎慷慨意氣”。

1.本詩前兩句塑造了主人公怎樣的形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請作簡要分析。(5分)

2.有人認爲這首詩表達的是作者壯志不遂的深沉感慨,有人則認爲表達的是身爲詩人的作者從軍邊塞的豪情,你認可哪一種看法?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前兩句塑造了一位華貴英武、有着豐富戰鬥經歷的邊關少年英武形象。詩人是從衣着裝束、兵器佩帶和從軍經歷三個方面來加以刻畫的。

2.贊同第一種。主人公身爲“關西將家子”,立功邊塞纔是他平生的夙願和人生理想,前兩句詩所塑造的形象正與此相符。“莫笑”二字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只將”二字則明確說明只有詩思而無軍旅之功,所以表達的是壯志不遂的深沉感慨。

贊同第二種。詩歌前兩句塑造了詩人的風姿和豪邁氣概;詩人具有戰士與詩人的雙重身份,身在軍旅仍不廢吟詠。別笑我只把詩情帶到了涼州,別把我只當詩人看待,表達的是身爲詩人的作者從軍邊塞的豪情。

結合全詩分析(2分),言之成理(3分),結論點出具體情感(1分)。

賞析

李益的《邊思》是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詩。但並不單純描摹外在的形貌裝束,而是在瀟灑風流的語調中透露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寄寓着蒼涼的時代和個人身世的感慨。

首句寫自己的裝束。腰垂錦帶,顯示出衣飾的`華美和身份的尊貴,與第三句“關西將家子”相應;佩吳鉤(一種吳地出產的彎刀),表現出意態的勇武英俊。杜詩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之句,可見佩帶吳鉤在當時是一種顯示少年英武風姿的時髦裝束。寥寥兩筆,就將一位華貴英武的“關西將家子”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了。

第二句“走馬曾防玉塞秋”,進一步交代自己的戰鬥經歷。北方遊牧民族每到秋高馬肥的季節,常進擾邊境,需要預加防衛,稱爲“防秋”。玉塞,指玉門關。這句是說自己曾經參加過防秋玉塞、馳驅沙場的戰鬥行動。和上句以“錦帶”、“吳鉤”顯示全體一樣,這裏是舉玉塞防秋以概括豐富的戰鬥經歷。

不過,詩意的重點並不在圖形寫貌,自敘經歷,而是抒寫感慨。這正是三、四兩句所要表達的內容。“莫笑關西將家子,只將詩思入涼州。”關西,指函谷關以西。古代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肅武威,亦即涼州)人,所以自稱“關西將家子”。表面上看,這兩句詩語調輕鬆灑脫,似乎帶有一種風流自賞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層,結合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理想抱負和其他作品來體味,就不難發現,在這瀟灑輕鬆的語調中正含有無可奈何的苦澀和深沉的感慨。

寫慷慨悲涼的詩歌,決非李益這們“關西將家子”的本願。他的《塞下曲》說:“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樣,立功邊塞,這纔是他平生的夙願和人生理想。當立功獻捷的宏願化爲蒼涼悲慨的詩思,回到自己熟悉的涼州城時,作者心中翻動着的恐怕只能是壯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說:“莫笑”二字當中還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麼,“只將”二字便純然是壯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爲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的小詩,三、四兩句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式的感情。

這當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賞自己的邊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將詩思入涼州”的詩句中多少含有自賞的意味。但那自賞之中分明蘊含着無可奈何的苦澀。瀟灑輕鬆與悲慨苦澀的矛盾統一,正是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它耐人尋味的重要原因。

標籤:賞析 閱讀 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