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虞美人·枕上原文及賞析

古籍3.34W

原文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譯文

我躺在枕上徹夜難眠,成堆的愁苦洶涌襲來,像是什麼形狀呢?猶如江河大海里翻騰起的巨波大浪一樣。黑夜漫長,天色難明,奈披衣起坐望天空,數算點點寒星。

儘管天亮時我的萬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燼,腦海中只留下離別的情人的身影。擡頭望見一鉤殘月淡出了西邊的天空,面對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拋灑下一行行淚珠!

註釋

虞美人:詞牌名,此調原爲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爲兩仄韻轉兩平韻。

枕上:取首句中二字爲題,寫新婚初別枕上的離愁別緒與相思之苦。

堆:堆積,層層堆壓。

曉:天亮。來:語助詞,無實義。百念都灰盡:即萬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燼,極言失望。

離人:指作者的妻子楊開慧。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

一鉤殘月:拂曉時形狀如鉤的月亮。

流:沉落。

無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賞析

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第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旅途中,毛澤東深深思念妻子。此時的毛澤東情意纏綿,不能自已,於是隨手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枕上》。

創作背景

詞的上闋寫離愁之濃,失眠之苦。“堆來”,極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輾轉反側之態:“愁何狀”?猶如“江海翻波浪”。這與李煜著名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有相同意境。可見詩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兩句就寫失眠的情態。從農曆夏至以後,夜逐漸增長,到冬至達到最長。這兩句使人聯想到白居易“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說夜長難明,然後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筆下的“耿耿星河”,還是毛澤東筆下的“數寒星”,因爲涉及異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層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尋找兩顆星,隔在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這是暗寫。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當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尋找牛郎、織女星時,其“寂寞”無聊是可想而知的。

上闋從一“愁”字人手,極寫思念之深;下闋以一“淚”字收筆,甚言思念之苦。寫此詞時,詩人還是個剛離開學校的二十八歲的`青年,男女情長,是極自然的,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傑”。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兩句緊接長夜失眠,寫黎明前痛苦的心情。如果把詞中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爲毛澤東本人,“百念灰盡”的說法,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就算唐代李商隱有“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爲詞人所本,對於像毛澤東那樣意志堅強的人,一個以蒼生爲念的人,一個革命家,決不會愛情至上。他縱然會想念妻子,怎麼會達到“百念灰盡”的程度呢?懷着“百念灰盡”的心情,又怎麼去做明天的工作呢?然而,把抒情主人公掉個個兒,把這兩句視爲爲楊開慧寫心,“百念灰盡”的說法倒貼切得多。據茅盾回憶,毛澤東和楊開慧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反差很大,毛澤東待人接物談笑風生,非常灑脫;楊開慧在一旁帶着孩子十分沉靜,有些內向。在毛澤東爲革命東奔西走時,楊開慧獨自支撐着一個家,有多麼艱難是可想而知的。“百念灰盡”,應是出於一種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當楊開慧讀到這兩句的時候,一定會得到一種精神補償,會爲之深深地感動。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兩句寫侵曉時的清景和詞中人悲極而泣。宋代梅堯臣寫清曉的情景,有“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的名句。當雞聲叫起的時候,一鉤殘月淡出了西邊的天空,感覺會更寒冷。詞中人想剋制自己的感情是不能夠了。此處的淚,是“流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的淚,是王昌齡《從軍行》所說的那種情況——“無那金閨萬里愁”流下的淚。詞人在此表達了對家中妻子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全詞明快流暢,坦直樸素而富有情趣。“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的似水柔情,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男兒氣概,完全可以同時並存於一人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