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元史》卷199的原文及譯文解析

古籍2.63W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長七尺,美鬚髯,氣貌魁偉。金將亡,士猶以文辭規進取,瑛獨避地河南緱氏山中。時兵後,文物凋喪,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間關轉徙,教授汾、晉間。中書粘合珪開府於相,瑛赴其聘,遂家焉。與良田千畝,辭不受。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後來居者果得黃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歲己未,世祖南伐至相, 召見問計,瑛從容對曰:“漢、唐以還,人君所恃以爲國者,法與兵、食三事而已。國無法不立,人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將亡矣,興之在聖主。若控襄樊之師,委戈下流,以搗其背,大業可定矣。”帝悅,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復勸帝數事,以謂事不如此,後當如彼。帝納之,心賢瑛,謂可大用,命從行,以疾弗果。

中統初,詔徵瑛。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左丞張文謙宣撫河北,奏爲懷孟、彰德、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又辭,遺執政書,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異端邪說害之也,橫流奔放,天理不絕如緣。今天子神聖,俊乂輻湊,言納計用,先王之禮樂教化,興明修復,維其時矣。若夫簿書期會,文法末節,漢、唐猶不屑也,執事者因陋就簡,此焉是務,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終,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以拯數百千年之禍,僕恐後日之弊,將有不可勝言者矣。”人若勉之仕,則曰:“後世去古雖遠,而先王之所設施,本末先後,猶可考見,故爲政者莫先於復古。苟因習舊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難乎!吾又不能隨時 (通“俯”)仰以赴機會,將焉用仕!”於是杜門著書,一不以窮通得喪動其志,優遊道藝,以終其身。年七十,遺命其子處立、處願曰:“吾即死,當表吾墓曰‘緱山杜處士’。”天曆中,贈資德大夫、翰林學士、上護軍,追封魏郡公,諡文獻。

4、 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良田千畝 與:給予 B、其不苟取如此 苟:隨便

C、帝納之,心賢瑛 賢:認爲……賢能 D、遺執政書 遺:遺失

5、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杜瑛品行端正和有治世之才的一組是( )

A、①與良田千畝,辭不受②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

B、①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忘②國無法不立,人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

C、①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②今不能溯流求源……不可勝言者矣

D、①一不以窮通得喪動其志②今天子神聖,俊義輻湊,言納計用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瑛學識淵博,一生以教書爲業,活動于山西、河北一帶。他多次謝絕朝廷徵召,不願爲官。

B。杜瑛認爲治國要抓根本,應該“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來解除千百年來的災禍,而不能只抓“簿書期會,文法末節”。

C。杜瑛認爲古代賢明君王的'治國之道不能推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爲異端邪說所害,邪惡橫行,導致天理不存。

D。杜瑛不是一個只鑽故紙堆的腐儒,他還關心國計民生,爲安邦定國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

(2)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

參考答案

4、D

5、C

6、C

7、

(1)算命的說他所住的房下藏有財寶,家裏人想要挖挖看,他立 即制止了。

(2)當時王文統正當權,杜瑛推辭不去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