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知識作文

傲氣與骨氣-知識分子的心態1000字文章

捫心自問,,中外知識分子能有幾人真正達到“三人行必有吾師”的境界?剝去謙虛的表皮,深入骨髓的狂傲確爲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大心理特徵,更何況這裏面還摻雜着刻意標高邀名的自顯的心理。唐代李翌當衆頂撞武則天,散朝後有人相勸:你僅爲小官,理當謹慎,觸怒天威會遭不測之禍。李翌對曰:“原不狂,其名不彰。若不如此,後代何稱?”你看看,要的就是以狂邀名,就是要透過指責別人來證明自己的高傲。

傲氣與骨氣-知識分子的心態1000字文章

既然知識分子以博識恰聞見解精深爲自身標記,又怎能指望他們自覺自願與庸衆佞臣平起平坐?既然他們認爲識高於衆行秀於羣,又怎麼謙虛得下來?既然他們認爲自己見解精深方式正確,又怎能不排拒於他人之議?

換言之,知識分子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也是阿Q精神勝利法得以砌築而起的社會基礎。由於高傲只能形而上的精神層面,根基不固,故而所謂的高傲也就十分容易一下子滑入卑怯。魯迅從早年紹興照相館的“二我圖”、“求己圖”中,看出了國人高傲與卑怯的混雜性:“兩個自己即或如賓主,或如主僕,名曰‘二我圖’。但設若一個自己傲然地坐着,一個自己卑劣可憐地向向坐着的那一個自己跪着的時候,名色又兩樣了:“求己圖……凡是人主,也容易變成奴隸,因爲他一面既承認可做主人,一面就當然承認可做奴隸。所以威力一墜,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於新主人之前了。”(魯迅《墳》)反映到知識分子身上,這種混雜性,這種臨下驕而事上諂者,其可免乎?

既然有傲的一面,字人也就難免以甩脫卑的一面。這卑的根子也很深。季羨老有一段評價:“中國知識分子也是極難對付的傢伙。他們的感情特別細膩、銳敏、脆弱、隱晦。他們學富五車,胸羅萬象。有的或有時自高自大,自以爲‘老子天下第一’;有的或有時卻又患了弗絡繹德講的那一種‘自卑情結’。他們一方面吹噓想‘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氣魄貫長虹,浩氣盈宇宙。有時卻又爲芝麻綠豆大的一點小事而長吁短嘆,甚至輕生,‘自絕於人民’。”(季羨林:《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從個人成長髮展來看,異才成長之初必然早早嶄露頭角。環顧左右皆等而下之,能把握得住自己“勝而不驕”者,畢竟少而又少。: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1933年胡適擬親家宅中堂對聯)既是青年時代特有的氣魄,也是人之本性。矯而飾之,非經一定閱歷而不能爲。更何況異才成長之初還面臨一個被社會承認的問題。將大未大之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妒忌四圍,懷才者也常憤憤不平,容易激起與俗衆對抗的心理。商鞅得重用後曾曰:”有高人之行者,必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毀於民;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民不可以慮始,而可以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公者不謀於衆。“《商子。更法》更何況中國士子還有”繼往聖絕學,開萬世太平“的氣魄,不自我擴張一點,行麼?

從心理學上,年輕人一般都不太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丁玲說:“我年輕的時候,不太懂事,好像有點孤高自傲,不太容易喜歡人。特別是對一些妄自尊大飛揚浮躁的女人。“她承認自己在上海大學時有些“傲氣”,瞿秋白只是“覺得還是可以與之聊天的。”

因此,無論從哪一角度,青年才子之傲實屬人生經歷必履之階。對異才者來說,由於其一言一行皆受關注,自然會引來更多議論,稍一自得,激起的'反感也更強。一位文人給妻子的信中說:“好大喜功,乃是生命力充足的表現,天下的大事業哪一件不是由好大喜功的人擔當起來而獲致成功。”“我是一個外和而內傲的人,我決不能向人屈服,我有獨立自由的精神,願用十分努力作獨立自由的發展,我決不想沾別人的光,決不想不勞而獲,便是傲的原因。傲和驕不同,驕是自己的滿足,看不起人家,傲是仗着自己的力量而工作,不依傍人家;不在痛苦時向人乞憐。”這一番話,也向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理解士子之傲的視窗。

古之有訓:“君子羣而不黨”,也爲狂傲者送去一根有力撐柱。羣而不黨,自然含蓄保持獨立的訓示。白香山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進退窮達都有一份價值,無論如何都有一份驕傲的理由。

看來,知識分子如何拜訪自己的心態,確實是一門人生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