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熱門】傳統習俗作文四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習俗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傳統習俗作文四篇

傳統習俗作文 篇1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爲紀念這位爲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糉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爲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爲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開啟糉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爲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衆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爲“糉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傳統習俗作文 篇2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

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羣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爲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分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傳統習俗作文 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端午節。在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會飄着濃郁糉香,共同紀念這個節日。雖然各地都過端午節,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非常的與衆不同。

一提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是那誘人的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也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在兩千多年前,有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自己的國家滅亡,悲憤不已,含恨跳江自盡。人們爲保住屈原的軀體,就將米用糉葉包裹,投入江中,讓魚蝦吃糉子,而不吃屈原的軀體,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這天立爲端午節,吃糉子這個習俗也就這麼延續下來了。

想吃糉子先要會包糉子,但可別小看包糉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我觀察了媽媽包糉子的過程,首先,將買來的糉葉,將其清洗乾淨,放在旁備用。然後將糯米放在盆裏洗淨浸泡24小時,準備些豬肉、蛋黃、大棗等糉餡,根據個人口味攪拌均均,也可以是純米的。最後纔是包糉子,將糉葉折成漏斗狀,然後將米、餡放入“漏斗裏,再將糉葉裹住,用線繩繫緊,糉子纔算包好,媽媽包好的糉子三尖兩葉長,非常好看,看媽媽包糉子既長知識又享快樂!

除了包糉子之外,我們還會繫着五彩繩去踏青。傳說系五彩繩是爲了防止五毒入侵人的身體,孩子們去踏青,多數是爲了折艾蒿或者折桃枝,享受踏青時光,與大自然親切接觸,呼吸到新鮮空氣別有一番情趣。

故鄉的端牛節,濃濃的家鄉風俗,世世代代永遠傳承。

傳統習俗作文 篇4

客家習俗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 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 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 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標籤:傳統習俗 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