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通用15篇)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爲盛大的節日。因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亳州地區的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就準備,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活動延續達一個月之久。

臘月初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裏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着手辦年貨了。殺豬宰羊、做新衣服、採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竈”和掃除的日子。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祭祀,以求竈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一天還要把家裏打掃乾淨。

臘月三十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圓,除舊迎春,還要到墳地裏祭祖。這一天早晨,家家都要在門上貼春聯。中午閤家要吃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充滿了融融的天倫之樂。晚上吃過飯,親人團聚在一起,把瓜子、花生、飲料、水果等都擺在茶几上,然後一起看春晚。晚上還要“守歲”,年輕人很少睡覺,一直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放炮。

大年初一最爲隆重,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起牀,穿着新衣,向神主、祖先、長輩拜年。這一天早晨只准吃餃子。如果誰吃到了餃子裏包的錢幣,誰就在這一年裏好運連連,財源滾滾。小孩子們要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吃過餃子,男的要去鄰居家串門拜年,女的則在家裏接待客人。到了中午,親人們仍在一起吃團圓飯。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燈節。晚上人們在街上放煙花,每一戶人家都要在門前放兩盞燈,街上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另外,在春節期間,我們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如過年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裏,以免亂說話。正月初五不能動剪刀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家鄉的春節真是熱鬧有趣!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爲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我們家鄉的春節和北方大多數人家一樣,通常的習俗就是吃餃子、拜年和放鞭炮。但是,卻很有意義。

在吃餃子時,我們總是會包很多很多的餃子,有韭菜雞蛋粉條餡兒的、有韭菜豬肉餡兒的、還有羊肉蘿蔔餡兒的,其中我最喜歡吃韭菜雞蛋粉條餡兒的了。在吃餃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總會說說笑笑的,說一說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與收穫,談一談新年的美好與未來。

大年初一拜年是過年的重頭戲。我們常常一大早吃完餃子,就去姥姥家,給太姥姥、姥姥和姥爺分別磕頭,祝她(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太姥姥今年已經95歲了,最喜歡過年,在這個時候也是她最高興的時候,因爲屬她的輩分最高,給她磕頭拜年的人也就最多。這時候我還不忘給姥姥家院子裏的小狗打個招呼,扔給它個肉餃子作爲一年辛苦的獎勵。

放鞭炮,是個很危險的活,還會造成環境污染,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因爲沒有它彷彿就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嘻嘻哈哈、嘻嘻哈哈,家鄉的春節就是在這樣喜慶、團圓、祥和的聲音中過去了。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4

在廣西,我們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爲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守歲、給壓歲錢、拜年、等衆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廣西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買好。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要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吃過團圓飯。

過年的前一個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就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同享受這般天倫之樂。

第二天,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祝賀的話語。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側耳傾聽,春節邁着輕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復原本的平靜。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5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春節是寒假的開始,是在美味佳餚裏流連,是拿壓歲錢的日子。而對於大人們來說春節又是一個忙碌的開始……

中國人的春節不同於外國人,在外國1月1日元旦後便是新一年的開始,而在我們中國,到了農曆正月初一纔算真正的過年。當然,在中國每一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們餘姚這個魚米之鄉來說吧。農曆中的最後一天被稱之爲“除夕”,在這一天裏,全家人要坐在大圓桌前吃一頓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條魚,寓意“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1983年央視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已成爲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華麗的舞臺上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絢麗的紅綢在半空飛舞。雅俗共賞的相聲讓人開懷一笑,驚心動魄的雜技讓人嘆爲驚止,宛轉悠揚的歌聲讓人縈繞耳畔,優美動人的舞蹈讓人浮想聯翩……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鐘聲在此刻敲響,十三億中國人民一起歡呼起來,窗外的禮花似乎在爲新一年的到來而歡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禮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絢麗多彩。在那一刻我們也又長大了一歲,以更加矯健的步伐邁向我們的黎明……

辭舊迎新,當太陽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要在這新年的第一天散發出他無窮無盡的光芒時,勤勞的人們已經在自家的門前貼上了春聯、貼上了“福”字。當然這貼春聯和貼“福”字也有很多的講究:由於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爲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人們就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在這一天,走親訪友當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會帶着孩子們到親戚朋友家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而民間認爲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傳說中,中國古時候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爲吉。在吳曼雲《壓歲錢》這首詩中寫道:“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國的民間習俗之一,爆竹亦稱“鞭炮”、“炮仗”,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最早的爆竹是人們焚燒竹子而發出的巨響,用來嚇走“年”。而現在,放爆竹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已經成爲我國人民(尤其是孩子們)歡度春節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可是卻大大影響了自然環境,嚴重的還可能引發火災,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少燃放煙花爆竹,以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保護我們的自身安全。

寫到這裏,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寫春節的古詩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徵明的《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還有林伯渠的《春節看花市》:“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6

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早晨,家家戶戶忙開了。人們在門上貼春聯。 “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還要倒貼,就是 福 到的諧音,。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貼完了春聯,人們紛紛在大門口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這紅燈籠不就代表着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孩子們便跑到大街上看陸陸續續來往的行人,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們有的手裏拿着穀子秸稈,有的拿着鞭炮,還有的手裏拿着香和蠟燭,他們是要去祖墳上放炮,把老爺爺奶奶請回家過年,這只是一種形式,用來表示對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後拿着燒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後把香插好就開始上供了。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爲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飯後,一家人齊聚一堂開始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了,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開啟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

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上空。孩子們和大人們都要看到很晚纔去睡覺,那是在守歲。

第二天,天沒亮,人們就要起牀包餃子,聽老人們說,還不能鬧出大的動靜,不能大聲說話,我也不知道那是爲什麼,挺神祕的。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輕的叔叔、阿姨,還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他們來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麼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菸!”“不用不用,我不抽菸!”。拜完老奶奶家,他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

迎來送往十幾天,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火、玩龍燈、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盡情宣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着。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雲散;那邊,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着,噴着。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22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着什麼,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22的新氣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河南的北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很熱鬧的。

一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陸陸續續的買回來很多的東西。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和媽媽忙着包包子、做花糕,我也趕緊幫忙,雖然整的滿身都是麪粉,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爸爸則要擦窗戶打掃全家的衛生。然後爺爺和爸爸貼春聯,我也跟着指指點點的。到了年三十,伯父、伯母和哥哥也來了,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到很晚才睡覺。

春節的那一天,早早的我就被鞭炮聲叫醒了。人們都要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互相說着祝福的話,人人都興高采烈的。爸爸很早就出去拜年了,一直到中午才能回來。我和哥哥給爺爺、奶奶拜年,是要給壓歲錢的。來給爺爺、奶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忙忙碌碌的,但也是十分愉快的。

在隨後的幾天裏,人們還要走親戚,招待客人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好像才把春節過完一樣。

春節真是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8

金雞辭舊歲,旺犬踏春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的家鄉有許多春節習俗,比如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守歲、拜年……等等許多習俗,我實在數不清了。

大年三十我們要貼春聯,掛燈籠,還要上供。除夕夜我們都要守歲,一邊吃着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着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我一直守歲到零時,放完鞭炮,上完供我纔去睡覺。正月初一我們要早起拜年,小孩子在這一天還會收到紅包。我早晨5:30就起了牀,跟着媽媽去拜年,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

春節當然還要放煙花,放鞭炮。晚上,爸爸和爺爺一起放煙花、爆竹,我用平板把煙花都拍了下來,拍了好多小視頻,煙花都特別美,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我們家包餃子最厲害的是我爺爺,他每次包餃子都參與,而且包得是最快的,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個的像小小的元寶一樣,好看極了。可惜今年包餃子我沒有參與,因爲我要照顧兩個弟弟。不過,今年的餃子非常好吃,我一連吃了好多。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的家鄉的春節習俗還有什麼?快到我的留言區告訴我吧!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9

宜昌,古稱夷陵,爲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處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交界點。其春節禮俗融匯 了東部和西部的地方氣息,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宜昌被闢爲通商口岸以來,各地商賈雲集於此,以致春節習俗內外交流,形成了既與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點的格局。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 “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 的傳統習慣。室外屋內,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乾乾淨淨迎新春。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 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 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 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 最後一天(月大爲30日,月小29日),稱之爲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 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本年的最後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臘月28日中午,周家的團年飯菜端上餐桌後,羅婆婆給飯碗裏添一點點米飯,將一雙筷子擱在飯碗上,在酒杯裏酙了 一口酒,這些是供一房的長輩亡人靈魂回來團圓過年的食物。

傳說這些叫了陰間列祖列宗吃過的飯菜禁止給人吃,忌給狗貓吃,如果吃了將會失去部分記性。

收拾好這些廢物後,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團年飯。春節吃餃子是一項傳統,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 之意,“子”爲“子 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過一個快樂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0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爲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竈。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爲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涌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人千般努力,卻終不成功;有人平常庸碌,卻好運連連,新的一年已經來到有些事不會因時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會因不常見面而忘記,在我心裏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着熱鬧的氣氛。晚上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飯,桌上有我愛吃的魚丸子,姐姐愛吃的糖醋排骨,還有哥哥愛吃的紅燒魚。吃完年飯後,我和哥哥、姐姐開始放鞭炮和煙花了。

家家戶戶過春節春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今年的春節,我過得特別有意思。直到今天,我還記憶猶新。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令人期待的元宵節來到了。早晨清脆的噼裏啪啦聲將我從夢中吵醒,新的一天又來到了,這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天。元宵節必須要吃湯圓哦!白白胖胖又香又甜。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終於到了,人們頓時忙碌起來。賣煙花爆竹的小攤子也出來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騰的景象。

新年到!新年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如指間流沙。冬姑娘速速離開,2022年即將向我們微笑地招手!在即將離開的2021年裏,擁有過歡聲笑語,也擁有過傷心的淚水;擁有過燦爛的陽光,還擁有過清晨的露珠;

新春大吉!祝你人氣超越聖母,財氣敢當比爾蓋茨之母,英氣勝過薩達姆,帥氣直追貝克漢姆,國際超人非你莫屬!街街巷巷喜氣洋洋,家家戶戶彩燈明亮,老老少少爽爽朗朗,人間處處華章奏響,你來我往傳遞祝願,幸福快樂感受新春。

今天是大年三十,白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晚上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我們邊吃邊聊天,有說有笑。大年初一,我一早起來就對爸爸媽媽說:“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1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裏,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裏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着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爲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我的家鄉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美麗小城揚州。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大概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時候已經充分感覺新年的腳步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

我們家鄉一般臘月二十四這天撣塵,用雞毛做的撣子將屋裏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塵都要打掃乾淨,然後給竈王爺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對聯,送竈王爺上天,稟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況,和我們家的大小事情。記得那時在家給竈王爺上香帖對聯要相當嚴肅的,要誠心誠意的,這樣竈王爺纔會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將家裏的被褥牀單衣服什麼的全部洗乾淨,將屋前屋後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几淨,乾乾淨淨迎接新年。二十五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酵,發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現在想來家裏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現在的對聯一般是買現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別人一來,爸媽都會對別人炫耀那是我兒寫的對聯,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時候是特盼着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爲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着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着放煙花,點着了放孩子手裏,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後我們打牌,爸媽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們兄妹幾個都會起得很早,去放自來水,也叫搶財神水,誰第一個搶到誰今年就會行大運。然後開大門,看見木材,要說發財,討得吉利,看見芝麻要說,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好運。然後放鞭炮,拿吉禮。就是每人一個托盤,托盤裏有一個蘋果,寓意平平安安,一個桔子,寓意運氣好,一條糕,寓意甜甜蜜蜜,一個紅包,寓意紅紅火火。

然後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裏給長輩拜年

從初二開始拎着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才能算結束。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裏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糉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麪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糉(這個是肇慶特產),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爲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爲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裏炸,哈。試食嘛。裹蒸糉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竈,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糉,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後的日子裏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莓。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曆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着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後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闢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着城裏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初一早上,家裏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初二以後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裏,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麼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爲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2

幸福的日子過得總是那麼快,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的春節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春節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白蓮子、葡萄乾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祭竈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着麻糖來到廚房的竈臺前祭祀竈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後,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後,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彷彿吹響了春節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後,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後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和大伯拿着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裏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裏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午飯後,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一邊看着電視,一邊包着餃子。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裏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着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裏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麼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後,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後,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後,把餃子重新放入鍋裏煮一下,重新撈出後,全家人才圍在一起,一邊談論着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嚐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着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着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終於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牀,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後,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着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着舞、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着五顏六色的彩燈,就連樹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小彩燈,頭頂上紅色、黃色、紫色······的禮花一個連着一個在空中綻放,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麼樣?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春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3

我們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

我們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我們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麼熱鬧,這麼喜慶,這麼歡喜。客家人過年風俗?過年“百節年爲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爲一年中最爲隆重和歡樂的節日。

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祭竈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竈,二十三日晚飯後要把竈臺刷乾淨,把舊的竈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竈前燒香、點燭、放紙炮。入年界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

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過大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佈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吃罷團圓飯,竈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開大門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吃歲飯吃歲飯,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啓程了。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

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遊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爲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4

看,家家戶戶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來了;聽,淘氣的孩子已經噼裏啪啦放起鞭炮來了,因爲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經到來了。

說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頓年夜飯。媽媽在廚房忙裏忙外,不多時,豐盛的飯菜擺上了飯桌。有紅燒大鯉魚,表示年年有餘;有香噴噴的燒全雞,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雞蛋,寓意圓滿長久;還有那肥肥的大豬蹄,媽媽說它是摟錢耙子,大人吃了多掙錢,小還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滿嘴都是油。後來,有人提議,我們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給滿上了,小孩喝飲料,大人喝啤酒,然後我們高舉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飲而盡。大家吃着美味,喝着美酒,說着美好的話,真是開心極了。

不知不覺中,到了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着水果,嗑着瓜子,剝着花生,一邊興致勃勃地看着電視。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歌舞、相聲、雜技等,可我最喜歡小品了,尤其是趙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橫生。當新年種聲敲響時,我在心裏許下了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的願望。

啊!歡樂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遠停留!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5

在寒假裏,那五花八門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耳目一新。

過年的氣氛是從何時濃起來的呢?或許從“臘八”那天就已經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找齊那八樣食材,在鍋裏煮。我們家臘八粥雖然模樣不怎麼出衆,可那粥的味道絕不亞於宮廷御膳之味。

臘月裏的事呀,可多着呢!臘月初,那年味兒纔剛剛有些“味兒”,臘月中旬的年味兒,纔夠“味”。

今年,我家是在臘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動油鍋”——炸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家裏又熱鬧了一陣——蒸包子。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又將醃過的年貨放進鍋煮,留着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從早上起便能聽見炮仗聲。奶奶說,這就是“過年”。我們家是中午過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在吃飯之前,我們家還有個習俗——祭祖。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裏人還得在堂屋門前燒紙錢、磕頭,希望老祖宗能夠保佑全家在來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願於此。到了三十晚上,我們這一帶還有個別樣的風俗——裝“紅包”,此“紅包”非彼紅包,這是在一個紅袋子裏裝上些吃的,如“蘋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後再在裏頭裝上壓歲錢,這就是咱這兒的紅包。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點,家家戶戶都得放煙花、鞭炮,來迎新年。三十這天還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貼春聯。過完年後,家家的春聯也都“上門”了。

初一早上,晚輩得在家裏先給家裏的長輩拜了年,再出門去拜年。拜年倒也有個忌諱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初三早上還得放炮仗,幹什麼呢?迎竈王爺。初五早上還得迎財神爺。有些人家還會買竈王爺的圖像貼在家裏,希望來年家裏能夠財運興旺。

若再論遠點兒,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元宵節,我們家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燈,而是到祖宗的墳上去送燈。送的這燈,都是用四根細竹棍,一個塑料袋和一支蠟燭做成的,每到一個墳上,都得放一個炮仗,然後燒點紙錢,放上一盞燈。到了晚上,那林子裏、山上也都是燈火通明。

時代在變化,而這些習俗卻一直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