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端午的習俗作文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習俗作文10篇

端午的習俗作文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說道端午節,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於泊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用糉葉,糯米包成的糉子投入河裏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此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着吃糉子的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奶奶先拿出幾片糉葉,捲起來,弄得像個漏斗似的。然後,奶奶將糯米倒進“漏斗”裏放上幾顆蜜棗和一點兒枸杞子,再鋪上一層糯米,弄剩餘的糉葉裹好,拿一根細線綁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陸續包了好多糉子。看着這些香噴噴的糉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節還划龍舟的比賽。一隻只龍舟漂泊在水上,就像一隻只天鵝在水上嬉戲。吃着香甜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感到愜意極了!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說,更是對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敬佩!

端午的習俗作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糉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糉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習俗作文3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糉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闢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後,漁民們划着漁船去打撈他的屍體,後來慢慢演變爲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後,當地的村民爲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後來屈原託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綵線纏繞,形成了糉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於門上或用綵線綁在手腳上,意爲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鹼,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着這個傳統的節日。“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糉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的習俗作文4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聞到一陣濃郁的清香。我問奶奶什麼東西這麼香?奶奶說是在包糉子,因爲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說完便和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奶奶對我說:“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稱爲女兒節,有的地方稱爲重五節……”在這一天要賽龍舟和吃糉子,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

“那端午有習俗嗎?”我迫不及待地問。

“當然有。”奶奶說:“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與‘五’有着緊緊的聯繫。比如要系五種顏色的長命繩,要插‘五端’,還要吃‘五黃’。”

“長命繩有哪五種顏色?”我好奇地問。

奶奶說:“有紅、黃、藍、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問道。

“有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那五黃呢?”

“有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每個地方的五黃都根據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我感嘆道:端午節的學問真不少!

端午的習俗作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潮汕大地,這是一個節味很濃的日子。在我們家,也一直保留着一些潮汕傳統的習俗。

吃糉

端午節這天,我們全家大小都會吃糉子。由於包糉子的工序比較多,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到店裏買現成的潮汕本地的糉子。下面盤中的這兩個糉子就是我中午吃的。一個是鹹香的,一個清甜的。

除了吃糉子,潮汕端午節還有吃梔糉的習俗。梔糉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梔子搗碎後浸泡去渣,將黃色液體滲入蒲姜鹼液,再滲入糯米粉漿中,攪勻後放入竹箕蒸熟而成的。蒸熟後呈黃色,吃時可紗線切割成小片,醮粉糖吃,有健胃去溼之功效。下面盤中的就是梔糉。

插艾草,洗艾澡

在端午節這天,我媽會買來很多的艾草。一些用於掛在門的兩邊,一些則用於煮湯供全家人沐浴用。

有句民諺是這樣說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潮汕地區,很多家庭都還保留着在端午節掛艾葉辟邪的傳統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把買來的艾草切段洗淨後煮湯,由於我們家裏人多,媽媽都要煮上好幾鍋艾草湯。據說用艾草湯來沐浴,能驅邪祛病,對身體大有好處。每次沐浴之後,能感覺都通體舒暢,神清氣爽。所以,從小時候到現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洗“艾草澡”。呵呵!現在我就能聞到自己身上的艾草香氣呢!

除了吃糉子,插艾草,洗艾澡,潮汕還有一個主要習俗,那就是賽龍舟。不過由於賽龍舟的地方都是在農村,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沒有去看。呵呵!

端午的習俗作文6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就有“撞蛋”的習俗。

撞蛋開始了,觀衆在一旁喝彩,隨着一聲“開始”的聲音,我就開始撞起來了,另一位“選手”也不甘心,也撞了起來,這時“選手”的蛋破了,我便拿起他的雞蛋。“觀衆”又歡呼了起來,我說:“還有誰來?”別隊又上來一個人,“觀衆”一看,竟然是去年的撞蛋冠軍,我們大驚失色,突然”隊友”大喊着:“加油,加油!“我拾起信心,喊道:”開始吧!“

我飛快的轉着手,他笨拙的左撲右閃,一聲蛋殼破裂的聲音,我戰勝了很強大的”敵人“,爲我們隊加大了光榮!

我把兩個蛋吃了,正好中場休息結束了,我便走向“戰臺”,對方挑了一個手勁大又靈活的“選手”來挑戰我,可對方不知道怎麼蛋殼已經破了,我說:“你快換個蛋吧!”他飛快的跑回家拿了一個蛋跑回來了。

我先用一套老辦法,不知道這傢伙是在家偷偷的休息了一會兒,還是多休息了一會兒,可我依然且戰且退,終於,我獲得了冠軍。

我期待着下一屆孩子們撞蛋激烈的比賽。

端午的習俗作文7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爲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着不少糉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糉子斬下扔進水裏。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

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端午的習俗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說端午節的習俗都與“五”數字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着五色紅心繫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爲“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糉子、雄黃酒。在南方北方,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衆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習俗作文9

“節分端午爲誰言,萬古傳頌爲屈原。”一句古詩道出了端午節的由來

我的家鄉在溫州,以前這裏是一個小漁村,人們依靠打魚爲生,生活過得很樸素。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了。可是,家鄉的人們依然保留着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們這裏的村民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口掛上了菖蒲,掛上了艾草,掛上了雄黃肉。據說是爲了辟邪驅魔。端午節那天,父母們都會給未成年的子女佩帶上形狀不同的香包。有的戴在胸前,有的系在腰間,還有的帶在手腕上,據說香包裏有的包着香料,有的包着中藥材,還有的包着——而且香包裏散發出來的氣味能增強我們的抵抗力,讓我們少生病。

在我的家鄉還保留着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龍舟上有二十個人划槳,兩個人敲鑼。據說,最初這樣做是爲了驅趕水中的魚兒,不讓他們吃屈原的屍體,而且一邊划船,還要一邊把糉子扔到河裏。今天划龍舟是爲節日增添歡快的氣氛,糉子也成了一道美食。

吃着香氣撲鼻的糉子,看着奮勇前行的龍舟。我再一次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的習俗作文10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