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15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1

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包餃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還會領到紅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去粘春聯,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讓我去點燃鞭炮,剛一點着噼裏啪啦便響起來,那聲音呀,可大了。

等我們放完了炮,就去吃餃子了。來到屋裏,奶奶說,他在一個餃子裏放了一塊錢,誰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塊錢。可是我已經吃了五碗了,還沒有吃到那一塊錢。弟弟卻吃到了。於是奶奶說,弟弟真是幸運,是個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來,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煙花。我們家的煙花放完了,我們就會坐在房頂上面,觀賞別人家的煙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都會吃元宵,媽媽買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裏,甜甜的,而且還非常的鬆軟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們都會挑着小燈籠出來逛燈會,玩遊戲。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剛剛亮每家每戶門前都會燃起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大人們會拿着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聽說烤一烤還能治百病呢。

我起牀後馬上拿了一個蘋果,把一根棍子扎進了蘋果裏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終於我把蘋果燒的紅彤彤,熱乎乎的,摸一下還有可能會燙到手呢。於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這個又大又甜的蘋果。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我從家鄉的習俗裏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2

除夕在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每一年的最後一天晚上就是除夕了。在這一天,爆竹聲聲響,煙花處處開。

除夕晚上要吃餃子,寓意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簡直是人間美味了。這一天,人們可以放下所有的壞心情,釋放所有的壓力,悠閒自在,樂此不疲。到了晚上,纔是重頭戲。

除夕因位於其年之末,人們便更加有興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長輩們送出的紅彤彤的壓歲錢,小孩子們是“吃嘛嘛香,喝嘛嘛樂”了。大人們也不例外,他們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們肆意逍遙,只要注意安全。然後自己找個麻將攤玩上兩把,輸贏亦是快樂。有的不賭錢,就“賭”胃,找上幾個好友,買上幾瓶價格居中、上得了檯面的酒,再配兩個小菜,人間天堂啊!

老人們終於不再孤獨,兒孫在庭院裏瘋玩,老人們就坐在一旁看着,時不時警告上幾句,要小心些;或和幾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撲克,不拿錢,就圖個快樂。

小孩子們最爲猖狂。手裏捏着打火機,兜裏揣上幾盒炮,儘管有些恐懼,也要放上一盒。雖然家長叮囑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這時,好奇心勝過了媽媽的話,必定要玩。這是男孩子們的活動,有些女孩或許也會參與。再來說說大部分“仙女”們都在幹嘛,她們到了過年也不安靜,小的到處抱大腿要紅包,再拿去買糖;大的則聚在一起跳皮筋,講故事

可是,如今這個時代,電子產品高端又實用,過年沒了熱鬧的氣氛,刷視頻,玩遊戲等等,佔據了一整天。年味走遠了,真的回不去了嗎?

今年,希望熱鬧一點

家鄉的習俗作文3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總會想起我的家鄉——西南。雖然那不是什麼大城市,但是,它見證着我成長,伴隨着我前進的腳步。

瞭解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是有許多節日的,當然,也不會少了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最爲重視的就是春節了,因此擁有不少的習俗。

除夕那晚,每一戶人都不會睡覺,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阿,每個人到要守歲,直到十二點爲止。而貪玩的小孩子們則跑到街上與小夥伴們玩煙花:“嗖,嗖,嗖”,伴隨着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拉着一條美麗的絲帶,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門之後,“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豔,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快速地衝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竄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

在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戶戶的人都忙忙碌碌的開始幹活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屋裏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人們在自家門上、窗上分別貼上了對聯、福字和窗花,人們都熱熱鬧鬧地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

雖然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着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湯圓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時,總會不禁笑出聲來……

家鄉的習俗作文4

放鞭炮,過年必不可少的風俗之一,這也是我們小孩喜歡過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猛獸 ,每年在除夕的晚上便會出來禍害百姓 。爲了嚇退這“年”,人們想盡辦法,最後聰明的人們發現它怕響聲。於是人們就在家門口放鞭炮趕走了 “年”這隻猛獸……可如今,驅趕年獸的這個習俗被檢測爲污染環境陋習,並且還容易發生火災,所以城裏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對放鞭炮那顆熾熱的心。每年過年,會有許多城裏人回鄉下過年,聽吶!聽到那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心情格外的喜悅與激動。

在衆多鞭炮中,我最喜歡的不是火花四濺的仙女棒;不是古怪有趣的竄天猴;也不是五顏六色的小金魚,而是那最平凡與廉價“劃炮”。它呈小小的圓柱形,全身被紅色的紙皮包裹着,一火密封物,一頭裹着易劃燃物,裏面包着火藥。劃炮玩法也奇特十分,最普通的就是拿着易燃的一頭直接在裝劃炮的盒子的砂紙上劃,再扔,最後蒙耳朵後還是會聽見砰的 一聲響。你是不知道我玩劃炮時的那個激動呀!不知道是因擦火藥的手法不熟練 ,還是劃炮的質量欠佳,每次玩都不是那麼順暢,總要劃幾下才着,最後乾脆一手拿火機,一手拿劃炮直接點,哈哈!這下直接成點炮啦!點燃快速的放進空的易拉罐 ,砰的一聲易拉罐跳個的老高啦!劃炮雖小但它的威力不容小覷。這份快樂雖小卻洋溢在我的心中。

“放鞭炮 ”喜慶的象徵 。吃團圓飯放“大地紅”、大年初一接財神也要放它、新人結婚也離不開它。“放鞭炮”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

家鄉的習俗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在運城,運城的晉糕,拌菜,甚至是笑話都是出了名的。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運城的旺火。

旺火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以前,人們用大塊的煤炭壘成塔狀來點旺火,而現在呢,我們運城有些地方換成了柏樹枝。傳說,孫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太上老君大怒,辱罵了孫悟空,孫悟空不服,一棒打碎了太上老君用的八卦爐,其碎片灑向人間,所落之後,燃起熊熊大火,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拯救人間,天王將他的寶物玲瓏寶塔化作無數小塔飛落人間,將烈火及濃煙統統收回。人們爲紀念此事,便在每年除夕或初一點起塔狀烈火,即稱旺火。

每年過年,我們回到家鄉,爺爺早已準備好了柏樹枝。除夕晚12點整,我們全家人都要圍在柏樹枝堆前,由爺爺來點。先點燃一張紙或其中一根柏樹枝,將其塞入柏樹枝堆中,儘量引燃柏樹枝堆,然後來回翻動,挑動,將所有柏樹枝都點燃,全部點燃後,所有人可圍着旺火席地而坐,爲新的一年中的自己祝願,也可圍着旺火放一圈鞭炮、煙花。跳動的火光在絢麗的煙花和“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顯得格外美麗、明亮。這熊熊燃燒的旺火,寓意我們在新的一年裏運氣會一年旺盛。家業、事業會興旺發達,福氣東來!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民風民俗,如貼門神,掛燈籠等。知道了我家鄉的民風民俗,你家鄉的民風民俗又有哪些呢?快來說一說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6

我國是一個有着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糉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裏了。說到糉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爲我很喜歡吃糉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糉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糉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糉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糉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糉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糉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纔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糉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糉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着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糉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爲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糉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糉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纔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糉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糉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7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風俗,而且各有千奇百怪的習俗。潮州的習俗,今天我來跟你說說吧。

春節時,有個習俗十分奇怪,初一或者三十時,全部潮州人要七點至八點起牀,一家人把家裏所拜的神擡出來,米碗裏面插着三根又粗又大的紅蠟燭,擺上的供品有很多:雞、鴨、鵝,還有各家自制的食物。你可以想象一下,門口擺放的神千奇百怪,有土地公、觀音大士、王母娘娘……只有你想不到的。

正午一點時,潮州人禁穿花花綠綠的衣裳,只能黑、白或者藍。然後一家人一起去祠堂拜祖先。不過,奇怪的是,以前,拜祖先時是沒有女人在裏面的,而且女人禁拜祖先,只有男丁能進去。爲什麼女人禁拜祖先呢?因爲,潮州人認爲男丁才能使家族興旺,女人一進去,就算對祖先不敬,所以,潮州人都有些重男輕女。

傍晚六點時,潮州人必須要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寺廟。如果你來過寺廟的話,會發現潮州人的寺廟跟其他的不一樣。別人的是拜佛,而潮州人卻是拜菩薩,菩薩臉上呈現出一副解救世人的面孔,一隻手託着一個玉瓶,另一支手拿着一條樹枝,樹枝上還有幾滴水,彷彿快要掉下來,我想水有可能是淨化世人的心靈吧。拿香也很講究,不是拿七支、九支,而是十支。菩薩三支、門前兩支、皇天后土三支、土地公、土地婆各一支。聽說這樣可以保家族香火興旺、平安、逢凶化吉。

雖然各種地區的風俗、習俗不一樣。可是,我還是覺得潮州人的習俗最古老,很奇怪,使人很想去了解一下。

家鄉的習俗作文8

一說到元宵節,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纔剛剛過去呢!

大家知道元宵佳節的來歷嗎?它在西漢時受到重視,與佛教有關。從唐代起,元宵節便成爲法定事。

元宵這天,我和媽媽一起包湯圓,我說“我們包的元宵肯定很好吃。”媽媽卻告訴我元宵是滾出來的。我拍拍手上的糯米粉問到“那元宵與湯圓有什麼不同呢?”“湯圓吃起來光滑而Q彈,而元宵吃起來口感軟糯中帶點嚼勁,偏硬一點。另外,湯圓是把餡料包在裏面,而元宵就比較特別了,要把凝固的餡料沾上水之後,在糯米粉上瘋狂翻滾,就像滾雪球一樣。”

我一聽便樂了,“我要滾一個超級大的元宵”結果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的元宵以失敗告終,因爲外貌實在太醜了,好在口感還勉合格,也讓我些許失落的感覺一掃而過了。

晚上,爸爸帶着我來到老街,已經九點多了卻依然人山人海,還有一些小朋友騎起了人頭馬。我和爸爸隨着擁擠的人潮來到了一家店門口,我瞬間邁不動步子了,被眼前的糖畫深深吸引了,爸爸看出來我的小心思,便果斷給我買了一個糖畫,是一頭牛,那糖絲晶瑩剔透,只見老師傅手向左一抖,向右一飄,完成了牛身的一部分,又抖了兩下,我還沒來得及看清楚,一頭栩栩如生的牛便出現在我眼前,好像隨時都會發出叫聲,我真是愛不釋手,捨不得舔一口。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燈會,人流沒有一絲褪去的樣子,依然是水泄不通,,走近一看,花燈上還貼着燈謎呢!只聽一位工作人員說道:“只要猜對答案,花燈就是你的了!”人們都異常興奮,一個個都躍躍欲試。

“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我一下子就猜到了,我說:“謎底是兔子。”不一會兒,好多人的手上有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形態各異的花燈,我提着我的獎品—-一隻超萌的小兔花燈和爸爸回家了,心中雖然依依不捨,但實在是太晚了。

我度過一個十分愉快的元宵節,在這裏,我也祝大家元宵佳節快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9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那天早上人們都會吃一碗臘八粥。爲什麼要喝臘八粥呢?原來,粥裏的十八種乾果表示着十八羅漢,喝粥是要祭羅漢。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那天要送竈神。二十四,掃房日,大人們會拿起大掃把,把家裏的灰塵掃乾淨。到了二十六七號,大人們就開始蒸饅頭、煮肉,我最喜歡的是大骨頭肉,下午吃完飯時,外婆總是給我一塊巨大的棒子骨,上面還剩一些沒剔乾淨的肉,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抱着這麼大的骨頭吃上面的肉,那該有多爽呀!到了二十八九號,我跟着爸爸上街買年貨,吃的、喝的、玩的一應俱全。

三十晚上,我們相聚在客 廳裏,大家互相發紅包,男人們邊喝酒邊划拳,女的們有說有笑的吃着飯,我們在沙發上跑上跑下,玩着自己的遊戲。吃完飯後,我們帶着一堆炮下樓去放炮。爸爸和哥哥膽子大些他們放鞭炮,我和媽媽膽子小,只能放滿天星。回家以後,我和哥哥一邊吃水果,一邊號召大家組織“詩詞大會”、“撲克版大賽”等活動。

初二後的時間,我們多數在走親訪友,互祝幸福,喜盼來年全家吉祥。

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日是元宵節,最好玩的是看花燈,有玻璃燈,有走馬燈,還月水燈。晚上回家,吃着元宵,祝福我們團團圓圓。

春節很快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見來?”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說起元宵節,還有個不小的來歷呢。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一天,東方朔看見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因無法盡孝而準備投井,阻攔下後便決定幫她回家。於是,他用計使民衆以爲有天火降世的焚身之災。傳到皇宮後,他便讓漢武帝讓民衆在十五晚上掛燈,放煙火來躲避“天火”。

之後,由於沒有天火,漢武帝大喜,便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春節過後,元宵節很快就到了

這天一大早,我便和媽媽做起了元宵。小小的元宵圓圓的,白白胖胖,十分可愛。

“咕嘟咕嘟——”元宵在沸騰的水中不停打滾,如同魚躍龍門般七上八下。一顆顆晶瑩飽滿,饞得人垂涎三尺。

晚上,便到了一天最重要的環節——燈會。大街上火光四射,將人們的臉龐照得紅通通,盡顯一派生機。

街旁,四處掛着大紅燈籠,各式各樣的紙燈、紗燈。“賣燈籠嘍!”小販一聲吆喝,孩子們便一窩蜂圍了上去,你爭我搶,氣氛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譁——”一朵煙花穿入漆黑的夜空,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夜空頓時佈滿了成千上萬的火花,如天女散花,又似牡丹盛開。盛開、落下……隨即,便又是一輪優雅的綻放。

元宵節,願你在那燈火闌珊處,與家人共度歡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過春節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習俗來歡度這個節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你們知道壓歲錢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祟”。有一大戶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爲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把紅紙包着的八枚銅錢放在了枕邊。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裏用紅紙包上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爲“壓歲錢”了。

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了。今年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了許多的壓歲錢。我想用壓歲錢請婆婆爺爺吃頓火鍋,再用剩下的壓歲錢送一副手鐲或一條項鍊給婆婆。

壓歲錢是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的壓歲錢會怎麼用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只要誰家小孩滿十歲了,準在初八那天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吃飯,什麼七大叔,八大姨,都要來,今年剛好趕上,又有人過十歲生日了,我和媽媽帶上禮物,一大早便出發了。

這個親戚屬於那種不是特別熟的,不熟到什麼程度呢?見了面,我連他叫什麼,該怎麼稱呼他都不知道,畢竟,一年就見一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龍套地向他拜了拜,說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請進了裏屋,留我媽媽一人在客廳,至於幹什麼,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禮金,也可以理解爲份子錢,但未成年人是免費的。哈哈。

過年時,中午飯吃的特別遲,一般是在一點或者兩點時才吃的,這時,大人們可以聊會天,把小孩子們放在一邊,小孩子們這會無非就是看看電視,玩玩遊戲,輕鬆自在。

要到吃午飯的時間了,但你吃飯總不會站着吃吧,你首先得會“坐席”坐席也有講究,輩分越低就要坐在離門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翹二郎腿,這樣對主人們不尊重。不能大聲喧譁,會影響別人,也很不禮貌,吃完飯後,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離位,必須等大家都吃好了後纔可以離開。吃完飯後,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萬不要放在碗上,這是一種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爲。因爲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時候,纔會這樣擺放碗筷,如果沒有人去世這樣擺放碗筷,可以說是客人對主人的詛咒,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表現。

上完菜後便沒有過多的規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飯時大家談的很開心,什麼話題都有,說說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績如何,一派和諧,從話中透出的是對親人的懷戀與關心,主人將鞭炮煙花燃起,在這本不安靜的和諧中增加了幾聲重重的喜悅。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樣,但少不了魚,年年有魚,年年有餘!

也許桌上並沒有山珍海味,也許在一起吃飯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歡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飯。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十里鄉俗就不同。”這句話說得真沒錯。今天,媽媽就帶着我參加了她朋友的婚禮。

天氣是如此的好,湛藍的天空像被剛洗過一樣,萬里無雲。好似老天爺也在爲婚禮錦上添花呢。

激動的時刻到了——婚車來了!但車停後新娘並沒有急於下車,則是男方派一個人拿着燒旺的幹谷橞的莖繞婚車走了一圈。聽人說:好像是燒邪氣。我真的要尖叫了!因爲新娘終於穿着雪白的婚紗出來了。(不知爲什麼,我看到美麗的新娘總是很激動,也許這就是小女生的天性吧,嘿嘿!)媽呀,這又是要幹什麼——只見兩個人擡着一個大火盆出來了,放到新娘跟前,讓新娘從上面過去。這又有什麼講究,也許是紅紅火火吧!此時,新娘有點不知所措了,笑容凝結在了臉上,她害怕火會燒到自己,就這麼傻傻的站着。忽然,新郎抱起了新娘,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他們已經逃回“洞房”了。(不然,等新娘過了火盆,大家一定會纏着小兩口要喜糖的。)新娘從“洞房”出來時,已經換掉了婚紗穿上了禮服。媒婆把她領到了竈神前,給她蒙上了眼睛,然後把筷子和針放到了地上讓新娘找。“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搖了搖頭)筷子代表着媳婦光吃不做;針代表她真心實意跟丈夫過日子。媽媽當時結婚還找到了針呢!”說着,媽媽幸福地笑了。接着就沒什麼意思了:入席,當聽衆,吃飯,喝酒,走人。

也許有些人會認爲我的家鄉的結婚習俗很無聊,但你們錯了,這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呀!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我的家鄉在安徽,在我們老家,過節都是有講究的。端午節這天,家家在院子裏擺上一個桌子,桌子上放着包成各式各樣的糉子和好吃的鹹鴨蛋,這時候,最開心的當然就是小孩子了。

我最喜歡吃母親包的糉子了。每個端午節,母親便早早起牀去把已成熟的糉葉泡在水盆裏,約莫一個小時後就來擦洗一遍,擦洗時不能用粗粗的硬物,只用頭軟的布條,以免把糉葉們損傷了或擦破了,把糉葉擦洗好後一一擺放整齊。

端午節用的米是糯米,母親泡糯米只選大粒飽滿的,把它們洗得白白淨淨,然後放在水裏浸泡,過了一個小時後,它們變得肥胖了一些,健壯了一些。做完這些後,母親就開始要加調料了。很小的時候,家鄉里都很窮,所以調料只有單調的鹼,加了鹼之後,米酒變黃了,再用糉葉包起來。現在可不是這麼單調了,現在的材料一年比一年豐富了。開始,家鄉人只在糉子里加入豌豆和紅豆。後來,生活富了起來,家鄉人開始在糉子裏放進一大塊鮮肉,從此,糉子的味道就變得與衆不同起來了。

每當我看到院中人家的糉子在鍋中燜得不住歡叫時,我的口水就會留下來,我迫不及待想嚐嚐糉子的新味道,當然,每戶人家的糉子燜好後第一個就是給小孩子吃的——不管是自己家小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時候的端午節開始,母親就開始給我講爲什麼要吃糉子,原來,有一個典故: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一個詩人,他很愛國,楚國有危難的時候,楚王被俘獲了,他想要和楚國同生死,他來到江邊,面對着滔滔大江作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後,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江河。後來,許多人知道了屈原感人的事蹟,都被感動了,許多漁夫自告奮勇地要去撈屈原的屍體,但一無所獲。從此,人們爲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海里的魚蝦吃掉,就用竹葉包着大米丟在江河裏,從此,它就被稱爲“糉子”。聽了屈原的故事讓我也深受感動,下次我一定好好珍惜糉子,不再亂扔了!

端午節家鄉的習俗各種各樣,我都喜歡!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過年吃餃子,雖然是北方人的習俗,但是今年我們家過年也吃餃子。餃子的形狀和元寶一樣,所以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我們不僅要吃餃子,還要自己包餃子。奶奶把揉好的麪糰掰成一個個小的麪糰,在一個個搓圓,搓成圓後,媽媽開始擀皮,先把圓的麪糰擀成餅狀,再調整方向繼續擀,擀到又薄又圓爲止。兜兜拿過擀好的一張皮,放上餡料,再蘸上水,然後對摺,一個餃子就包好,大家都誇兜兜厲害。看我來了,他就去吃餃子了。我拿過媽媽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餡料,還聽着奶奶說:“本來她已經把皮擀好了,想像他們賣的那樣疊起來,結果疊好之後想拿下來卻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個團,重新開始,哎,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我包了幾個包不下去了,因爲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過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幾張還算不錯,後來擀的和媽媽擀的一樣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一看原來是墊在底下的保鮮膜已經破掉了,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換了一張保鮮膜在擀,發現順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餃子包完了。

餃子下鍋了,在鍋中的餃子非常調皮,有的在轉圈圈,有的一個後空翻,還有的和夥伴在玩碰碰車,看到一個就撞過去,我看着它們玩感覺很有趣就拿來一個湯匙,在水裏攪拌起來,它們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餃子熟了,奶奶就把餃子盛了起來,一大碗餃子出鍋了!過年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兩口一個,十分滿足。

標籤:習俗 家鄉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