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範文200字(精選11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範文200字(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範文200字(精選11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糉子投到江裏,認爲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糉子,划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糉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着把糉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糉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大家都要吃糉子,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現在我就來跟大家交流一下,關於端午節的由來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後來遭小人陷害,流放到邊疆的苦寒之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回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婆婆在包香軟可口的糉子。“加油,加油”電視上正播着賽龍舟的熱鬧情景,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端午節爲什麼要塞龍舟呢?我問了一下媽媽,媽媽是這樣說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趕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我說:“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媽媽又說:“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除了媽媽說的,我還知道一些習俗,端午節還有包糉子,於門上艾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說完的這一刻,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是婆婆包的糉子煮好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吃糉子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啦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啦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啦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與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啦。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膠蛟蝦蟹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屍體。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好聽的歌兒“ 五月五 ” 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三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每到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包糉子、賽龍舟,還有哪些民間習俗嗎?

讓我來告訴你吧。其實除了包糉子、賽龍舟,端午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做香袋。除此之外,關於香袋還有一個傳說:古時候,夜晚經常鬧鬼,嚇得人們不得了,後來,一位神仙知道了,就化成人對當地的村民說:“我這裏有一個香囊,你們按他的樣子照着做給每個村民一個,就不用怕鬼了。”後來那個地方就沒有出現過鬼。你明白了嗎?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端午節的時間,我和媽媽早餐吃的是糉子,是隔壁奶奶給我們的。糉子是大棗和葡萄乾的,甜甜的。下午我們去了小姨家,到小姨家小姨送給我了一個禮物是水杯,水杯蓋子是粉色的,上面還有一個大花朵,杯子很特殊,中間細兩邊粗,我非常喜歡我的這個冷水杯。

晚上我們一起去徐家彙吃飯,那個餐廳人特別的多,我們排隊竟然前面還有60個號,等了一會,實在是太慢了,我們就換了家餐廳。菜做的很好,我們吃的很開心。今天過節真是熱鬧。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端午節,一道門口就聞到一股艾草的香味。

我在我家門口看見了幾條東西,長長的薄薄的中間有圓柱形的莖。如果直一點,硬一點,裝上把柄,就成了一把寶劍,我問媽媽:“可以摘下來玩嗎?”我媽媽回答說:“不可以玩,這是習俗。”聽朋友說這個東西叫蒲劍,是用來辟邪的,別的東西也是用來辟邪。只不過這些都是迷信。在古代,端午節是個不好的日子,妖魔鬼怪多,蚊蟲鳥獸多,疾病多等,現在端午節不像古人說的那樣邪。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糉子,佩香袋,賽龍舟,吃五黃(分別是雄黃酒,黃魚,黃鱔,黃瓜,蛋黃。)

既然我知道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那我也要照做。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姥姥家,和姥姥一起過端午節,這次我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習俗。

清早,我一起牀就看見窗臺上擺滿了艾蒿草,原來是姥姥起早從山上採來的。姥姥揪幾片艾蒿草的葉子,把它放在洗臉盆裏,讓我用這個水洗臉,姥姥說:“用這樣的水洗臉,以後可以不被蚊子叮。”吃早飯的時候,姥姥煮了很多雞蛋,其中有幾個特別的雞蛋,上面畫着一道紅線,姥姥說:“帶紅線的是五月初一下的雞蛋,吃了這些雞蛋,一年肚子不會疼。”

姥姥還告訴了我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比如吃糉子、掛葫蘆——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趣啊!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1

傳說龍戲水好飛、善於變化,有行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所以自古以來龍就受到江海湖泊地區人民的頂禮膜拜,北方雨水缺少地區百姓更要向龍祈求風調雨順。賽龍舟活動,固然說是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也首先是要讓天龍、水龍高興,保佑五穀豐登。江南龍圖騰崇拜中的祭敬,就含有希望龍保佑雨水不缺、洪水不濫而年年豐收的目的。

人們還把端午節時死去的伍子胥奉爲長江水域的水仙、濤神、潮神和江神,也曾經把屈原封爲廣源順濟王,產生了“江神即楚大夫屈原”的說法,這是把人神化了,也是把神龍人格化了,人就是龍、龍就是人而爲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