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春節的習俗作文四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春節的習俗作文四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1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香港也不例外。香港春節,在習俗上和氣氛上既和大陸其他地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

一、揮春取代春聯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而是在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用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二、舞獅舞龍燈

新年市區街道很難看到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還可以看到。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成爲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固定節目。

三、除夕逛花市

香港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就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買些年華回家。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四、派利是收利是

香港農曆新年,最開心的當然就是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爲“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爲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香港人會派很多利是,以十塊二十塊居多。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王安石之作。每當讀到它,我就會不由地想到春節。它可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今年我來到了我的家鄉——浙江麗水港口村過年。

在甌江邊,座落着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那裏的水清澈見底,那裏的山綠得發青,像一塊塊碧玉。對了,還有一座大橋聳立在大江之上。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港口村!

臘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隨着爸爸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老家過年。一推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一看,啊,原來是爺爺奶奶,正在做我最愛的美食——凍米糖呢!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幫忙了!首先我們把糖漿倒入大鍋中,等到糖漿變得粘稠時,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麪條、熟芝麻等食材放進糖漿裏,繼續翻炒,等到一鍋的東西都融爲一體時,就把火關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腦兒倒進撒滿了黑芝麻的模具裏,然後用滾輪把糖漿滾平,再靜等一些時間,等到糖漿變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後,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凍米糖製作起來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兩隻小饞貓一口氣吃了四、五塊,停都停不下來。“別吃了,要不,年夜飯該吃不下了!”爺爺笑着說。

吃完了凍米糖,已經快六點了。只見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大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個個喜笑顏開,一邊乾杯,一邊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年夜飯過後,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節目依舊那麼的豐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動人心的歌曲,有優美的舞蹈,還有見證奇蹟的魔術……各個節目都非常精彩,我們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隨着春晚主持人一聲吶喊,一聲聲鞭炮聲也響了起來。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該去放鞭炮了。這裏不比杭州,放煙花是允許的。我們興奮地放着各式各樣的鞭炮,有會飛的火箭鞭炮,有會轉的轉盤鞭炮,還有驚天動地的“紅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還是“黃金萬兩”鞭炮了。一開始,它噴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沒力氣”的.火山,但是最後,它又“大發雷霆”,每一點火花突然爆發成了好幾點,“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再說:“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煙花直衝夜空,帶走了我們的煩惱,寄託着我們對20xx年無比的企盼,願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朋友們,這就是我老家的春節習俗。那你們老家的春節習俗是什麼呢?趕快告訴我吧!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春節是一年中比較重要的節日,春節俗稱“過年”,有辭舊迎新的意思,每到年初和年終交替時,我們就會過節來慶祝一下,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節日,那麼你知道春節的習俗有哪些嗎?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春節的習俗吧。

一、買年貨

在每年的春節將至時,家家戶戶都會置辦年貨,像蔬菜水果肉,花生瓜子飲料等都會準備很多,以便在過年期間招待親朋好友,在大家看來只有準備好豐富的食物,才能從各個方面招待好大家,所以買年貨就成爲了過年的準備工作了。

二、貼對聯

貼對聯是春節重要的習俗,大家每年都會對門外的對聯進行換新,以此來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美好願望,一般對聯都是用毛筆書寫,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彰顯,據瞭解,貼對聯的習俗起源於宋代,然後在明代盛行,一直流傳到至今,所以過年貼對聯不僅是習俗,更是大家的一種習慣了。

三、吃年夜飯

年夜飯一般在除夕夜這晚,全家人歡聚一堂,擺滿豐盛的飯菜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可以說,吃年夜飯是春節前比較重要的習俗了,也是春節的重頭戲,而且每一道上桌的菜都很講究,魚代表了年年有餘,雞代表了有計,髮菜代表了發財,生菜代表了生財等等,很多地方的人對年夜飯都比較看重。

四、放鞭炮

放鞭炮是每個春節都少不了的流程,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一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音來除舊迎新,所以在初一零點開始,鞭炮聲就會響起來了,一直持續到早上,放鞭炮不僅給大家帶來了新年,也營造出了一種非常熱鬧的氛圍。

當然除了這些以外,春節的習俗還有看春晚、守歲、拜大年、吃餃子、吃湯圓、逛廟會等等,這些習俗給春節帶來了很多樂趣,也讓大家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4

除夕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回到外婆家包裹蒸糉。

到了外婆家,只見外婆早已把包裹蒸糉的材料——糯米、綠豆、五花腩及冬葉等準備就緒。媽媽從屋裏拿出兩個小木凳,把一個遞給了外婆,自己坐在另一張木凳上,手腳麻利地把一張三角形的冬葉放在手心中,接着用一個大木勺裝了一大勺糯米放在冬葉上,然後用筷子將糯米均勻攤開,接着又用木勺放上綠豆後,再用筷子攤平,然後把肥瘦均勻的五花肉放在綠豆上,再鋪上綠豆和糯米。最重要的步驟來了,只見媽媽將冬葉的三個葉尖聚攏到中心,再用草繩將它捆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一個像微縮版金字塔的裹蒸糉就做成了。

媽媽嫺熟而漂亮的動作讓我看目瞪口呆,於是,我躍躍欲試, 向媽媽提出了請求,媽媽聽了,卻笑了起來,說道:“包裹蒸糉可是門技術活喲!”我卻不相信,說:“放心吧,我肯定能包出像媽媽您這樣的裹蒸糉!”於是,我也拿起一張冬葉,信心滿滿地包起來,可是,當我包起來,卻發覺的確十分困難,因爲在包的時候,想用草繩把它紮起來的時候,冬葉卻不聽使喚,扎不起來,終於好不容易紮起來了,卻鬆鬆垮垮的,一放下來,就散架了。我垂頭喪氣起來。媽媽說:“你看,不容易吧?”我點點頭。媽媽認真地跟我說:“你應該握住這三個尖,再用草繩扎這個活結……”透過媽媽耐心的指導,我終於成功包了一個裹蒸糉。我高興極了,還在上面做了一個記號。吃年夜飯前,外婆將全部裹蒸糉放進大鍋中,用柴火煮起來……

大年初一,大鍋的鍋蓋搖晃起來,噴出潔白的蒸汽。外婆揭開鍋,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裹蒸糉煮好了。我把那個做了記號的裹蒸糉揭開冬葉,夾了一塊放進嘴裏,唔,綿香可口!真有年味!勞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