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寫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春節習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寫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1

餃子歷史悠久。兩千年前,就有餃子了。在中國,農曆新年時吃餃子,具有特別的意義,代表着吉祥和團圓。除夕夜,一家人吃過團圓飯之後,就齊聚一堂,一邊看新年節目,一邊包餃子,共享天倫之樂。餃子一般在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鐘享用。因爲這段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與家人一起吃餃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很有意義。

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在農曆新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此外,人們爲了討個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東西包在餃子餡裏。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着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歎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麪食奇苑呢!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麪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爲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爲"湯中牢丸";元代稱爲"時羅角兒";明末稱爲"粉角";清朝稱爲"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爲"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裏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願以償了嗎?"皇上聽後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被送到京裏,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着自己高超的技藝爲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時候,竟不知該咋做最後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麪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後放在開水鍋裏煮熟,當做最後一樣飯給皇端去。蘇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後,竟穿着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麼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後擡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後人爲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着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就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爲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爲“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窗花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3

轉眼又到了中國最重大的節日,春節,通常在這個時候,小孩子興,因爲有紅包拿,當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這裏的春節習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媽媽都會煮好熱騰騰的湯圓,然後,我們就會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張桌子出來,在桌子上面擺好8個碗,8雙筷子,整齊的擺放好,接下來,就該把熱乎乎的湯圓盛在碗中啦,最後爸爸就會跪着燒紙錢。祭拜完了以後,我們都爭先恐後的搶吃湯圓,因爲吃老祖宗吃的東西不會生病。

其實這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春節習俗,可是它卻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祭拜,是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長輩的'思念,體現了一個孝字。

不管是什麼樣的春節習俗,都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不是嗎?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江門,那裏,每年春節,市民們舉行的活動可多了!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除夕,江門習俗稱“過年”。

除夕前人們就忙碌各式年貨了:買雞、鴨、鵝、魚肉、衣飾、傢俱、器皿、畫、春聯……樣樣都有。餐桌上擺的大魚大肉和糖果,讓人直流口水。

人們還會買柑桔、青橄欖那些象徵吉祥如意的水果。

舊俗過後,男的必新理髮,女的必“挽面”。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春節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趕回來團聚。家裏還會吃團圓飯。

如果是晚農家的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這樣才能年年好運氣。

農曆二十三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爲表示竈君一年來保護各家各戶竈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竈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賤行。謝竈要擺設貢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幾棵帶尾葉的甘蔗,還有炒米餅、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竈君疏”,大意是向竈君請罪,請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謝竈。

說了這麼多,也該說花市上了。

臨近春節,香港人都喜歡按照習俗購買年花,取其“花開富貴”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門的花市有什麼不同?人們可以趁到香港過新年的時候去人潮擁擠的地方年宵花市湊湊熱鬧,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藥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據說桃花能爲未婚男女帶來“桃花運”,連着葉子的柑桔則代表姻緣“開花結果”……

哎!不說這麼多了,喉都幹了,喝點水,自己查閱吧!我們江門可是有數不清的習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