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春節的習俗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春節的習俗作文3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1

我的老家位於揭陽市揭西縣。每到春節,我老家就會有拜祖、舞獅、遊神的習俗,而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遊神。

我們老家會在正月十三這天遊神。傳說這天正是我們村裏供奉的“三山國王”誕辰。據說這三山國王就是揭西縣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因此我們以遊神的方法來表示對神的敬畏,所以這一天全村的人都會參與到遊神的活動中來。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村裏看遊神。我們到村裏的神廟前時,已是人山人海。神廟前鑼鼓喧天,其中一條青龍飛舞着,龍頭從鞭炮煙中露出來,如騰雲駕霧。前面有一人拿着龍珠,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指揮着這條青龍上下左右舞動着。舞龍的人訓練有素,把龍舞得活靈活現,我目不轉睛地盯着他們的一舉一動。旁邊有敲鑼打鼓的人,即使舞龍的人沒有跟上節奏,聽到鼓聲,也會找到節奏感。

舞完龍之後,遊神就快開始了。

在神來之前,參加遊神的人都會到神的面前跪拜,然後選出幾名力氣較大的青年來擡神,小孩子們則負責提燈籠、拿牌了、舉錦旗……大家排成一條長長的遊神隊伍。

隨着三聲禮炮響起,遊神開始了!

只見四個青年擡出“三山國王”,後面跟着敲鑼打鼓的人,還有護送神的隊伍。這時,我看到神像各個都有所不同:一尊滿臉通紅、一尊全是白臉、另一尊黑白相間。神每到之處,人們都會上前摸一摸,傳說摸過後能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五穀豐登。遊神還在繼續着,神來到哪裏,哪裏就熱鬧非凡。我沒有跟隨遊神隊伍,只聽着鑼鼓聲漸漸遠去。這讓我大開眼界,農村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

這就是我老家——揭陽的春節習俗,這個習俗爲春節增添了幾分喜慶和熱鬧。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2

小時候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臘月到正月這段時間對我來說簡直是像在天堂。

說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來是每天都能吃到好東西,二來時這段時間內,大人們都在忙着過年,自然就沒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鄰家孩子們瘋玩,而且很多時候大人們回家時都會給我捎幾個小玩意兒。

這段時間裏,外婆通常在家裏包餃子,灌香腸,拌什錦菜。香腸之類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凍在冰箱裏,夠着吃一年,而什錦菜卻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因爲大人們說什錦菜是由於一的,什麼黃豆芽是如意,薺菜是聚財,芹菜是勤勞,黃花菜是前途似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張是千秋百代代代興旺……我是從來不講究什麼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這麼十來樣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時因爲菜販子提前回家過年,少了個一兩種菜,外婆就買別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錦菜都有不同的味兒,就有不同的盼頭。什錦菜一炒就是一大鍋,用鐵缸子盛着,從臘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裏炒菜灌香腸包餃子,我就在花園裏盪鞦韆和鄰居的小胖墩龍蛋玩。有時,外婆會給我幾個鋼鏰兒,讓我買點小東小西。這錢通常是用來買摜炮的,摜炮外頭用紅紙裹着,裏頭包一點火藥,一塊錢三盒,這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玩具。把這個小炮仗往地上使勁一摜,就“啪”地炸響。最喜歡乾的,就是把摜炮朝電瓶車扔,就在離它不到一寸處炸開,熱的電瓶車驚恐得警報直響,調皮的我們就會慶祝似的歡呼起來。

每每當玩的正盡興時,外婆的聲音那個會就從窗子裏傳出“小玉!來嚐嚐這味兒怎麼樣?”有些需要“大批量”製作的年味兒,她通常先做一些給我嚐嚐,等我點點頭說好吃時,她就又會得意地用南京話自誇道:“嘖嘖,這是頂呱呱!好得一沓帶一抹!”又愉快地給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後哼着小調套上棉襖淋上小寶帶我去“五條巷”買點小雜貨。

新年即將來臨,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處都裝點着紅色,就連再小的燒餅攤也掛上了紅燈籠。路邊的小販子們將各種各樣的“金童玉女”“招財進寶”“福“……大大小小色彩鮮豔的貼紙擺在地上,於是路旁邊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爛漫。除了賣紅貼紙的,小巷裏還有推着車子走來走去的賣韭菜盒子的,糖葫蘆的,酒釀圓子的……就是平時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買糖人的也來了。一時間,空氣中瀰漫着各種小吃的叫賣聲,使這大冬天裏的巷子頓然暖和了起來。

如果巧的話會正好趕上巷子裏頭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漿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誘人地瀰漫在空中,叫人聞不夠,吸不夠。他們把超好的花生均勻地灑在大砧板上,金黃的糖稀就這麼滾燙地澆上去,不一會兒便凝固成了一整塊,繫着圍裙的大嬸利落地又小心地將其切成薄片,這時的花生糖,脆脆的,還溫熱着,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臘月裏不斷的預熱升溫,到了除夕,我便會異常的興奮,也許是興奮地有點累,我總是熬不過八點就睡了,比平時還早得多!因爲睡得早,大年初一總是五點多就醒,不安分了起來,爸爸媽媽總叫我再睡一會兒,可實在是沒法睡了,我悄悄溜下牀,跑到廚房指望竈臺,那裏的糖年糕我饞了好幾天了,家裏人總不給吃,說必須留到正月初一,這樣才“節節高”。待到家裏人都起來後新的一年就要在走親拜友中開始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在新城市裏過年的次數越來越多,卻越發懷念從前在故鄉老房子裏的年味兒。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過了這麼多個春節,我越來越驚歎春節的奧妙,越來越對它有所感悟。

春節如慈母的一聲呼喚,喚遊子踏上歸家的旅途。春節人們最講究的便是團圓。平時難得歸家的遊子,寧願忍受種種不便,歸心似箭,必須要在春節時投入家的懷抱,感受親情的溫馨。若回不了家,必須會報聲平安,表達祝福。在春節,走親訪友,一家人在一齊看春晚、吃餃子、逛廟會、賞花燈,享受着親情的歡樂,我便是這其中的一員,每時每刻都被醇厚的親情包圍着,感到無比幸福。春節教會了我親情的溫暖。

春節似聚寶盆,使我變得錢包鼓鼓。哈哈,你們必須猜到了,對於小孩來說,拿壓歲錢可是春節的"重頭戲"。壓歲錢也不是那麼好拿的,須向長輩們行禮才能拿到。中國是禮儀之邦,拿壓歲錢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後表現出的是對長輩的尊敬。所以,在拿壓歲錢時,千萬不要僅僅爲了錢,要抓住機會向父母表達感情,繼承我國的傳統。春節教給了我禮儀的重要。

春節就像威力無比的魔法師,用神奇的魔法,將我國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個地方——廟會。廟會年年都分外紅火,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今年我也去湊了個熱鬧。廟會上吃的玩的樣樣俱全,令我眼花繚亂,可是最引我注意的還是一些傳統的工藝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麪人、剪窗花……不一會兒,我就一手拿着個小糖人,一手抱着個布老虎,興高采烈的了。那些傳統的工藝品,代表着我國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藝人的智慧結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歡樂。春節交給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貴。

春節教給了我許多許多,與春節有關的每一點習俗,每一滴畫面,每一樁故事,都讓我感到了春節的魅力,明白了她爲何牽着所有中華兒女的心。那是我們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我期望人們不要摻雜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節的一點一滴,不要因時代發展而淡泊了她。

春節就要過完了,可她帶給我的感悟,留給我的回味還在繼續。

標籤:精選 春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