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端午節就快到了,你對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是否瞭解得很徹底呢?如果還沒有,就讓我來告訴你。

端午節的來歷有三個傳說:分別是紀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應該很瞭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曹娥,是因爲她爲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親不慎溺入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只有十四歲,無論白天、黑夜,她都沿着江邊找尋,嚎啕大哭。過了十七天了,還是不見屍體,於是她投入江中,這天是農曆五月五日,五日後人們找到了她父親的屍體。

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伍子胥,是因爲他的愛國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國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殺害,於是出走楚國,投奔到了吳國,幫助吳國來攻打楚國。五次戰爭後,吳國攻佔了楚國的首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他掘開墳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屍體幾百下,以報復他的殺父兄之仇。吳王磕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打敗後越王勾踐請求和睦相處,夫差允許了。而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最後,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屍體丟進大江。吳國人捨不得賢臣順江離他們而去,許多人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往江裏扔糉子等,爲紀念伍子胥。這天是農曆五月五日。

我國端午節的習俗由此而來。人們過節的形式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葉。

其中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範圍最廣的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它的食用時間很久了,花樣繁多。糉子中的餡有的用豬肉;有的用板栗、紅棗、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黃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在紀念他們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愛家的精神,並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