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華】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合集8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合集8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

我們在參加端午節賽龍舟活動。”什麼?你不信?那我就帶你去看看吧!

我們的比賽地點在福州長樂市三溪村,傳說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由於三溪村端午節賽龍舟的比賽歷史悠久,比賽還沒開始,岸邊就已經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了。我看到這情形,一下子血液沸騰、激動萬分,也忽然緊張起來:這是怎樣的比賽啊,這麼多人這麼早就趕來看了?快快開始吧!放眼溪裏,已有幾艘龍舟開始練習了:有的在練習加速;有的在練習控制方向;有的在練習整齊劃一的節奏,還有的在練習怎樣增加士氣。

比賽馬上開始了,我們一家三口也穿上救生衣參加了賽龍舟比賽,我們登上了“祥龍號”,哈,我好激動啊——我竟然也能成爲一名龍舟賽手,多麼光榮啊!我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發揮!我們的槳開始跟着手轉了起來。嘩啦啦!啪!濺起的水花彷彿雨點般落到船上“安家”。我飛快地拿起勺子,手忙腳亂地把這些“入侵者”趕走了,因爲爸爸告訴我船上的水會增加重量,減慢船速。這時,有一艘龍舟趕了上來,大家看見了,手裏的槳像風車似地轉地更快了,我們的鑼更響了、槳更快了、心更齊了,我跟着叔叔大伯們大聲地吶喊:“嘿,呦,嘿,呦!”我忽然發現我的聲音竟然也能這麼響亮!我們的吶喊聲匯成一片,淹沒了水花聲,和着鑼鼓聲,響徹長空!聽見了嗎?那聲音是那麼振奮人心!在我們齊心協力下,那艘龍舟被我們遠遠地甩到了後面,就這樣,我們使出了看家的本領,吃奶的勁,在這次的龍舟賽上,越劃越勇,超過了所有的對手,獲得了第一名!雖然滿身是水,雖然嗓子喊啞了,雖然手臂都劃疼了,但我們,十分開心。

這次激烈的龍舟賽,讓我真切地懂得了什麼叫做團隊的合作精神,只要人心會齊,就會顯示出無窮的力量。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是我們華夏民族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它的主要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葉。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有特色的活動,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深入人心,讓人看了過目不忘。雖然我從來沒有實地觀看過,但是我很期望有朝一日能領略那氣勢恢弘、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

讓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端午食糉。因爲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相傳糉子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古人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所以又稱之爲“角黍”;然後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糉子就誕生了。雖然糉子這麼早就已經“嶄露頭角”,但在春秋時期,它並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名,一直到了晉代,“糉子”這名字才被定了下來,糉子理所當然也成爲了端午節的必備食物,後來又到了唐代,糉子就真正改頭換面了。直到今天,糉子還是端午的“主食”,到了後來它又流傳至國外,在國外流行起來,也讓外國人見識了我國的人情風俗!

佩香囊這個活動想必大夥兒也很熟悉。因爲古人認爲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所以無論貧窮貴賤,小孩們都要戴一個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於是它又成了男女老少喜愛的小飾品。

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國南方地區家家都將菖蒲、艾葉懸於堂中或插於門楣,“蒲劍利刃斬百邪,鬼魅瘟神入虎口。”既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又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端午節真是一個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節日啊!我爲我國有這樣一個節日而驕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糉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着糉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裏,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糉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糉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着說:“做糉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糉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糉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糉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糉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糉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着糉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糉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裏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糉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糉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4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糉子。糉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糉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糉子葉做,且兩個糉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糉子就是吃糉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糉,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正因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爲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屈原爲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 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後,都划着船趕來打撈他的屍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餵魚。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爲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糉子仍進江裏。於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端午節的例牌節目。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珠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 賽龍舟 ,一大早起了牀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珠江。我們本以爲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二沙島珠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珠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着孩子,幾乎到處都站着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隻各式各樣的 龍舟 整裝待發。

上午九點正,隨着一聲發令槍響,一隻只五顏六色的 龍舟 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囉!”只見一隻只 龍舟 你追我趕、爭先恐後。你看!一隻掛着黃旗的 龍舟 遙遙領先,緊跟其後的.掛着綠旗的 龍舟 也不甘落後,只見衆人齊心協力,用力划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 龍舟 ……“ 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着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響鑼, 龍舟 好手們鬥志昂揚、奮力揮 舟 ,衝向彼岸。好一副 龍舟 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7

傳說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用箬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爲一種風俗。爲了紀念他定於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特殊的習俗:賽龍舟、掛艾葉菖蒲、吃五黃、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糉子了。今天我跟隨牛通社的記者們一起來到德清,親自體驗了會包糉子的趣味。

小竹林裏小記者和家長們圍桌子站着,桌上擺放着一盤伴着醬油的糯米,一碟醬油肉肥瘦相間,另一盤白糯米和一盤蜜棗。糉子根據餡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們今天包的有鹹的肉餡和甜的蜜棗餡兩種。還有碧綠的箬葉,放大版的竹葉。做糉子首先要選上等的箬葉,那綠綠的箬葉散發出陣陣淡淡的清香,仔細聞一聞真讓人心曠神怡。我挑了一張又寬又長又綠的箬葉放在手心,在葉尖三分之一處向內卷緊,形成一個圓錐形加進醬油糯米,用手輕輕的壓緊米粒再加一塊肉再放第二層米壓緊,接着將尾部箬葉向內包裹着封口,不讓米粒掉出一顆來。最後用線將糉子來個“五花大綁”,箬葉被綁的來嚴嚴重重沒有一點空隙,打上死結,一個豐滿的“三角糉”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糉子像個胖娃娃,真可愛。我多想再多做幾個帶給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個被我捏破了、一個沒紮緊散了。“哎,前功盡棄了。”我埋怨道。我的糉子只剩下那隻“胖娃娃”了。終於又完成了一個迷你糉,一口糉,只比大姆指粗一點點。太高興了我提着糉子還合了影。

滿載豐收成果的我們一到家,就開始下鍋煮糉子,我迫不及待在廚房裏等着糉子的出爐。隨着鍋裏水的沸騰,一股箬葉的清香又一次撲鼻而來。過了好久我品嚐着親手包的糉子,還和媽媽包的蜜棗糉比開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8

每到農曆5月初一,天才矇矇亮,母親便叫醒我說:“快起來,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裏,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裏,散發着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飯吃過後,不用母親吩咐,便邀好幾個夥計上山去摘箬竹葉扎糉子了。

其時的家山,新竹成林,蟬鳴嘶嘶。還有滿山的芒花,開得紅豔似火,“或一簇簇,或一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靨,彷彿又如天邊的彩霞。”

箬竹葉一般長在地勢較陰的山坳裏。其竿細細,其葉碩大。山風吹來,葉葉相撞,沙沙作響。摘箬竹葉,要揀新葉,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葉片,中指一頂葉柄,“啪”的一聲脫落。

我們這些孩子們,在故鄉的懷抱裏,這山望着那山高地跑着,跳着,留下一路歡笑。我們比着,誰摘得箬葉多,誰摘的箬葉大。

箬竹葉摘回家後,母親拿到鍋裏淖過,再拿到清亮的溪水裏,一張張洗刷乾淨,就開始包紮糉子了。母親把箬竹葉捲成圓錐型,然後用飯勺,填進糯米,用筷子插實,包好,將嫩竹篾一捆,一隻只棱角分明的糉子便紮成了。

糯米需淘洗乾淨,晾乾,用少量的鹼和之。有時還在糉子中包上一些紅豆、紅棗、花生米及臘肉,味道就更好。

糉子紮好便是晚上了。晚飯過後,父親把糉子放在鍋裏,用準備好了的乾柴煮上三四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糉子餘溫尚存,還帶着濃郁的箬竹葉的清香。

糉子從初二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親還要做包子,煮鹽水蛋,煨大蒜子。對了,母親還在蛋殼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我的脖子上。這種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蛋當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掛上一個大鵝蛋那就雄壯了。玩膩了,就用蛋打架,誰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後留下的就勝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親把艾草、菖蒲收起來,蘸雄黃酒,撒到屋的每一個角落,消毒避蟲。還在我們的額頭上,手背上,腳背上塗一些雄黃。

故鄉的端午節,浸透着一種濃濃的鄉親、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