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有關家風的作文彙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家風的作文彙編10篇

家風的作文 篇1

我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奶奶和我四口人,我們每天過得非常幸福。

可是,我上了小學以後,爸爸有高血壓,媽媽因爲長期勞累因經常頭疼,奶奶心臟不好。奶奶每天五六點鐘起牀,打火,做飯,經常忙得手忙腳亂。

有一次,奶奶做飯,我和爸爸在看電視,突然,奶奶叫了我一聲,奶奶說她很難受,我急忙把爸爸叫過來和我一起把奶奶扶到牀上去,媽媽知道後,趕緊給奶奶看了看,幸虧媽媽當過醫生,給奶奶診斷出來是煤氣中毒了,我給奶奶倒了杯水,讓奶奶喝了點水,到了中午了,我們給奶奶做了可口的飯菜,奶奶吃完後,我給奶奶關上門,讓奶奶睡了一覺,讓她好好休養一下。

第二天,奶奶終於好了,我們一家人都開心極了,爲奶奶做了大餐。

還有一次,媽媽的同事鄧阿姨的小寶寶滿月,爸爸媽媽都去慶祝,由於開心,爸爸多喝了幾杯,回到家裏,爸爸就吐了,吐得滿地都是,我讓爸爸喝了點水後,我就拿來拖把擦了擦地後,就把爸爸扶到牀上,讓他睡了一覺。

我的家人就是這樣互相關心、互相體貼、和睦相處,我爲我的擁有這樣幸福的家庭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家風的作文 篇2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裏都有獨特家規,正是因爲家規才使我們變成各色各樣的人,家規就像是一個模具而我們像是一堆爛泥,而模具就化腐朽爲神奇刻畫了我們。

我的童年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的。在我的印象裏爺爺奶奶都是性格很好的人,聽我爸媽說爺爺奶奶在一起過了五十幾年還沒吵過嘴。小時候的我真是個“無敵破壞王”,一直都在給家裏添麻煩。有一次我給爺爺倒茶水,這本該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卻弄巧成拙,在給爺爺送去時由於腳下一滑水杯從手裏飛出撞擊在客廳的玻璃櫃門上結果是櫃門碎裂水杯也四分五裂,我當時心裏害怕極了。但爺爺沒有責備我,只是說了句:“做事要小心謹慎。”爺爺這種寬容的心態一直影響着我使我學會理解包容身邊的人。

在學習上我媽對我管得很嚴,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班裏的名次一直都是四五十名,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六七十,但試卷一發下來我都會帶回家給我媽看。不滿意的成績,我心裏是忐忑的,而我媽不會無端的指責我,而是幫我分析那些題是不仔細做錯,還有些知識點需要鞏固。在我的學習上給我不斷的鼓勵和敦促,我很感謝我有這樣的母親。

在爲人處事上我的母親也深深的影響了我。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同學在操場上玩耍,在一個角落裏拾到一個錢包,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別人的錢財千萬不要拿,撿到別人的東西要交給老師,那時我很疑惑,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中我漸漸明白了。

好習慣總能使人受益終身,我的父親教會了我這點,比如說如何整理房間,如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教我的這些我一生都夠用。

爺爺的寬容讓我的青春與衆不同,媽媽的學習反思讓我學得更好,她也教會了我如何誠實做人,爸爸的習慣讓我人生的路上更順暢,感謝我的人生裏有我可進敬可愛的親人們。

家風的作文 篇3

從我不記事時起,媽媽就強調我“百善孝爲先,孝爲德之本”去年家裏多了一名新成員,我的弟弟,媽媽又開始老調重彈“兒子們,要和爲貴、孝當先、兄友弟恭,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

想起上次放學回來,一進家門一陣撲鼻的香味迎面而來“啊,是烤雞!”我書包都沒顧得上放下,腳上像安上了風火輪似的飛奔至桌前,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起一隻香噴噴的雞腿,就要往嘴裏塞,這時,一聲“放下”猶如炸雷,驚醒了我,隨之而來的是一臉嚴肅的媽媽。

我立刻不安了,媽媽問我:“你可知錯,錯在何處?”這時我纔想起媽媽經常教導的話,家人齊了才能動筷,如果有一些可口的飯菜,就讓爺爺奶奶先吃,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接着媽媽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媽媽家裏人口多,經濟並不富裕,只有在逢年過節才能吃肉,但每一次,煮熟後必須先把肉多軟爛的部份,精選一大半端給分開居住的太爺爺和太奶奶,外婆教誨媽媽從細微的食物開媽,凡事以老爲尊,孝字時刻銘記於心,當年從未踏進校門的外婆,從哪懂得這個道理呢?原來也是由長輩們口口相授,以身相傳的家風家教。聽完媽媽的故事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憣然醒悟。

多少的典斷故從我心頭浮現至眼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纔剛剛親眼目睹了弟弟在媽媽肚子裏,讓媽媽肚大如蘿,舉步艱辛之苦,當一個嬰兒呱呱落地的時候,全家滿懷激動的笑聲,當襁褓中的弟弟不停地啼哭時,家人表現最多的是耐心,我作爲家裏的第一個孩子,相較弟弟我所得到的愛,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要學會感恩,用行動孝敬父母情、長輩,盡力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情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代代孝、輩輩傳,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華夏文明五千年,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希望我會是個合格的繼承人。

家風的作文 篇4

何謂家風?這確實是一個充滿中國傳統文化氣息與元素的概念,雖短短的兩個字,卻飽含中華傳統文化漫漫承襲中的力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齊家即飽含着家風的規範,養成和浸潤。因此,家風是社會歷史發展下的文化積澱,蘊含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深具歷史傳統的核心氣質。

隨着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的所有領域皆衍生出無數的新鮮事物,人們的生活與心靈無不承接着前所未有的時代衝擊,一切彷彿都在與歷史告別。快節奏和高強度的行進中,急功近利,唯利爲止,潦草盲目,信仰缺失,世俗淡薄,責任殆盡等速朽的生活姿態,消解着國人沉積了幾千年的傳統觀念,面對世態萬象,現實中的人們不由重新對傳統文化精神進行深入認知與思考,並再次回返其深處,以一種全新而彌足的深刻,走向對民族精神的深沉敬意,而這種對傳統的回返本身,無疑更具有特殊意義。如何讓每個人成爲一個正大光明,知書達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成爲一個有情懷有情操的人,並構建美滿家庭,進而構建和諧社會,這是當下中國所面臨的莊嚴追求。

托爾斯泰的《復活》中一句經典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爲什麼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爲什麼又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細究起來,除了人的機緣與命運差異,最重要的恐怕要從家風中尋找原因。

人誕生與家庭,成長與家庭。家庭是人生幸福之源,也是生命中遮風避雨的港灣。任何人的幸福都不可能離開家庭的生息,呵護與滋養。 我自幼接受良好的家風的薰陶和父母的教誨:家和萬事興,但“和”的前提在於家風,在於“大有大樣,小有小相”,就是說大人凡是要以身作則,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後,否則就將是“大無大樣,小無好相”,意即“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爲子女的我們,自然也是何苗逢春,日復一日,長年累月潛移默化的接受着這樣的薰陶,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品德的培養是多麼重要。

很難想象,一個品行惡劣的父親,如何能讓耳濡目染其言行的孩子不沾染惡習?也很難想象,一個粗俗不堪,出言不遜的母親,如何能培養出知書達理的子女?同樣,一個家庭如果夫妻終日冷眼相對,抑或大吵大鬧,孩子純潔的心靈能不留下抑鬱的陰影嗎?

曾經,我看到一些父母,貪圖享樂,自私自利,動輒惡言相對,甚至大打出手。上行下效,他們的子女自然也自私自利,你爭我奪,混不講理,更多的一些父母,平日裏不思進取,無所事事,只知道怨天尤人,卻要求自己的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要實現父母此生未曾實現的理想。此種要求,未嘗不可,可若當自己的孩子正學習時,做父母的卻當着孩子的面要麼沉醉於打牌娛樂,大聲喧譁,要麼癡迷

於電視節目,在孩子面前大呼小叫。如此言傳身教,全然不顧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從小,父母教導我,要踏實勞動,要忠誠老實,要尊老愛幼,要謙恭禮讓,要助人爲樂,有了種種日積月累的薰陶,自小就體會到父母的不易,也在互助友愛中,一步步健康成長,終於成爲知書達理,團結友愛,孝敬父母,熱愛生活,愛崗愛家,努力工作並自立於社會的有用之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國家是一個由千百萬個小家庭組成的社會大家庭。良好的社會風氣需要從每個家庭中形成,更需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只有這樣,我們每個人纔會健康快樂,我們每個家庭纔會幸福溫馨,我們的社會纔會和諧而又充滿活力。

家風的作文 篇5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爲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大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大家家是個大家庭,姥姥、姥爺和舅舅一家與大家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爲家庭瑣事紅過臉,爭吵過,這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姥姥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姥姥給爸爸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姥姥盛情款待給爸爸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姥姥以爲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姥姥姥爺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爲先。

姥姥姥爺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姥姥姥爺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爲大家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家風是一種正能量,大家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家風的作文 篇6

每一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母親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小的心,怎麼爲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一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水。母親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子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父親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夠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我的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我的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家風、家訓無時無刻不在鞭策着我,使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取,揚帆遠航。

家風的作文 篇7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爲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爲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爲。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茶餘飯後,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啓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同於組織,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麼活動,但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耳濡目染影響着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居家裏外,乾淨、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着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緻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並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溫馨。

四:我家的家風家訓-——孝、儉、勤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爲“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爲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於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鼠標,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的作文 篇8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助人爲樂,拾金不昧。書本上也能學到許多誠信友善、捨己爲公的故事,我想作爲一名小學生,不僅應該弘揚中華美德,把優良的傳統發揚下去,還要弘揚家風、踐行家教。

說到家風家教,我就想到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奶奶常說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能糟踐東西,那時候我還小,不以爲然,而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這一粒糧食飽含了多少艱辛,我懂得這就是奶奶的家風。

姥姥姥爺都是工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媽媽在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常常教育我:要勤奮刻苦,自立自強,不要不勞而獲。在我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嬌慣

我,我自己洗衣、收拾房間,幫媽媽洗碗、擇菜,給姥姥捶背,給姥爺讀報紙,我透過自己的表現獲得了老師的信任和家長的喜愛。

我們零零後是祖國明天的太陽,我們一定要把祖國“大家”的優良品德發揚光大,把“小家”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家風的作文 篇9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當然,也有不同的家風。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在我的心中,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棵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四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沒有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茁壯成長。此刻,陽光正好,斜照進家門口。

家風·品德

媽媽自幼教我做人要學會感恩。要做到“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於是,從小我便“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凡是幫助過我的人,我便感激不盡,心裏總有一個念頭:會不會太麻煩別人了?於是我便經常幫助別人,以埋沒自己的這種愧疚感。記得有一次,當時天氣很熱,剛好我有事出去了,於是我便拜託一位同學幫我掛蚊帳。因爲蚊帳比較難弄,所以那位同學滿頭大汗,衣服都溼了。我感激不盡,並且拿了自己的衣服給她換上。

媽媽也從小教育我,要“百行孝爲先。”,要尊老愛幼。我總記得經典上的一句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於是孔子的一句話便印烙在我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從小,在父母的教育下,便知道了要“父母呼,應勿緩。”當一家人吃飯時,媽媽總會讓外公外婆先上座,最後纔到我們。每盤菜都要先夾給長輩,做到“長者先,幼者後”所以一家人其樂融融。

家風·學習

無論有多忙,媽媽都會讓我讀誦經典,她總是希望我能成爲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於是媽媽開始經常與我書信交流。每次放學,我都會看到書桌上的勵志話。而我自己,就爲做到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而努力着。

然而每個星期五的晚上,媽媽總會和我聊學校的情況,幫我分析事件。媽媽說希望我可以做到每天晚上能“吾日三省吾身”,這樣我便收穫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得不到的東西。

記得年幼時,我心情經常很煩躁,所以在學習上有一點做不好,我都會很急,完全靜不下心來,經常哭着找媽媽。最後,媽媽認爲這樣也無濟於事,於是便置之不理。有一次我考試考砸了,心情不好,做什麼事都失敗。我實在忍耐不了,便對媽媽發脾氣,此時,媽媽便對我說,學習是需要靜下心來的。如果一急躁了,便什麼事兒都做不成。發脾氣對肝臟不好,容易積累成病;如果對別人發脾氣,那麼別人便會討厭你。所以一定要少發脾氣,多微笑。

於是我便努力遵守《大學》中的那一段: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要以平靜心、平常心去對待。

家風·性格

從小,每一件事只要很難,我都會很容易的放棄,不相信自己,而且我也很容易掉眼淚。憶起在那條跑道上,是小學的運動會,我要參加長跑比賽,爸爸來學校爲我加油。

跑了第一圈,就不想跑了,因爲我已經是最後了!我覺得我不可能追上去的!喘着粗氣,我停了下來。此時爸爸走了過來,說:“你還沒有跑完,爲什麼不堅持?”“我……我已經失敗了,看,已經追不上了……”我哭着說。爸爸蹲了下來,說“:孩子,你不試試怎麼知道呢?孩子,人生需要的是奮鬥和拼搏,而不是逃避和畏縮!”

因爲年幼,我不懂後面的幾句,不過我知道,凡是做每一件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要輕言不可以,而要重拾我可以!正因爲如此,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爸爸的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隨之化爲我前進的動力。

周總理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得助於家風;李清照的清新婉約的詞鋒亦得助於家風。而我,我成長中的一點一滴,我成長中的璀璨微光,都得助於家風。如果說,家是避風的港灣,那麼家風就是護送我安全到家的那盞燈!

家風的作文 篇10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爲日常生活行爲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