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有關家風的作文彙編九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家風的作文彙編九篇

家風的作文 篇1

家風、家教、家訓,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認爲是: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團結友愛。

媽媽常常教育我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能插嘴,要尊老愛幼。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很多好吃的,我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媽媽看了我一眼,我邊吃邊問媽媽:“媽媽,您爲什麼看着我?”媽媽沒有說話,我還是享受着自己的美食。媽媽還是用失望的眼光看着我。我突然明白了,媽媽爲什麼有失望的眼光。原來我的外公、舅媽都坐在我的旁邊,我沒有讓她們一起來分享我的美食,我只是一個人自私的享受。我的臉紅了,低下了頭,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沒做到尊老愛幼。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尊老愛幼。

還有一次,媽媽把飯菜都做好,喊我吃飯,我當時正在看電視,沒理她。等我看完動畫片,去吃飯,一看媽媽只盛了自己的正在吃。我很生氣,兇媽媽:“怎麼沒有給我盛。”媽媽很生氣,教育我:“我做好飯叫你吃,你都不過來吃,自己在那兒看動畫片,你自己動手盛飯吃。媽媽很累的做好飯了,你還兇媽媽,太不孝順了!”媽媽說我不會感恩。我從那天知道了,不能老是自己看動畫片,要幫媽媽做飯,洗碗,掃地等,哪怕有些事像做飯我不會,也可以幫着做一些會做的,像淘米、擇菜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學會孝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每天忙工作已經很累了,我要幫着他們多做些事情。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家風、家訓、家教。如果沒有家訓、家教就會把我們寵壞,只有知錯就改,慢慢教育,才能把家風、家教、家訓的風格,傳揚光大。

家風的作文 篇2

“生活中學鐵人,學習中學大慶”,有人一定會認爲這只是口號,其實不然,這是我幾十年的經驗,如果我們高舉鐵人的旗幟,發揚大慶精神,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艱難險阻都會使我們樂觀向前,夢想實現。家是社會的細胞。好家風能純民風、淨社風、轉作風、正行風、促黨風、優國風。對每一個人而言,弘揚好家風、釋放正能量,我們就能在生活中學鐵人,學習中學大慶的點點滴滴中爲實現個人夢實現中國夢向前。

記得我小時候,我家裏很窮,無論是種地還是上學,都特別困難,有時甚至求借無門,正應了那句話;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但媽媽總是樂呵呵的,哼着歌幹着活,爲什麼呢?我十分納悶,媽媽怎麼就不知道愁呢?種地了,家裏沒有牲畜也沒有種地的工具,媽媽就和別人家合夥種地,起早貪晚出人力,給人家幹活,我家就十幾畝地,可他要給人家幹整整一個春天的活,甚至產地,收地都要幫忙。回家來依舊忙裏忙外,高高興興的,這可真的難得,她怎麼就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呢?

爲了我們上學,媽媽更是出賣勞動力,幹呀掙呀,買雪糕,撿破爛,養小雞,可生活還是這麼難,捉襟見肘,而她依舊面帶笑容。一天放學,媽媽在澆園子,我走上前去,問媽媽爲什

麼不知愁,怎麼不知道哭呢?媽媽放下水桶,慢慢地說:“有啥愁的,動動腦筋,動動手就解決了,有什麼難的,這與開發大慶油田相比,條件好多了”,“媽媽,大慶離我們這遠嗎?”“媽媽沒去過,不知道,可媽媽天天聽廣播說有個鐵人王進喜,爲了油田開發,差點把命搭上,”“大喇叭還說了,咱這太窮了,要把地下的石油挖出來,現在雖然苦點累點,爲了改變中國人的生活,一定要拿下大油田。”“真了不起,想想比比,生活中這點困難算什麼啊?原來這就是媽媽的精神支柱啊!

“真了不起,想想比比,生活中這點困難算什麼啊”這句話是媽媽說的,這正是這個偉大時代中的平凡,在60、70年代鐵人王進喜和開發大油田的故事家喻戶曉,王進喜的“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20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創業精神,潛移默化的激勵着老百姓,有的竟成了大慶人的座右銘。“奮進”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媽媽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我們都奮鬥着,個個努力的生活中,。大家小家都一樣,快樂的在各行各業中默默奉獻着!滴水入海方不幹,小家爲國更興旺。薄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好的家風要爲助推中國夢持續釋放更多更好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助推個人夢、家庭夢美夢成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潛移默化影響着家人。家長是一家之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深刻影響着家人的內心世界和外在表現。家長要時時當模範、處處做表率、事事顯家風。要把家風當齊家興

業報國的傳家寶代代相傳。

時代需要偉人,時代更需要平凡。現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孩子們的學習條件也優越多了,上學即不交學費,也不買教材,課本不花錢,反而還有各種各樣的助貧補助,我們的學生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我們是鐵人的後代,應該多學文化,掌握本領,成爲有用的人才,爲建設大慶的輝煌貢獻青春和力量。同學們,作爲新一代的大慶人,不要彷徨,不要猶豫,勇敢的承擔起建設大慶美化大慶的任務,在生活和學習中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科學求實,無私奉獻,泰然面對困難,不屈不撓,讓幸福之花開遍大慶,開遍祖國,芳香四溢,裝扮世界。

家風的作文 篇3

說起家風,我的姥姥應該是第一好的。因爲我的姥姥很勤快,每一次我的姥姥打掃房間的時候都不會有一個污點,擦地的時候如果有東西擦不掉,姥姥就會擦了一遍又一遍,一定會把這個東西擦掉。每一次姥姥起得都很早,大約在5點左右起牀給我們做飯,當我一醒來,飯都做好了。有一次我不知怎麼起牀起早了,我看到了姥姥怎樣做飯。我發現姥姥的每一個動作都很輕,好像生怕把我們給吵醒額。姥姥本來身體就不好,每一次姥姥都是從早忙到晚,身體就有點累了。爲了不耽誤我的學習和姐姐的工作,讓我們早期吃上一頓熱乎的飯,就這樣從早到晚的忙碌着。

媽媽在姥姥的影響下也勤快了。每天白天在商店裏忙裏忙外一整天,晚上到家裏還要幹活、洗衣服,到星期六、星期日的時候要到家裏洗衣服。

每一次媽媽洗衣服的時候,先把深色的衣服放一起,把淺色的衣服放一起,到洗的時候,先洗淺衣服,哪髒多放一點洗衣粉,等把淺衣服洗完再洗深色的衣服。如果哪裏特別髒,就用力搓搓髒的地方,直到乾淨了爲止。

媽媽和姥姥真不愧是我們勤勞的榜樣,在她們的帶動下,我也變成了一個勤快的人。希望這種勤勞的精神飄進每家每戶。

家風的作文 篇4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家風是艱苦樸素。

艱苦樸素,指吃苦耐勞、勤儉樸實,從來不鋪張浪費。

爸爸說:“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只要我買了一些能不買的東西,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

一次,正好過聖誕節。我嚷嚷着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着琳琅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藍筆身上,正當準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隻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隻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後,屏幕顯示爲70元,“呀,這麼貴!”我的心裏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隻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筆能用就行了,爲什麼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說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時時刻刻提醒自身。

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 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家風的作文 篇5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身處於這個世界中,得處處守規矩。就比如在班級中,我們得遵守班規;在學校裏,我們得遵守校規;在社會上,我們得遵守法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每個人的家庭中,也有着要遵守的規矩,這就是所謂的家規、家訓,而好的家規與家訓,便會塑造一個好的家風。

記得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總喜歡在吃飯時第一個跑到餐桌邊,然後爬上那唯一一個有靠背的大凳子上。但是每次媽媽都會把我從那個凳子上抱下來,讓我坐普通的板凳。那時的我一直不明白,爲此還悶悶不樂了許久。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那個凳子是專門給管理整個家裏的所有大事、小事的人坐的,也就是我的爺爺的專座。不過有一點,我一直做的很好,那就是等大人們都夾過菜了,我再夾。我也經常因爲這一點而被親戚朋友們誇獎,說我尊敬他人,是個好孩子。

每次到冬至時,我們都會舉行“請太公請太婆”的儀式。那天的晚飯會燒的非常豐盛,有着各式各樣的菜。我是十分活潑愛動的一個人,所以在看到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時,便興奮地跑來跑去,媽媽卻一把抓住我,跟我說:“你現在可以先玩一會,但是在“拜太公拜太婆”的時候,你絕對不能跑到餐桌那邊過去,知道嗎?”當時我十分疑惑,長大了一點才知道,原來這是出於尊重“太公太婆”,纔不讓我跑過去的。

還有一次,我記得是在我八歲的時候,我在路上遇到一個乞丐,他拿着一個二胡,在拉一首聽着特別淒涼的曲子。有好幾個路人聽到這個二胡聲後,注視着這位乞丐,卻沒有一個人捐錢給他。後來,我爸注意到了這個乞丐,便徑直走了過去,拿了一張五塊的紙幣,蹲下放在乞丐面前,還對他笑了笑。我不解地看着爸爸,問:“爸爸你爲什麼不像其他人那樣直接把錢丟給他呢?”爸爸非常嚴肅地說:“人家乞丐也是有尊嚴的呀,這樣直接把錢丟過去,不是很不尊重人嗎?”於是我點了點頭,也走向那個乞丐,把口袋裏的兩個硬幣和一顆還未開過的棒棒糖放在了他的面前,像爸爸那樣,我也對他笑了笑。突然,那個乞丐站了起來,對我們鞠了一躬。我嚇了一跳,心裏卻暖暖的。

我們家的家風,其實十分簡單明瞭,那便是:“尊敬他人”。我們尊敬了他人,他人也會尊敬我們。我會一直好好的傳承這個家風,尊敬我身邊的所有人。

家風的作文 篇6

什麼是家風呀?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去請教媽媽,媽媽告訴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就是我們一家認同的優秀品質!”我恍然大悟,難怪媽媽平時總是告訴我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原來我家的家風是誠信。

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回,我借了同學的一本書。因爲時間不多,所以我每天只閱讀一點點,讀了很久纔讀完。這時,離我跟同學約定的還書時間早就過了。我想:反正他也不記得這件事了,乾脆不還算了!當媽媽知道我的想法時,她生氣地說:“你這孩子,怎麼把我教你的都忘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同學借書給你是對你的信認,你怎麼能失信於人呢?快還給他,‘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聽完了媽媽的話,第二天我就把書還給了同學。

三年級的一個夏天,我跟同學約好去體育館游泳。掛完電話,我就回房看電視去了,過了半小時媽媽走進來,疑惑地問我:“你還不出門,不是約了同學嗎?”我頭也沒回地說:“還早着呢,讓她等會沒事的。”聽完我的回答,媽媽臉色都變了,她把我從牀上拉起來,坐到我對面,語重心長地說:“茹兒呀,你怎麼可以有這種想法,如果你總是遲到,那還有誰會相信你呢?要記住:‘小信誠則大信立’這也是你最喜歡的韓非子的名句。好了,快去吧,別晚了。”

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你的努力奮進。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誠信。

家風的作文 篇7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 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好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短短的一句話,該包含有多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啊!同時,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風,曾那麼深刻地影響着這位文壇巨匠的一生。是的,你完全不必一定要出生於“書香門第”。哪怕只長在“貧民之家”,能有慈母如此,家風如此,也將受益終身。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長的舉止對他們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爲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空間,是爲人父母者責無旁貸的義務。家庭是祖國社會的細胞,只有家風如雨,幼苗才能茁壯成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

當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透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因此,古往今來,中國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爲“言傳”和“身教”的典範。 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將他關在書房裏,罰抄一副家教對聯:“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

難。”規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頓悟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於父親面前請罪。從此,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裏,用功讀書。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以竹入聯寫就:“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教育兒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洋務人才,曾任廣東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聯則是:“少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塗。”意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於後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爲自己少讀書的緣故。

林則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寫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其晚年因病辭官回鄉,儉樸生活,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親們無不稱讚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於1940年,爲其侄媳魏蓉芳題寫一聯:“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自心。” 此聯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婦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她要誠實做人,表裏如一。

老舍在女兒出嫁後,十分關心女兒女婿的生活,給他們寫了一副對聯:“勞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鹽休浪費,勤儉持家。”爲女兒的生活作了長遠規劃,願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體現了慈父對女兒的愛護和關心。

千年家風,“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這些家教對聯,底蘊厚重,韻味深長。於家,這是風範;於國,那是脊樑。

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的作文 篇8

我的老家在一個被山圍着的小村莊,那裏的人們過着簡樸的生活,而我也在這裏住了近十年。一年四季的小村莊,一到收穫季節,眼前是一片金黃的海洋。而,我們要全家出動,向着海浪撲去。小孩也得跟着,一直到遠方的天空泛出微微紅色,和早早升起的月亮一起回家。於是,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而我的父母,經歷了比我更苦的生活,勤儉節約就成了我們的家風。

又到了年末。自我懂事以來,年度工作的總結一直是我們家的"傳統"。老媽又拿着手機,開始和老爸一起算算這一年來的花費。接着,就開始了激烈的爭論。什麼你這一年買了這麼多雙鞋。什麼今年又抽太多煙。媽總這樣對老爸說,老爸無言以對,尋求我的幫助,我卻也無能爲力。最後,只能說:"你說得對!我以後少買少抽"。

節儉就該從小事做起。每天中午炒菜前,老媽總囑咐我要用電燒一壺開水用來煲湯。而我總不以爲然,認爲用水和用電不都一樣嗎!於是,總是忘了燒。但是,我承認我錯了。一組數據敲醒了我,不用煤氣燒水,一年換煤氣的次數至少可以少一次,省下來的錢遠遠大於用電的錢。現在,我都會好好的備一壺開水,與老媽一起節約下去!

或許正因爲有這些經歷,我在這條道路上從沒有猶豫過。十八大後,新上任的主席平提出了"光盤行動"。的確,現在浪費現象實在是太嚴重,我也期望這種現象能夠有所改變,最終消失在我們的世界裏。我,自始至終踐行着這個行動。每一餐的食物,我都將它從盤子中進入我的腹中,同學們總說我很厲害,每次都是吃光。而我只是笑着,心中想到第一次去割稻的場景:炎炎烈日下的農民弓着腰,熟練的操作着,好奇的我躍躍欲試,於是,在左手小拇指上留下了痕跡,至今都沒消失。

以勤儉節約爲榮,以驕奢淫逸爲恥!中國十四億的人口,節儉必須成爲我們的標尺,才能去創造心目中的和諧社會!

家風的作文 篇9

在中國古代有幾千年歷史,都離不開家風兩字,每家都有每家的原則,習慣,家教,總結出就是二個字:家風。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那麼的家風是什麼呢?可以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質,助人爲樂的習性……而我們家的家風根本不是這些,愛讀書,文學纔是我們家引以爲豪的家風。

我的爺爺年輕時,是一位教師。可想而知,他是多麼愛文學。他已經年邁了,但還是天天看報紙,閱讀一些書籍,看到一些優美的文章,便會念給我聽。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讓我寫那次,記得那時,語文考試卷子批好後。我拿給爺爺看,結果看到我扣了十五分,他很生氣,便讓我重新寫一篇。當然我也是不願意的,便草草了事。爺爺皺眉幫我修改,指出不足,讓我重寫。我又不情願地寫了好幾篇,都不合格。我不願再寫,爺爺並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教導我,經過幾次修改,我寫出了一篇讓我自己也眼前一亮的文章。

我的爸爸也是這樣,他也那麼愛文學。古典四大名著是他的最愛,尤其對《西遊記》頗有研究,常常對我講故事。爸爸在讀書這一方面,對我也是十分嚴格,我經常囫圇吞棗的看書,遇到不會的字就跳過。而爸爸也意識到這個,便告訴我讀書的方法,讓我做筆記,多問多思考。

在長輩們的薰陶下,我也成爲了一個愛讀書,愛文學的人。並且養成了放學回家先寫作業,睡覺前看書,不玩遊戲,認真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