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精選家風作文合集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風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家風作文合集8篇

家風作文 篇1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百善孝爲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爲我家的家風,而我家最孝順的,非我的母親莫屬了。

母親是位勤勞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既是發自肺腑又能付諸行動來孝順父母和公婆的女兒和兒媳。她自小受家庭薰陶,練就了一身做家務的本領。母親做的飯菜經常會盤碗見底,母親打掃的房間一定是一塵不染,我和父親每天都能穿着散發着陽光味道的衣服出門,總之,提到家務事,母親無所不能,而且樣樣精通。更爲可貴的是,在孝順長輩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領”我們全家做“孝子”,將我家的家風——“孝”,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日在奶奶家,午飯後,我以最舒服的姿勢倚在沙發上看了好一會兒的電視,起身去餐廳開冰箱拿雪糕吃,眸子卻無意間瞥見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是母親!

此時,她正哈腰站在水池旁刷着碗,白色的泡沫飛濺,裹住了她白皙修長的雙手,沾滿油漬的白瓷碗盤一經她握在手中洗碗布的“洗禮”,瞬時間恢復了瑩白的面容。真是好功夫啊!

耀眼的午後陽光照在母親身上,將她那隨着年齡的增長顯得愈發臃腫的身軀映射出修長的似少女般的剪影,烏髮間垂下的幾縷銀絲遮擋住了眉梢,我第一次意識到,母親已經不再年輕……

“紅啊,別刷了,歇歇吧!你都忙了一頭午了,等會兒你們走了,我來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不用,媽,馬上就好了,您進屋吧!”我恍然,母親這是爲了不讓奶奶累着啊!

“媽媽,你和奶奶都去休息吧!我來幹!”說着,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換鞋進了廚房,挽起袖子,奪下母親手裏的碗,開始認真地刷起來。見母親詫異的瞧着我,就笑着說:“‘百善孝爲先’不是我們家的家風嘛!”母親也笑了,她滿意地看着我,好像在說:“嗯,我的女兒長大了!”隨後就拉着奶奶進了客廳。我知道這“離開”就是對我的信任。

家風,並不是一種擺設,而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爲人處世的準則,百善孝爲先,家和萬事興,家家和睦,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繁榮昌盛。

【點評】本文語言雖然不華麗,卻極爲準確生動,讀來津津有味,“將她那隨着年齡的增長顯得愈發臃腫的身軀映射出修長的似少女般的剪影”等句子描寫極爲細緻入微,精彩!

家風作文 篇2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每當耳邊想起稚童誦讀的《規》,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回首中華五千年,長江黃河不絕流,炎黃血液於水濃。

古人云:家—國—天下。不論是原始的母系社會,還是後來至今的父系社會,無不是以家庭爲單位。周朝禮儀萬古傳,宗法情緣,讓家人間情感相通。一代,一代,父教子學,家訓家風就這樣傳承了下來。社會的穩定依賴於家庭的和諧,而家庭的和諧,正是良好家風的傳承。

細品古昔,諸賢家風名揚萬戶。

范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雲: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仔細想來,這也是他的生平寫照。少時家貧,劃粥分食,刻苦攻讀。蒼天不負,終成名相。成功之後的他卻依舊嚴於律己;簡約樸素,不忘初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致生前不曾豪奢,入殮竟無新衣。一日,看到爲朝廷之女的兒媳用從孃家拿來的絲綢做帳幔,心裏不高興,道:這樣好的絲綢,怎麼能用來做帳幔呢?我們家一貫講究清素節儉,你們如果把這些奢華的壞習慣帶到我家裏,亂了我的家規,我就要燒了你的綢緞!正是這樣嚴格的範氏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後人。

“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曾氏後裔經歷的餘年而不衰:中國近代外交家曾紀澤,數學家曾紀鴻,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翰林院最年輕的進士曾廣鈞等等,而這些卻是一代名臣曾國藩的兒孫。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家風的薰陶,而曾國藩家訓更是衆多家訓中的代表。曾家門風,以“八本”“三致詳”爲精髓,爲今人提供了堪爲典範的藍本。曾國藩曾留下了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家訓如此,而曾國藩自己的言行更是“苛刻”。家裏不得僱傭僕役,男人必須下田耕地,女人需要親自紡織。據說,他穿的鞋都是夫人做的。他對祖訓的恪守,不得不讓人們肅然起敬。也正是這樣的家風和這樣的模範作用,讓曾氏家風傳承數代而不衰。

縱觀古今,戶戶家風平凡而又偉大。

央視“家風走進基層”專訪欄目,獲得了不少觀衆的好評。不論是問鼎諾獎的作家還是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道出了他們的心聲。

莫言說:“重視文化,與人爲善。”

麪攤老闆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砸到我頭上的,做人要實在一點,樸實一點,厚道一點。”

臺灣企業家黃梅頓說:“父親崇信儒家思想,常說一句話,我們不要做不要孩子做的事。”

撫今追昔,不難發現,中華兒女的成長道路上,都有各自獨特的家風,或大如朝廷大員,或平凡如市井居民,家風都沐浴着我們。

雲往哪兒,取決於風的方向,風不定,運會迷茫。人如雲,行走在人世的天空裏,家風尤爲重要。良好的家風有如春風化物,雖默無聲息,卻指引人生,淨化心靈。

家風作文 篇3

人人都有自家的家風跟家訓,可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卻不明白,上了四年級,家裏的家風跟家訓慢慢的顯露了出來。

大家都說回家做作業有難度,可我卻不以爲然,因爲媽媽說:“作業有難度,一看、二想、三就會!”這幾個字一直銘記在我的心裏,所以,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先認真地看上幾遍,然後再回憶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經過認真思考,一般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每當晚上睡覺的時候,姥姥就給我講故事跟做人的道理,她說:“我爲人人,人人爲我,要做一個多做好事的人!”這句話在四年級的開學的那一天得到了認可。

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告訴我們:要分班了,我心裏非常難過,可也沒辦法,最後,不得不接受了現實,我被分到了四(七)班,班主任是曹老師,她跟藹可親,我便沾沾自喜,可是面對的卻是一張張陌生的同學的面孔,我在那時想起了姥姥的話:我爲人人,人人爲我。我便主動跟周圍的同學打起了招呼:“你好!你叫什麼名字?我們可以交個朋友嗎?我叫***,”我得到了同學的回答,大多數的同學會說:“你好!我叫***,我們當然可以交朋友!”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問候,可是我的心裏卻很溫暖,相對我的同桌而言,她性格內向,不願跟人交往,所以到現在也只有除我之外的幾個朋友。

家風是家庭的傳統文化,更是文化傳遞的重要方法,從爸爸那裏知道了我們家的家風——講禮貌,懂知識,做一個文明的人,爲祖國做貢獻。我對這句話深有感悟:家風是一個人重要的標杆,而標杆就是夢想,夢想就是人唯一的目標,目標立的近或遠,都沒有本質的區別,區別就在於有沒有把目標當成自己的唯一。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家風跟家訓,傳播家風跟家訓就是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朝着目標前進吧!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遞的更爲廣泛。

啊!我愛我家的家風家訓,更愛祖國的大好江山!

家風作文 篇4

從我們一出生起,家庭就和我們緊密相連,我們在這個大家庭中,耳濡目染,家裏從小到大都影響着我們,我們的優秀品質,可貴的精神,良好的習慣都來源於我們的家庭,都是父母的賜予,每個家庭都有他們的家風家訓家規,他們都在我們的身邊,體現在我們做的每件事情上。

從我記事起,我就記得爸爸愛種花種樹,在我們屋前,是爸爸種的一株株小花,爸爸每天早晨都會提上一桶水去澆花,他精心呵護她們,有時我能看見他彎着身子修剪枝葉,爸爸把她們看作自己的孩子,爸爸決不允許我們破壞那些花兒。後來,爸爸不在時,我也會去給她們澆水,在爸爸的影響下,我竟對這些花花草草感興趣了,爸爸告訴我她們的名字,我靜靜地聽着,後來在爸爸的幫助下,我種了一株花,看着她長出鮮豔的花朵,我非常的開心。爸爸很勤勞,屋後那一排排樹木都是他種的,屋後的柑橘樹,田裏的莊稼,地裏的植物,都是爸爸在呵護,他施肥,剷草、修剪枝葉,農忙時節,哪裏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繁重的農活卻沒有壓彎他的腰,當秋天來臨後,他望着那金黃的稻穀,茂盛的莊稼,讓他高興地笑了,溫暖的陽光下,他露出了潔白的牙齒,晶瑩地汗珠綻放着閃閃的光芒。

爸爸辛勤勞作永遠影響着我,我們無時無刻都要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價值,決不能虛度光陰,一個懶人的生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決不能浪費生命,浪費青春,即使在最困難的`時間裏,也絕不能放棄一點點的希望。

樸實,勤勞,熱愛大自然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他從小就影響着我,伴我走過一個個春冬,因爲他們我的人生不再單調,因爲他們我的人生充滿希望,因爲他們我的人生更有意義,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祖先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我們決不能忘記和擯棄這些先輩們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小時候,我很笨,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經常被老師批評,漸漸地我開始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開始自暴自棄,整天貪玩兒,在家看電視,作業寫得馬馬虎虎。考試卷子發來了後,本以爲爸爸會罵我,但他卻沒有,從此以後他每天都鼓勵我,一有時間就輔導我的功課,每天都讓我背一些重點知識,他告訴我世界上沒有一個笨人只有懶人,遇到困難決不能輕言放棄,只有一步一步的努力才能接近終點。他一直都是這樣要求我,不求我多麼優秀,只願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對得起自己的初衷。

家庭給我們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家人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家的家風將會影響着我們甚至我們的下一代,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那些優秀的,難能可貴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家風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客家人過年是從農曆臘月二十四開始的,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說,過年是從傳統的過“小年”開始。小年過後,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炒粉皮、結米糖、炸豆腐,以及購買雞鴨魚肉、香燭炮竹之類。此外還少不了抽出時間來打掃庭院、擦拭門窗等。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早早的貼上對聯、年畫,然後準備年夜飯。年夜飯最講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湯”;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炮竹。爾後,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長了一歲。飯後,年長者會爲小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纔算過完。正月初一凌晨,男人們早早地便起來洗簌乾淨,然後點香燭、放爆竹,給長輩拜年。這一天有很多講究,不撈飯、不掃地、不打水,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早餐也要吃齋,並以芹菜、豆腐爲主,意粉皮、米糖、花生,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爲勤勞致富發財。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殺一隻閹雞,把雞血淋在“紙錢”上,謂之“血錢”。早飯後,一家人便穿戴整齊,和家族人一起帶上香燭爆竹、茶酒齋飯,上墳祭祀祖宗。祭祀完畢後,家族人便開始一家一家拜年,一邊說着祝福的話,一邊喝着滾燙的酒。這一天,新媳婦還要和丈夫一起趕回孃家。正月初三,客家人便開始走親戚。

家風作文 篇6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不同的家風有不同的根本。正如金纓在《格言聯壁》中所說:“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無論哪種根本,既是傳統文化在家庭的縮影,也是家庭修養長期養成的深厚積澱。

家裏的客廳,懸掛着一副精美的十字繡“家和萬事興”,春節期間,家裏客人來來往往,但凡到過客廳,無不稱讚其精美。母親視力不好,這一幅是她前前後後花了兩年時間繡好的;中途我還不止一次的笑過她,“別繡了,反正也繡不完,還累了眼睛。”儘管我自作聰明的以爲預料到了看似板上釘釘的結果,母親卻沒有絲毫半路停工的趨勢。在繡成的那一刻,她迫不及待的在電話裏告訴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這言語中我感受到,她就像是小時候考了滿分的我。我先是替她高興、隨即而來的是頭變得沉重、臉頰泛紅,無比羞愧,不禁暗暗告誡自己:親愛的母親,在您想做好一件事時,我不該像一個冷漠的旁觀者一樣站在自己的角度對您指指點點甚至冷嘲熱諷。對待您,我應該有您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並培育我長大的耐心。我提出讓母親把繡品裝裱起來,既是把她對家庭的期望表露出來,更是告誡我自己: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我想,母親的一針一線裏都是質樸的家風。

爺爺把姥姥留下來的一條長板凳擦了又擦,從壯年到老年,已經記不清他擦了多少次,“你姥姥當時就想給家裏置條長凳,讓你爸爸、你叔叔和姑姑他們都能坐在一起吃飯。後來不知道他從哪裏弄來了幾節松木,都是一些別人加工剩下的邊角料;然後他就開始天天琢磨,還真被他做成了。”“難怪看起來有些粗糙。”“能不粗糙嗎。儘管粗糙,你爸爸他們小時候,你和你弟弟小時候,不都爭着搶着往上坐嗎?”撫摸着這條被歲月打磨得異常光滑的長凳,我若有所思。飛速發展的經濟、日新月異的生活;現代人已經不再擅長親自去打磨物件,因爲有足夠的購買力去滿足需求;在過去極其平常的手做,在現在卻成了一種難覓的匠心精神。我想,家裏的一些老物件都昇華成了一種家風,提醒後人要過有溫度的生活。

良好的家風需要積澱、更需要傳承。家風有時只是長輩不經意的一句話、不起眼的一個動作;或是常常叮囑的語言、掛在嘴邊的大道理;我們用心傾聽、積極踐行;好家風,理所應當代代相傳。

作爲晚輩、作爲年輕一代,對家風的傳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花花世界、多少紛紛擾擾,光怪陸離、拜高踩低的社會現狀,很多人都在迷失,忘卻了初心,忘記了離家前一秒父母親還在叮囑的話語;大膽去追求無可厚非,忘卻來時路不免令家人心寒。守住根本,纔好砥礪向前;傳承家風,方能堅守內心。

家風作文 篇7

當我看到徵文題目的時候,我就在納悶,家風到底是什麼?我們家的家風又是什麼?是善良、誠實、寬容、擔當還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或是“百善孝爲先”……家風的含義可謂萬千,無所不包,很難說具體是什麼,但它表現出來的又是具體的,看得見的。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爲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爲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爲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爲“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爲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勤”爲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爲曾家之家風……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縱觀無數名家的家風,作爲平凡普通的我們的家風是什麼呢?沉思苦想,記憶裏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接人待物、爲人處事等一些微小的事情的發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家庭裏的每一個人。善良、誠實、孝順,看似簡單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裏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在我腦海象電影片段漸漸清晰。

那是孩子讀小學五年級時的一個雙休,因爲早上起晚了,沒時間做早飯,我和孩子一起去外面買早點吃,我們來到市場的小吃店買饅頭,孩子拿着我給的五元錢,因爲是休息日小吃店的生意很好,店主忙個不停,孩子等了很長時間,纔買到了想吃的肉包子。她一邊吃一邊看店主找給的零錢,“咦!多找了兩元錢,”孩子當時起了貪念,把零錢藏進了口袋,心想,多了兩元錢,等一下再買東西吃。回家的路上,孩子可能有點小得意,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滿以爲我會誇她幾句,沒料到,我嚴肅地說:“做人要誠實可信,他們賺錢困難,你把多找的錢還給他們。”聽了我的話,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感到羞愧極了,立刻拿着錢來到小吃店,把錢還給了店主。透過這件事,我告訴孩子:“你看,就是這兩元錢,自己拿了,頂多再吃一個肉包子,可還回去,得到的卻是誠實。”

家風作文 篇8

鄉村的春節是個農活相對悠閒的時候,但看着跑進跑出的外婆,我忽然驚覺記憶中的她似乎總是這樣忙碌。

小時候的我是打心眼裏對外婆沒有什麼特殊的記憶,唯一記得的便是外婆滿嘴的土話和忙碌的身影。語言的不通成了我們之間交流的最大障礙,加之難得去趟外婆家的大部分時間裏仍是看不見外婆的,久而久之,外婆在我記憶的影集中只留下了小小的一隅。

過年,照例是必須跟着爸爸媽媽回外婆家的。遠遠的看到雨霧朦朧的狹窄鄉村小路上外婆一個人傻等的身影----“今天沒有上田嘛!”媽媽驚奇地說,我贊同地點點頭,卻不由愣住,記憶深處外婆已似與那黑黑的黃土地和看不盡的糧田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還沒等車子停穩,外婆便蹣跚着走過來要幫開車門,泥濘小路上的腳印淺淺的,不細看彷彿一點痕跡也沒有。外婆欣喜地拉住我,唧唧咕咕地說了一堆什麼,我並沒有在意,注意力被手背上一陣微痛轉移了,我的視線第一次停留在緊緊攥住我的這雙手上。那是一雙怎樣的莊稼人的手哦!比平常女子寬大的骨架上樹皮一樣的面板鬆垮垮的搭着,深深的溝壑貫穿整個手背,指關節突兀地拱着,指甲無一不開裂了,露出黑漆漆的肉來,寬扁的大拇指輕輕摩挲着我的手背----她是那樣的小心,彷彿怕碰壞了一件易碎品,可是我卻如被一張砂紙摩擦般。外婆咧着乾癟的嘴,仰頭衝着我開心地笑着,我不由得鼻子一酸----什麼時候開始,外婆因種莊稼而彎下去的腰再也直不起來了?什麼時候,她竟只齊到我的下巴了……

看着外婆吃力地扛着一根粗大的釘耙佝僂着向外走去,我不竟喊道:“外婆,歇會兒吧!”外婆迴轉過身,仰着頭笑着揮揮手,隱約聽清一句“不累!”媽媽憂怨地和我說:“你外婆一直這樣,半刻離不開她的地。”是了,這句話漸漸與記憶中的印象重合。

從前和外婆的有關事情大多是從媽媽和舅舅的通話中聽來的,今天是外婆要回了被舅舅丟給別人去種的地,明天是外婆回掉了舅舅請來幫忙打農藥的人……舅舅和媽媽看外婆年老了,想讓她享享福,外婆聽了可不幹,那好像是好脾氣的外婆唯一一次的大聲嚷嚷:“種了一輩子的田了,怎麼捨得扔掉!”那也是在記憶中外婆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了,小小的我不懂,只是昂起腦袋幫外婆撣掉衣角上的泥巴。

“哎,你外婆就只知道種她的地,她的地比什麼都重要!”媽媽憤憤地嘆了一口氣:“種田的命!”我沉默了許久,看着外婆佝僂的身影一點點陷入綠油油的麥田中,心中不由嘆氣:也只是外婆有一顆忙碌的心吧。我好像突然明白了:那就是外婆的執着和希望吧。

標籤:家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