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範文600字(精選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範文6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範文600字(精選10篇)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糉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爲“端午節”,用包糉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糉子幾乎是每家每戶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糉子前,總是要先把糉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糉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糉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糉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糉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糉子,蒸汽直衝天,而糉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糉葉裏。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嚐了美味的糉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2

很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是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湘湖遊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糉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是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着一張大桌子,桌上擺着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鹹蛋和雄黃酒。聽爸爸媽媽說吃五黃可以抑制黴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着長長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糉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第一場是包糉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拿起糉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麼會包,但是看着大家的樣子,也學着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包糉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把繩子扎牢。她們不僅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包完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糉子、吃糉子,更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走出包糉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彷彿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衝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爲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的時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後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爲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和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3

端午節,我們總會吃糉子。——題記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很多地方會賽龍舟、掛菖薄,艾葉,喝雄黃酒等等,但在我家就是吃糉子!

上了六天的課,回到家,看見媽媽在洗糉葉,我把書包放在沙發上,就去幫媽媽洗糉葉。我和媽媽仔仔細細的洗着一片片糉葉,又反反覆覆地洗了很多遍,洗完後,我們把糉子一片泡在水中,把鍋加熱,放入水,等水燒開了,媽媽就會放點鹽,就說這是殺菌消毒的,再把糉葉放入熱水中加熱,然後取出,接着用熱水沖洗,最後泡在冷水中。

處理好糉葉,我們開始做糉子餡。

媽媽把糯米拿了出來,反覆洗了幾次,最後用水侵泡。緊接着把豬肉切成塊,加入各種調料,均勻攪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醃製。因爲考慮到全家人的口味,又洗了很多黃豆,豌豆,紅豆等等。把洗好的泡在水中,媽媽說糉葉,豆子需要泡24小時,肉也需要醃製,所以要到了明天我們纔可以包糉子。

到了第二天,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包,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把豆類的餡或着糯米放入,而肉餡是先放好糯米,再在糯米中心處肉,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接着把上層的落葉放下折,直到完全遮住開口爲止,用線繩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糉葉捆好就可以了。

因爲我太想吃糉子了,媽媽包好糉子後,就煮了幾個糉子給我。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心裏幸福極了。其實端午節吃糉子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在外流漂泊的遊子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收到家裏的糉子是愛的交流。雖然我並沒有做多少事,但是吃起來是幸福極了,和平常買的有很大不同,因爲裏面有媽媽的愛呀!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4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每到端午節,家家都會傳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這陣清香來自什麼東西?它就是——糉子。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葉。摘回來後,把竹葉浸在水裏大約半天,然後拿出來,晾乾,再儲存好,放在乾燥的地方。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把竹葉拿出來,再浸在水裏,洗乾淨,用來包糉子。

每當到包糉子時,我與表妹總是爭着搶着要包,但姑姑總是不給。其實糉子可以包成多種形,有牛角糉、五角糉等。我表妹總是要姑姑包牛角糉,但姑姑總是故意氣她,不包。包好的糉子要煮上很長時間,剛上鍋時,糉子要很小心,因爲怕糉子的米漏出來。糉子煮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就會傳來陣陣清香。可以說廚房裏整整兩三天都有清香餘繞。我很喜歡這種味道。

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包糉子,還會包糉餅。糉餅的主料也是米。只不過米要磨成粉,再包。糉餅是甜的,很軟,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餅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齒。所以吃的時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歡吃糉餅。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知道爲什麼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後來,奶奶告訴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糉子、雞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還告訴我,屈原的愛國事蹟。這我才知,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吃糉子時,我想起了幾句話“那條江本是一種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着楚辭揮舞衣袖分辨清濁醉醒,臨於岸邊風騷”。

端午節,一個紀念人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不信可以來我家鄉看一看。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與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呀,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與歡樂呀!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6

汨羅江畔,一位散發披肩的老者蹣跚的來回踱步。

他口中吟唱着《離騷》,眼神中充滿了悲傷失望。

慢慢地,坐在一塊大石上,他兩眼呆呆的望着東去的江水,又擡眼望望聳立的高山。自問:高山與流水,那個纔是正直的哪?

“大王,”他的耳邊響起了子蘭和靳尚的讒言,“屈原在背後經常說您的壞話,說您昏庸至極,楚國的最後一個國君就是您。”唉!小人得志,全靠奸詐,油滑與靈動,順從君主的意願,如那蜿蜒的流水一般;而君子正直,以理服人,沉穩與堅定,似大山般巍峨。

“這不是屈大官人嗎?”一位漁夫飄然而至,“您怎麼在這裏呀?”

“哎,我編撰楚辭卻引來小人嫉妒,”他的面前出現了他們進讒言時奸笑的臉,“小人的讒言,使我失去了官職;君主的不明,使我我多次被流放呀。”他削瘦、蒼蒼的臉上涕泗流。

“那爲什麼不學學他們哪?學學他們的靈活、多變。”

“舉世皆濁,唯我獨清;世人皆醉,唯我獨醒。”他無奈,悲傷地但堅定地說。

望着遠處巍巍青山,深邃的天空,他想起了自己忠心耿耿而被流放,心像被刀剜了似德在流血。當懷王因不明而成爲異國孤魂,當楚國破滅的消息相繼傳來,他的心已隨風而碎了。

日升日落,斗轉星移。幾年的光陰忽地彈指而過。

但他執著的忠心,他以死報君思想,用生命對抗像流水一樣腐朽的黑暗勢力的決心象山一樣屹立。

“既然流水已成江河,小人終成禍害,我便做那沉穩,踏實,不畏腐朽的大山!”他毅然抱起一塊大石,投身於汨羅江中————

風呼雨嘯,草木含悲。

一代愛國者,化作不朽的高山震撼了天地,屹立於混濁腐朽的流水中央,令他們膽寒,屹立了千百年!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佳節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蝨;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糉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糉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於五月初五懷着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爲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糉子,投入江中。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糉子、吃糉子。

糉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糉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糉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糉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衆,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佳節,一個蘊含着豐富民俗文化的佳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爲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爲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佳節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糉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佳節》一書,還爲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佳節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佳節,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9

1、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時人們都要採艾蒿,吃糉子,來慶祝節日。

早晨,我正在熟睡中,奶奶忽然叫我起牀說:“大孫子,起牀了,咱們一起去採艾蒿。”我一聽說採艾蒿急忙起牀。奶奶領我到地裏去採艾蒿。我聽奶奶說艾蒿還可以防感冒。我想原來艾蒿還有這麼多用處啊!

回到家,奶奶說:“我教你包糉子。”我說:“好。”奶奶說:“包糉子還有這樣一個由來,相傳,大將軍屈原爲了保衛祖國的江山,寧死不屈,投河自盡。自從屈原投河自盡。人麼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在這裏投下糉子。”

我今天知道了糉子的由來並親手包了糉子。今天過得真開心。

2、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10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一來到街上就可以聞到濃而香的糉子味,不時地還會聽到賣糉子的小夥子喊出的吆喝聲,“賣糉子了——有鹹的、有甜的、有紅棗餡的······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那麼熱情、那麼粗獷,向那初夏的天氣,溫暖而又會有一些親切。逛街的人們,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嚐着糉子,看的我的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有的大人在小孩子的胸前掛着彩色絲線編織成的鴨蛋網,白色的鹹鴨蛋調皮地在胸前跳來跳去。每家的門前都插着一把艾葉和菖蒲。這一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還從媽媽的口中得知:端午節又稱午日、重午、重五、地臘、中天等。而且這一天要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拈在一起系在小孩子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而且我們南方還要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鹹鴨蛋黃及雄黃酒。和“五紅”——龍蝦、紅櫻桃、莧菜、烤鴨、紅燒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人們還把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這些習俗都流傳至今。

哇!真沒想到端午節也有那麼多習俗,那麼熱鬧呀!嗨!同學們可要好好學習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識,加油吧!相信你們會比我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