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

古往今來,悠揚文化,而今,去了何方?——題記

浩瀚如雲,那一首首綺麗的佳篇不知撩動了多少人的心絃;佳期如夢,那一闋闋仄仄平平的詩詞不知動容了多少人的意願;凝眸望遠,那巍峨巨章,滾滾詞藻,不知激盪着多少壯士。

可如今,如今的地球村,便輕而易舉地開工動土,將流淌了幾千年的悠揚打斷根莖,讓現代,真正現代了。

餓死文人的世紀

當不能再花前月下,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滄海桑田時;當那搖落漫天芳華的梧桐兼細雨不再映入眼簾時;當峨冠博帶,長袍輕袖已成齏粉時——疲憊了的心,該怎樣才能釋放?

沒有去處!人,赤裸裸的暴露在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沒有去處!文化,又豈是說去就去的,古往,又豈只是高樓大廈堆砌而成的?

季羨林大師曾倡議“國學”乃根本。中國的根,便在這兒,中國的魂,本就於此。古今多少事。悠悠,切莫讓,文人騷客,在其心之初,夢之萌的地方,畫上休止符。

沒有詩歌的世界

我念,那紅酥柔夷,香脂粉腮,定是難得的尤物;我信,那一枚紅葉寄相思,蜀女的愛連梧桐葉也載不動的刻骨銘心,定是時空再移,也難再有的佳話;我憐,桃花血淚,落紅流水,定是咳斷了心肺,也訴不盡哀怨的相思——五千年,便就錘鍊了多少悽豔、哀絕的佳話。

這些,你捨得丟嗎?捨不得!

錢鍾書不知倡議過多少次了,王國維大師也不知提過幾遍,就連最“潮”的教授也倡議——人之根本,樹之種粒,文化,丟不得!

黑夜寂寥,無人對月懷吟,邀玉盤,端酒觴時,這黑夜,真就黑了,沒了心中的那抹光,暗下的,又豈只是世界?

由此觀之,文化,不該丟,也不能丟。

莫忘,當聽到“本草綱目”時,也要想想天青色雨下,一把紙傘,撐起的一顆千年執拗的心。

莫忘,當吃到不知油滾了幾遍的炸雞炸蝦時,一枚艾葉,還香着,一艘龍舟,還遊着。

莫忘,當一切都充斥着尖端科技時,這遠古而來,早已泛黃的紙頁,是其根本。於是,自己便懂得,雨天,行於舴艋中,緩步輕移,等一縷香,看一縷魂,悠長了,幾世的纏綿。

文化於我,而今,依舊在我心中,永駐。

莫失,莫忘。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2

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創造了無數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也許中國有了基本的道德準則、和禮儀文化。

中國從古代以來就被世人稱爲“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風俗歷史。中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孔子就教育我們“不學禮,無以立。”的話語。

毫無疑問,傳統禮儀文化對於我國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般說來,社會上講文明禮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便會越和諧。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建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文明天空。我們應該以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爲榮,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發揚和繼承下去,而不是讓傳統文化逐漸地埋沒和暗淡下去。

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一路風塵僕僕走過來,有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文化,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甚至有很多現代的年輕人並不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除了端午節以外,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可相反,他們更喜歡過外國人的洋節日。例如白色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等豐富多彩的外國人的節日,他們認爲過這樣的節日更有意思,更能夠符合現在的潮流。但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卻是意識十分淡薄。

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遺忘與不屑,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來老百姓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和產物。是不能夠被人們輕易的輕視和糟蹋掉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應是體現中國人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們還可以使我們的文化內涵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畢竟是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爲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爲中國了。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將只剩下一個空殼子。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是會否定自身的傳統文化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爲自己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過時的,有害的。

而傳承和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外來文化,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讓它受外來文化所侵略。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3

二胡的悠揚踩着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着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理論無一不體現着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了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則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爲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奧巴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熱血來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着祖國的藍天,腳踏着祖國的大地,血管裏流着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4

衆所周知,咱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在淵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五花八門的風俗習慣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藝術。

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有關知識。據說,十二生肖的排名是這樣來的:傳說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選定十二生肖。晚上,貪睡的老貓請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卻悄悄地獨自出發了。老鼠不會游泳,卻遇上了一條河,它偷偷地鑽到牛耳朵裏,順利過了河。等牛剛要進門時,老鼠一下子從牛耳朵裏竄了出來,搶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結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來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個人都有屬相,我們的屬相就是根據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來定。

你看,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絢麗多彩?如果你有興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關的資料,和我們一起分享。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5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路邊的花都開放了,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了三(1)班組織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有意義。

自弘中學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爲主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草編、繩藝、剪紙、泥塑、臉譜等很多藝術課程和遊藝項目,內容很豐富,安排得非常充實。

早上,我們聽了自弘中學的哥哥姐姐們組成的古樂隊的演奏,並在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藝術品的展覽和現場製作藝術品的過程。我選擇了繩藝和臉譜的課程,並在老師的輔導下現場製作了兩個作品,編了一條漂亮的紅手鍊,畫了一個很個性的臉譜,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玩了打陀螺、滾鐵環、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這些傳統遊藝活動,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我們覺得比電腦遊戲和遊樂場都好玩。

對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報》記者去採訪了我們,晚上在電視上已經播出了《小手拉小手 非遺咱傳承》的節目,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特寫,很滿足哦,太有意思了。你們要是想看看,就去網上搜一下吧!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6

這樣的會場是第一次見到:一進禮堂的大門,就有專門人員領你到你所在的小組,不用擁擠,不用等待,就把你安排到你的位置。一路上總是見工作人員以90度的鞠躬禮向你問好。進入會場,耳邊是悠揚的民樂,身邊是坐定的人們。於是,你也就收斂了說笑聲,感悟到心靈的恬淡和寧靜。舉目望去,主席臺設計莊重肅穆,一幅以人工天河爲背景的風景畫,引得我們安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會標醒目:安陽市首屆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論壇。兩條標語渲染了氣氛,一條是:“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另一條是:“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安陽”。處處洋溢着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置身於這樣的會場,心裏反覆唸叨的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不愧爲禮儀之邦。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營造不出如此韻味悠然的會場,沒有深厚的積澱,也成就不了謙謙君子般的禮儀,讓我們由表及裏受到了文明禮儀的薰陶,又由內及外的要把自己內心的那份文明與禮儀自然的流露了出來。感慨到:以往參加的那些亂糟糟的會議,不能埋怨與會者素質低下,不遵守會場秩序,如今一對比,只能說,是那些會議的組織者考慮的不到位,佈置的不周密。

然而,下午再看這種躬身禮,我的心裏就不舒服了。每個工作人員(後來聽介紹說是義工,不收取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奉獻。)見你都在微笑,這還能泰然應對對方一個禮貌的笑容。然而,每個義工都給你90度的躬身禮,而且還是三步一個五步一個的,甚至還有白髮的老人家也這樣做,讓你心裏面感覺承受不起!一個同事實在好奇,詢問了一個義工,確認了他們的確是無償付出的,他們的躬身禮沒有進行過培訓,代表了懺悔!這樣一說,嚇我一跳:難道,不是禮儀?僅僅是懺悔?我眼前浮現的是電影中藏族同胞沒有解放時被喚作藏奴的影子。這樣一閃現,再看在主席臺服務的義工,他們都是那樣弓着身子進退的。我心裏的感覺更加不好了。我願意他們是文明的化身,是利益的典範,實在不願意相信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贖罪!

也許就是贖罪吧。下午論壇安排的內容都是一些誤入歧途的人們,透過學習傳統文化,準確說是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幡然醒悟,迷途知返的事例。這樣的安排,是想突出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指導着我們成爲一個有德行的人。但傳統文化可不僅僅是一本《弟子規》啊!

不過,這次活動還是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爲一個師者,更應該學習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植根在我們的生活中,生命中。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7

二胡的悠揚踩着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着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理論無一不體現着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了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則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爲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a巴m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着祖國的藍天,腳踏着祖國的大地,血管裏流着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8

我國有各種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傳說海里有個叫年的怪物。它會在除夕上岸傷人,所以人們很害怕它。然而,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清晨,在他的門上貼了一張紅色的紙。晚上,年衝進院子,看到紅紙,打了個奇怪的電話,衝了進去。這時響起了鞭炮聲,年慌慌張張地跑了。進“年”是這樣的。

過年了,大家都穿新衣服,大人們都在超市買年貨。我也選擇了超市裏我最喜歡的食物,包括燈芯蛋糕、蝦、糖,還買了我最喜歡的書。奶奶準備了很多食物,準備做團圓飯。我們一家人邊說邊笑吃了頓團圓飯,我很開心,因爲過了年,我長了一歲,長高了。吃完飯,大家都看了春節晚會。12點,人們開始放鞭炮。鞭炮有很多顏色,如紅、白、紫,閃閃發光,活潑可愛。我收到奶奶的一個巨大的紅包,心裏充滿了喜悅。

中國傳統節日真讓人開心!我們應該好好繼承。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9

我們身爲中國人,傳統文化是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東西。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每個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下面學大爲大家介紹的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希望大家能夠了解。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

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視角,對於傳統文化來說也是這樣。希望同學們能夠透過上文的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能夠有不同的視角,正視我國的傳統文化。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