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精選弘揚傳統作文彙總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弘揚傳統作文彙總7篇

弘揚傳統作文 篇1

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不能磨滅的,是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國學文化,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體味到一種寧靜和祥和。無論你是有雄心壯志,遠大理想,還是閒情雅緻,修身養性,都可以從這些國學文化中得到你要的東西。古人聖賢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它伴着我成長,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感到了希望;也像嚴冬中的熱火,讓人感到溫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涼水,沁人心脾……經典文化從小伴我成長,指引着我,滋潤着我。

先前我是個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業時不緊不慢的,甚至邊做邊玩,媽媽的嘮叨聲和爺爺的教誨聲不絕於耳,成爲我學習、做作業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我不但沒有改進,反而覺得非常反感。自從暑假媽媽陪我重溫了《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誦讀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錯得多麼的厲害。《論語》裏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的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現在我做作業時,剛想偷懶,就會想起《論語》的這句話,馬上收起了玩心,專心做作業,它爲我敲響學習的警鐘,時刻縈繞在我耳邊伴我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儘可能的幫媽媽做點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放學後或週末,我主動打掃衛生、洗碗等家務……《三字經》裏不是說過“香九嶺,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嗎!何況媽媽每天晚上抽出時間給我輔導功課,並鼓勵我注意身體和學習兩不誤,媽媽還要上班,雖然累,卻沒有一絲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給予的,難道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

弘揚傳統作文 篇2

滔滔江河水,濃濃萬古情。

中華大地上演了上下五千年的影片,它承載了中華兒女的辛勤勞動,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從茹毛飲血到直立成人,人與自然都朝着完美的方向潛移默化地進步着。

從北京奧運,到上海世博,中國的傳統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無數驚詫的目光。奧運會成功運用了視覺藝術,將中國元素鮮明的傳達給世界,擊缶、日晷、活字印刷、絲綢之路、武術、崑曲、孔子講學、三千弟子求學······成功地展現了中國古代輝煌的文明,把中華五千年曆史有序地、濃縮地、美好地、精煉地展現給了全世界,讓世界再次記住了中國,也許是因爲這樣吧,現在許多外國人也熱衷於在身上紋各種各樣的漢字,也許他們並不知道那些字的意思,但是他們說,這些漢字像是一幅畫。的確,中國的漢字來源於象形文字,有着字母文字無法比擬的審美意蘊。紋身本來是美國流行的文化,其內容竟是中國漢字,在外國人身上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展示了中文的魅力。

自20xx年起,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成爲推廣漢語教學,傳播文化及國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學習漢語已經成爲潮流。

中國已經崛起,因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崛起註定是中國的崛起。事實證明,中華民族已經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她用悠久的文化、深厚的底蘊征服了全世界。

中國文化,必將成爲世界文化的主流。

弘揚傳統作文 篇3

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大家喜歡放煙花,吃大餐……可是我們家例外,爲什麼?對了,爲了兩個字――節約。

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準備到我媽媽的同學家裏做客。爲了環保,原本開汽車去的,卻改成了坐地鐵,因爲最近一段時間裏,許多人都在放煙花,PN2。5值很低,再加上開車排出的廢氣,可真是雪上加霜啊!地鐵既環保又方便,坐在裏面還挺舒服呢!而且才2元錢一張票!

沒過多久,我們來到了媽媽的同學家裏。“hi~~我們給您拜年啦!”我們異口同聲的說。“呦,你們來啦,請進請進!”

“開飯啦!”我眼前一亮,立刻放下手中的PS遊戲機,衝到餐桌前開始吃飯,這下總算可以填飽肚子了,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爲了慶祝春節,我、銘銘、小小拿起自己的飲料,“乾杯!”三個杯子緊緊地碰在一起。

這天春節,我做到了不浪費食物、合理用壓歲錢、走親訪友……成爲了勤儉小能手、理財小專家、實踐小達人。怎麼樣,我的寒假很有趣吧!你呢?

弘揚傳統作文 篇4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度,擁有浩瀚的疆土,幾千年以來,孕育了多少才識過人的軍事家,才華橫溢的詩人,目光長遠的君王,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他們,在自己祖國的領土上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奇蹟!

例如:“萬里長城”,“兵馬俑”,“莫高窟”,《離騷》,《史記》……而創造這些奇蹟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熔鑄的敢於創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偉壯觀的建築上傳遞,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裏行間中流溢,還有的在蒼勁如龍的筆墨裏婉轉……這些豐富的文化遺蹟在飄蕩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來,這,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財富!

如今,在我的腦海裏,卻清晰地記得在小時候參加的一次遊行,在那次的遊行中,有一種叫做“飄色”的絕妙藝術無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中國的文化,第一次體會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濃厚氣息,每每回憶起這次的經歷,心中總不由得涌起一種炎黃子孫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飄色“又名”擡閣“,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於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爲一身的民間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區民間春節社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傳承至今的中原"擡閣"被譽爲"華夏一奇",被外國人認爲是”中國隱蔽的文化“在中華民俗和中國民間藝術領域影響甚廣。

“飄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能給人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的感受,還能給我們帶來一種來源於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自信與驕傲,這種文化遺產難道不讓人重視與珍惜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卻在現代科技的衝擊下淡忘了往日輝煌的文化成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於現在文化以及科技創新的事業中,忠心與歷史文化的人卻是越來越少,對此,我不禁感到了一絲緊張。作爲一位中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去深入瞭解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嗎?難道就不應該傳承這幾千年下來的寶貴文化嗎?我們絕不能讓如此衆多珍奇的文化遺產泯然於滔滔的歷史長河中!爲此,我對於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考場表示贊成,因爲這樣便能人爲地督促我們學好語文,更好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弘揚傳統作文 篇5

我們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充斥着一朵朵閃爍着光輝個人形象的浪花,幾經輾轉,流傳至今,匯聚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相信這句名言已婦孺皆知,但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人生並非遊戲,因此我們沒有權利隨意放棄它”成功的人並不一定他是個十分聰明的人,但他一定是個堅持,持之以恆的人,人們往往看見成功者表面的光鮮靚麗,卻總是忽略了他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偷偷溜出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河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道:“老婆婆,您磨鐵杵幹什麼呀?”老婆婆答道:“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麼?”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了自己,心生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於成爲有名的大詩人。

我們青少年作爲祖國的接班人,時代的接力棒將由我們焊接,中華美德更需要我們弘揚。出門在外,我們要謙遜禮讓,回到家中,我們更要孝敬父母,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弘揚我中華的傳統美德,做我中華的最美少年!

弘揚傳統作文 篇6

誠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在的社會中,誠實守信,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

在生活中,誠實,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它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有了誠實,就有了朋友,有了堅強,臉上就洋溢着笑容;沒了誠實,就多了敵人,多了灰心,臉上就愁眉苦臉的。有了它我們的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會是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賈科莫的小孩,他全身是透明的,像是水晶做的,他想什麼,別人都能看見。於是,賈科莫養成了一個品德——誠實。後來,他的國家被一個暴君統治,賈科莫說出了百姓們對他的恨,就被暴君抓了起來。當賈科莫住進牢房時,整座牢房變得透明瞭!爲什麼?因爲誠實是堅韌無比,不可磨滅的。

那時,我還小。放暑假了,爺爺在睡覺,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懶得彈琴,便把音樂開啟,自己去玩了。過了一會兒,我把音樂關了,跑去爺爺房裏,說:“爺爺,你聽見我彈琴了嗎?”爺爺聽到了一段音樂,以爲是我彈的,便說:“聽見了,聽見了,你去玩吧!”我興高采烈地跑下樓去。我回來時,看見爸爸正一臉陰雲地看着我,質問道:“你彈琴了嗎?”

“我……我彈了。”我心裏有些發虛。

“什麼?”爸爸一拍桌子,大聲說:“不說實話別吃晚飯!”

我不作聲了,低着頭,心想:爸爸怎麼知道的?難道他有“千里眼”?過了一會兒,爸爸對我說:“有錯誤,改了就是了。再說,這也是爲你好,你好好的練琴,爭取取得一些成績!”

後來,我每天紮紮實實地彈琴,越練越有信心,琴聲也越來越動聽。我覺得自己可以考一個級了,果然,琵琶六級一下子就透過了。

這時,我才正真懂得了誠實的重要。

看,這就是誠實的力量。

弘揚傳統作文 篇7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纔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糉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爲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爲此做些什麼嗎?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糉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擡頭賞月呢?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作爲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爲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